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

[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1-20 08:31:50 点击:

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

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 国内已刊载大量的文章研究20世纪的视觉艺术理论,但大家忽视了从 当代设计艺术来研究现代视觉艺术理论。在我看来,当代设计艺术在几个方面发 展了传统的艺术理论,如果我们按传统的艺术理论去理解当代设计艺术就行不通。

当代设计艺术对艺术创造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思维的独创性与程式性的统一 传统艺术理论中,认为艺术思维是一种再生性的想像力创造,美的艺 术是不能重复的,也不可能重复,原因为何?这是思维不可能重复所决定的,所 以艺术也当然地不能批量生产,这就是艺术的独创性。20世纪以前,人类是无法 改变这一现实的,进入20世纪后,电脑、音像技术极大的发展,使艺术可以重复 再生。所以我们的艺术中既有独创的艺术,也有可以重复的艺术。复制和保存人 的思维的特点在电脑设计、音响影视艺术、数码艺术、印染和印刷中尤其明显, 这就是我们当代的设计艺术。在设计学中,设计师操作电脑,利用高科技设计创 作,产生了一个重要现象,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从静态的电脑程序转向动态的智能 对话,实现了人机对话创作,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技术综合运用,改变 了艺术创作语言传达方式。传统的艺术创作语言线条、色彩等没有电脑程式,艺 术家使用语言是个体的,有很强的个性,艺术创作是无意识性和个性化,而在人 机智能的电脑设计中,艺术语言都是程式化的、安排好的,只要懂得电脑设计, 不同的设计师都可以创作出同一设计作品来,设计师的个性和无意识的成分很少, 艺术设计中人为的创造性难以寻见,设计思维出现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1. 创作的素材是数据库,体现出丰富性和程式性。传统的设计是设 计师根据自己知识、经验、表现能力和创作情绪而创作,这些要素的每一个环节 都十分重要,都对创作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很难想象没有创作素材的积累和 创作冲动的推动,一个设计师可以创作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来。但是在今天,一 个没有丰富创作经验而电脑设计知识很好的设计师,却能创作出很好的设计作品 来。两个不同的设计师还能设计完全同一的设计艺术作品。一个设计师在不同的时间里也可以设计两件完全一致的艺术作品。这是传统艺术不可能有的创作现象, 也是电脑科技的力量。计算机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些成为设计师随意调取的 素材。不仅如此,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还为设计师提供多元化、交互式的信 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流沟通,从程序化的信息中获得创作 的灵感,这些与直接的生活积累有很大的距离。

2. 人机智能化使设计成为被动创作。系统的设计模式是将人和产品 置于传达和被传达、设计和被设计的定位里,设计师的主动性表现在将自己的创 作意图和审美趣味图解到产品中去。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创意的表象存在。现在, 由于人机智能的不 断提高,并趋向人机对话,设计师和电脑可以实现创作者与被操纵者 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找到一个共同可接受的形式。现代电脑窗口,它为设计提供 快捷直观的交流方式,实现了符号信息的可视性、形象性,这样使创作形式更易 操作,更有利于达到作者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设计师更有利于综合整体地考虑设计过程。传统的设计模式实现在 设计与生产、生产与使用的分离,设计并未能完全地贯注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在 电脑设计中,设计始终是伴随计算机而进行的。这些包括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定量与定性分析、设计模型、生产控制和售后评价。设计中的每一微小变动都可 以通过模拟方式进行。设计师是整体控制和交流来运思创作的,设计不仅是图纸 模样的创作,而是整个产品预想、调研、生产、销售及多方面的整体设计。从中 可以看出,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是依靠数学逻辑来进行艺术创造,这是传统的艺术 创作所没有的特点。所以设计除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外,还有着艺术创作的程式 性。人类可以批量化地生产艺术了,艺术创造已现出工业化的迹象,出现了逻辑 思维的迹象,当然我提出这个问题决不是说艺术思维就是逻辑思维,至于这个问 题如何研究,我只有期待学术界的看法了。

二、艺术中的文化性面对现代艺术,反思艺术史,我们发现“文化性”应是艺术的一个特性, 或者说艺术应该从文化性来理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解释艺术中的一些现 象,而这又是传统艺术理论未能述及的。举一个例子,若是我们手中有一个商代 的工艺品,且不说是艺术品,可以说是价值连城,而这在商代应该是一个极为普通 的食具或生产工具,如果以今天的市场价值来论,肯定比明清时代的艺术品更值 钱。我们不能说商代人的审美创造力就高于明清时代人的审美力,在这里也不是 审美性或其它艺术特性为尺度在起作用,而是文化性在起作用。马王堆汉墓的《龙 凤图》和《非衣》,可以说是“镇棺”之作,这绝不是说它的艺术水平就远高于其 它画幅,而是其在美术史上的文化意义。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文化是历史的、 民族的,越有历史、越具有地方特色,就越有魅力。所以我们反思艺术史,总觉 得文化性应该是艺术的除审美性、娱乐性、教育性外的又一个特性。人类的艺术 创造应该说是一种文化创造。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说史前的日常用具和生产工具 是艺术品呢。墓葬中的陶俑本是封建陋俗,我们今天却看为极珍贵的艺术品。这 些都说明艺术中明显地存在着文化性。如果我们再分析当代的设计艺术,它可以 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创造,也只有从文化性来界定设计,才好说明设计的特 征,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传统的艺 术理论认为人类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为人们提 供生活消费,艺术是属于精神生产的,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它们是独立的,似乎 不能统一。但是设计却改变了这种理论,而且成为现实的确证,说明二者是统一 的。因为设计既是物质生产,又是精神生产,它能给人形式美和艺术美。设计是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如何界定这一理论特点,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 法。我觉得称其为物质文化较好。张道一先生认为设计是一种造物的艺术。称法 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艺术发展艺术生产理论,传统的理论认为艺术是单 一精神生产在设计中行不通了。我们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研究设计的特点, 也许能更清楚地把握和认识设计。事实上,设计就是一种文化创造。

