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中秋节 > 心理学现象都有哪些 地方殉情现象心理原因简析

心理学现象都有哪些 地方殉情现象心理原因简析

来源:中秋节 时间:2019-11-15 08:24:44 点击:

地方殉情现象心理原因简析

地方殉情现象心理原因简析 一、游舞与民族社会 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主要是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 影响而产生的。而当外来文化以强制性的形式渗透甚至是侵 入时,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就会发生剧烈的冲突,随之导 致的,便是社会体制结构、价值标准、社会意识形态等的突 变,一些重大的社会矛盾也就由此产生了。通过不少史记资 料和学者的研究发现,纳西族殉情现象的大规模发生,是在 “改土归流”之后。所谓“改土归流”,即是由中央政府选 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而被派 到丽江的流官首先便是全面实施儒家教育。美国学者赵省华 基于马歇尔•萨林提出的“结合结构”概念,文化结构层面 上阐述了纳西族的殉情现象。她指出:“从纳西族的自杀事 件中可以看出,纳西人试图进行的文化再生(建立在本土的 成年身份观念和与之相伴随的期待)已成为不可能,这是因 为汉人已使纳西文化产生了变迁。而纳西人的行为仍旧按照 过去存在的文化价值观进行,这就常常导致自杀。”不可否 认,实施儒家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 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其所内含着的 封建纲常礼教等思想与当时纳西族崇尚自由、追求真爱等观 念意识发生了冲突,导致了纳西族殉情悲剧的产生。除了儒 家教育的全面实施外,“以夏变夷”同化政策的推行,也是 促成纳西族殉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改土归流’后‘以夏变夷’的极端措施导致丽江纳西族社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 突,以纲常名教为基准实施的各种强制性措施使千百年来传 承着自己的一整套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价值观的纳西族猝 然面临一种急剧猛烈的突变。”其中,婚姻制度的变迁就是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纳西族在外来文化强制性的冲击下, 形成了“婚前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的二元婚恋形态。“改 土归流”之前,纳西族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上有着相当大的性 爱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

但是在实行了“以夏变夷”的同化政策后,“清代大量输入 的封建礼教典章礼制,特别是包办婚姻制度和‘三从四德’、 贞节观等封建礼教的强制性灌输与纳西族原有的文化价值 观和传统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冲突。”这些冲突所带来的后 果,便是使得原本自由随心的婚恋形态,掺杂进了很多封建 礼教的内容,而变得束缚不由人了。但是,这些冲击并没有 完全改变纳西族原有的婚恋观。“文化习俗是具有相当凝聚 力的,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在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会产生 极大的变异,但不会完全销声匿迹。”因此,便形成了“婚 前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的二律背反的婚恋形态。从纳西 族在“改土归流”前的婚恋形态不难发现,族内男性和女性 的地位是相当的,甚至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的社会 地位较之于男性还要高。但是,在“改土归流”和“以夏变 夷”之后,一切都变了。当时汉文化当中的“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强行侵袭进纳西社会,建立起了父系制家庭体制,并且强化了包办婚姻制度和女性贞节观,使 得女性在纳西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国著名的 人类学家杜尔凯姆曾说过:“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女人 的自杀比男人少。”但是根据不少学者的研究,却发现:在 纳西族里,女子殉情者普遍比男子多,且殉情的决心也比男 子的坚定。“改土归流”后,随着各种带有极浓封建色彩的 观念的侵袭,重男轻女习俗的不断形成,纳西族女性的地位 也渐不如昔,使得她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身 心折磨,再加上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的催化,使得纳西女性 成为了殉情悲剧的主角。

二、游舞与东巴教 东巴教作为纳西族古文明的重要载体,其自然和纳西族 的殉情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祭风仪式是东巴教最为 大型的祭祀仪式之一,在纳西语中,被称为“哈拉里肯”, “第一个音节是风的意思,这里指祭风道场里的祭祀对象 ――见鬼。第二、三音为一词,意为‘游荡、放荡、风流、 风骚、华美、盛大’等。第四音节是‘解脱、释放、使之去 某处’的意思。整句意为:祭祀风流鬼大祭风道场。”大祭 风仪式本来是为超度非正常死亡的人而举行的,只是后来随 着殉情悲剧的急剧增多,而成为了为殉情者举行的仪式。这 样的发展,除了因为殉情悲剧的迅速增多以外,还与东巴经 《鲁般鲁饶》以及“玉龙第三国”有关。在祭风仪式中,有 一重要的程序――咏诵《鲁般鲁饶》。《鲁般鲁饶》是纳西族殉情悲剧的第一首悲歌,与《创世纪》和《黑白战争》并 誉为东巴经文学的三颗明珠。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可知:
“鲁”在此意为要去殉情的一群青年男女;
“般”是指从一 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饶”则是指从高处下来。《鲁般 鲁饶》除了是在祭风仪式用于超度殉情者之外,其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导致纳西族青年殉情的一个重要因素。《鲁般鲁 饶》主要讲述了朱古羽勒排和公开美久咪金的悲惨爱情故事, 而所反映的主题是殉情。当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是自古以来的自由恋爱的风气和当时以父系血统为基本前 提的婚姻形式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就是十二欢乐坡对青年 男女的吸引力。

三、游舞与民族心理 殉情悲剧的急剧增长,从而发展成一种文化,是内外因 相结合所导致的。除了历史制度和宗教等外因之外,纳西族 人自身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因。著名人类学家迪尔凯 姆曾说过:“自杀率甚至和每个民族气质中最深沉的气质有 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致不同的社会在这方面的排列顺序在 非常不同的时期也几乎完全不变。”其实,在不少民族里, 都存在着殉情现象,只是能够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 就只有纳西族。而这种发展,与纳西族人的民族个性、民族 心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殉情是关乎生与死的重大问题, 因此,其首先就和纳西族的民族生死观有着莫大的关联。杨 福泉博士曾在其研究中,总结过,从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看,纳西人的生死观主要有两个层此,分别是对永生的探索和对 长寿的追求。对永生的探索,在东巴经神话《崇仁潘迪找药》 中就有着集中的体现。不论是哪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 都有着对长生不老的憧憬和幻想,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终究还是会死的,怎样活得长久,才 是可行之道。于是便有了第二层次:对长寿的追求。纳西族 人在追求长寿的探索中,感悟到了生死乃自然规律之理,深 刻地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有生死、新老的交替,物质世界以新 陈代谢的规律发展着,而生命则在以这种新老继替的方式延 续着。正是这种对生命的超然感悟,纳西人逐渐对死亡形成 了一种以生命殉理想、爱情、民族、国家,以致不怕死的传 统民族精神。

四、结语 “纳西族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神秘色彩的古老民族,是一 个固守着生命与死亡都有其自身规律的民族,以其骨子里的 重情特质和自由性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阐释了永恒的 自由爱情和灵魂追求,展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纳西殉情文 化。”综上所述,纳西族的殉情文化是由政治历史、宗教信 仰以及民族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内外因素所导致的。而纳西族 人的民族个性心理作为内因,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 政治历史、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 促进人们对纳西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了解,以推进纳西族在现 代社会文明中的更好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