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江南民歌教学点评_

江南民歌教学点评_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2-01 07:49:58 点击:

江南民歌教学点评

江南民歌教学点评 笔者认为,张蜀仙老师《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一课在 整个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优点:
利用资源,巧设情境 这节课紧紧抓住一条主线(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两 种方言(四川方言和吴方言)、三种体裁(山歌、号子和小 调),始终围绕民歌来进行教学。探索并善于利用地方课程 资源,与国家教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找到音 乐知识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这是自主开发课程中 不可忽视的,也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弘扬民 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设置 不同的情境,多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介绍了民歌的风格特 点,并通过听赏结合、实践探索、合作表演,充分发挥了教 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路清晰,方法多样从教 学准备――导入――展开――拓展――总结,思路清晰,环 环相扣,步步深入。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对比提升,步步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特别是对比 方法的采用及由对比提升出来的音乐概念,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包括:同一作品旋律高低对比和节奏长短对比(如在《槐 花几时开》中用旋律线和图谱呈现),同一作品力度强弱的 对比(如创编“搬运号子”用声音大小表现力度对比),同 一体裁不同作品情感的对比(如《川江船夫号子》、《见滩 号子》、《巴东石工号子》),通过同一作品用不同的方言演唱(如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以及同一类型不同体裁分类的对比(如山歌、号子、小调的 对比)。教学方法运用巧妙,抓住音乐的本体进行挖掘,突 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

2.合作体验,巩固深化比如,在课程中师生合作表演创 编“劳动号子”一段时,张老师积极地启发学生关注了音乐 体裁、力度的对比,通过师生对唱、生生合作的方式呈现出 来,更巧妙地加入了方言的互动,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又适时地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张老师在这节课中 多次用到这种探究合作的方式,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大帮 助。

3.综合提升,有效拓展在整节课中,张老师以代表性作 品为依托,注重了音乐教学的文化性,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 野。主要体现在通过典型的民歌体裁的介绍,逐渐提升到能 用学到的知识正确判断其他作品的分类,并能结合人文地理 深化民族情感,实现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 课程理念。注重反馈,多元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有两个特点。

一是方式多样化:自评、互评和他评结合,开放性评价和综 合性评价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特别是用方言 “安逸”、“巴适”等设疑,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共鸣,起到 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二是关注到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当教 师要求学生画旋律线时,学生没有按预设画出高低不同的波 浪线,而是画出了长短不一的虚线,教师巧妙地用节奏的疏密加以诠释,并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到旋律的高低上。教师运 用教学机智,开放性地评价了学生,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又有效地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音的熏陶,乐的 感染纵观本课,教师语言美,歌声美,伴奏美,课件美,音 乐美,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文化的角度、 体验的角度、研究的角度详略得当地把《长江两岸的汉族民 歌》予以展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真切地感受到“音的熏 陶,乐的感染”。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