设计的文化创造性表现为.一方面设计受文化的影响。我们设计人员 的创造性中始终浸染着历史文化血脉,不管我们在何时创造,我们将会呈现历史 文化的血液来。另一方面,设计对文化又有反作用,能使传统文化再创新,使传 统文化丰富起来,演变为时代文化。除了这些方面的特点外,设计由于受科学技 术的影响,特别是设计手段、工业成品、材料这些明确地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它 体现着现代技术的成就,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科学生产力。所以设计又体现着与科 学技术同步发展的趋势。这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设计创造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设计的消费方式是物态文化在人们的行为中的表现,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 费。如“品牌”观念和“超前”消费。“品牌”本身就是一种高档文化。一个知名的品 牌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一种文化价值,人们追求品牌就是追求高档文化和卓越的 精神及优秀的品质。创造品牌就是在创造文化。“超前”消费,就是消费行为产生 在目前的消费需求之前。这种消费观念能带动消费,刺激设计成果的转化和成熟, 让设计走向完善,更有利于设计成为一种大众性普遍享受的文化。21世纪的国际 性的设计宗旨是设计要成为一种文化的设计,把历史风俗审美融到设计产品中去, 让设计产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韵味来。

三、艺术中多元化的主体创造 现当代艺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这就是艺术创造主体不仅仅是一 元的,也是多元的,创作一元现象可能在民间艺术中保存得比较好,民间的剪纸、 泥人、一些民间工艺品能真正体现出是一元主体的创造。但是当代艺术中创作主 体的单一性是不多见的,而这又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例如一个作家发表小说诗 歌之类的文学作品,很难说它就是一字不差的作家原稿,因为成书的过程要经过 许多环节,一般说作品的刊发必须经过编辑、校对等中间过程。这样创造作品的 主体就不仅仅是作家,而且还有编辑、校对。编辑的修改和润色对作品的作用不 可低估。可以说正是由于编辑的这道程序才使作品完好地表现艺术价值。差不多 所有的语言文学艺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创作的现象。这在文学 创作、文学批评中是常有的事。在传统的纯美术如国画、油画中,艺术创造的主 体大多是一元的,应该说不可能有多元主体的合作现象存在。而在雕塑中特别是 壁画中,就明显地存在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现象了。雕塑要经过工场的制作工序, 一个雕塑的完成多多少少是存在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当代的雕塑作品应该说是多 元主体的创造的结晶。壁画除了草图是艺术家创造的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工人师 傅来完成的。现代的漆画大多是两个工序,艺术家创作完草图后,充其量再去观 察工人师傅磨制,大多是较少管工人师傅的制作了。版画也是这样在创造,除了 少数参展的作品是由艺术家个人来完成以外,其他的差不多如同壁画一样都交给 工人去制作去了。所以现代美术创作中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创造是常有的事,创作 主体是多元的。创作主体的多元现象表现得最充分的是在设计艺术和影视艺术品中。

设计的创造主体多元化表现为设计是种社会行为,是个社会工程,是个人、企业、 政府等多方面的行为。设计涉及到国家经济计划的调配,涉及到工、农、商以及 第三产业教育、服务等部门。设计应处理好市场调研,设计定位,科学管理,生 产与销售和服务,品牌意识等多项关系。我们知道,任何设计产品的出现都要实 现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达成一致后才能实施。在设计前,设计师必须和董事佘、 股东大会、经理达成设计共识,以获得它们对设计预案的支持,在设计预算中, 各部门应相互协作,整个设计结束后,设计后的效果报告又必须返回到设计部门。

这样的设计流程在实施企业形象设计中尤为重要。因为CIS是关系到企业整体的 设计,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在此之中,每个员工都必需在各自的部门中做出相 应的配合。所以一个成功的设计背后隐藏着许多默默无闻的作者,正是由于这些 多元的作者的共同努力,才有一个设计产品的问世。一个建筑的完成决不是一个 设计师个人的行为,而是众多的主体合力创造的。正是因为这样,设计的风格往 往是一个时代的风格。如中国的明式家具是明代家具设计的总体风格,而不是某 工匠所创造的风格。针对这一现象,有的人提出设计无主体,其实是说设计中的 主体是多元的。我们再来思考一个演唱会,即便一个歌星的独唱会,其演出的成 功也不能说仅仅是一个歌星的独立创造,而是还有众多的幕后的默默无闻的演出 人员的参与,这包括灯光设计师、舞台设计师、伴舞人、音响调配师等,很难设 想若是没有这些人的共同参与,一个独唱会能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如果我们追 思早期的戏剧演出,同样存在这种多元主体的创造现象,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将这 一问题作研究罢了。

总之,艺术是发展的,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也是发展的,我们的艺术理 论不能“万古”不变。我们应该关注和总结当代的艺术现象,提出新的理论观念, 发展我们的艺术理论,以适应时代的艺术创作的发展,指导当代的艺术创作,促 进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良性发展,使我们的艺术丰富繁荣。

作者简介:徐晓庚(1963-),男,湖北汉川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 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