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与完善_少年司法制度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与完善_少年司法制度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11-30 07:46:35 点击: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试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少年犯罪问题在现代社会变得日益严峻,为预防、控制和减少少年犯罪,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我国由于多种原因,少年司法制度构建起 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少年司法制度存有较大差距。为加快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本 文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不足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提 出了完善构想。

我们认为,可对少年司法制度作如下定义:国家司法机关和司法性组 织应用法律法规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对少年犯罪人进行 保护、教育和改造,以实现保护少年和社会双重目标的一种专门司法制度。有学 者认为,根据社会学的观点,司法制度是由概念系统、组织系统、规则系统和设 备系统所构成,这与法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关于法律制度是由结构、实体以及文 化所组成的观点有很大的类似之处。概念系统就是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不同类 型的司法制度,其理论基础并不相同。组织系统就是司法组织体系,它由各个司 法机构和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规则系统是指司法规范体系, 包括司法组织规则和司法活动规则。设备系统是指司法物质设施,是司法组织赖 以进行正常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法庭、监狱以及其他物质设备。概念系统和规 则系统属于“软”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属于“硬”系统,司法制度就是一个 “软”“硬”皆备的大系统。[1]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 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为预防、控制和 减少少年犯罪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但与发达国家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少年司法 制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有许多不足。

在规则系统方面,表现为独立的、完善的少年司法法律体系的缺失。

首先,表现为现有法律规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不够完善。我国《刑法》、《刑 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监狱法》等法 律有关条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关于 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司法文件,都对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作了一些特殊规 定,特别是作为纲领性的少年保护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我国未成年人的 保护更是作了全面规定,但上述法律法规关于少年权益保护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道德性、号召性条款过多,缺乏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 问题也没有详细明确的界定。其次,表现为没有形成独立于成年犯罪人的少年法律体系。现代世界多数国家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殊情况,一般均有专门的 立法,如德国制定了《少年法院法》、印度制定的《儿童法》、日本制定有《儿 童福利法》、《少年院法》、《少年审判规则》等有关少年的专门法规,集中规 定少年案件实体与程序问题,切实做到对未成年人犯罪后受到的法律追诉、审判 和实施的监改方式、处罚方法与成年犯罪人有所不同,以期实现少年司法制度的 特有目的。与此相比,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门立法很少,有关少年犯罪、 少年权益的保护,主要依靠调整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调整,未能充 分关注少年犯罪人身心的特殊性,没有对少年人实行区别对待、加以特别保护, 可以说是不公正、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再次,表现为法律规定法院受案范围 过于狭窄。我国审判机关依法受理的少年案件,主要是有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 件,不包括违法案件,更不包括需要监督和照管的案件。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成 熟经验,适当扩大我国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最后,表现为立法落后于司法实践 需要。纵览现有的立法,虽然对少年司法制度有所规范,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 都与社会现实的需要不相适应。实践中,有些具有生命力的少年司法做法却没有 法律对此作出规定。

在组织体系方面,表现为未成年人司法专门机构的不健全。我国目前 没有专门性的少年警察机构、少年检察机构、少年审判机构、少年矫正机构、少 年律师机构等。由于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少年司法机构的不健全使得少年司法制 度的整体优势无法发挥,不能很好地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等对少年犯罪人进行 特别保护的刑事政策。

在概念系统上,表现为对少年司法制度独立价值认识不足。时至今日, 在许多人观念中,对未成年人的刑罚观不是站在社会发展之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价值取向上看待,而是以成年人之于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的天然同情、怜悯的感性 认识来看待未成年犯罪人的处遇,把制度上的要求视为司法者情感上的恩赐,虽 然一般而言并无不可,但因社会治安不好开展严打时,此种价值观往往会导致对 未成年人待遇的忽视。[1] 在设备系统方面,表现为少年司法制度赖以运作的物质条件及高素质 的少年司法工作人员的欠缺。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尚不十分发达,不少地方 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正常的社会发展需要,司法部门正常的办案经费不能得到充 分保证,完善的狱政设施及高素质的少年司法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完全实现法律 所规定的分押、分管、防止犯罪人交叉感染的良好愿望,也很难达到少年司法的 目标。设备系统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从司法机构及人员来看,现行兼职型少年司法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司法力量相对不足,往往要身兼数职,需 办理大量普通刑事案件,这使得他们常常无暇他顾,无形中影响了对少年犯的跟 踪帮教工作;从少年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看,真正素质高,能力强的、理想的 少年司法工作者十分缺少,与少年司法工作的高要求很不适应。[2] 二、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完善之构想 (一)进一步完善少年司法制度的概念系统 我国相关立法虽已将“教育、感化、挽救”、“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等先进的少年司法理念确立为少年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但人们对确立此原则的 法理学根据并非十分了解,以至于人们对少年司法制度的独立性价值认识不足, 认为国家对少年犯罪人的宽大处理仅是出于对其同情、怜悯。此种认识的偏差, 不利于人们自觉地贯彻少年司法原则,确保少年司法目标的实现,故有必要明确 构建少年司法原则的法理学根据。一般认为,此原则确立的法理学根据主要有: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国家亲权理论、刑事近代学派理论等。

(二)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规则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少年法律体系存有严重不足,亟需完善,这既是履行 国际条约义务的要求,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我国是《北京规则》的参与制定国 和缔约国,该条约要求成员国“应努力在每个国家司法管辖权范围内制定一套专 门适用少年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建立授权实施少年司法的机构和机关。” “应 当充分注意采取积极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充分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包括家庭、 志愿人员及其他社区团体以及学校和社区机构,以便促进少年的幸福,减少根据 法律进行干预的必要,并在他们触犯法律时对他们加以有效、公平及合乎人道的 处理”。

首先,构建独立于成年人的少年法律体系。我国现有不少学者业已提 出了建立我国少年法律体系的见解。有的学者主张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少年法典;
有的学者主张在现有刑法典基础上,单设少年犯罪的特殊章节,条件成熟时再制 定少年刑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和其他有关规定;有的学者主张为与《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相配套,可以分别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法》和《未成年 人犯罪处罚法》,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少年法律体系。[3]上述观点表明我国 学者关于应该完善少年立法已取得了共识,存在分歧的只是采用何种法律表现形 式。笔者以为少年立法重要的固然是内容,但形式也是应该慎重考虑的。我国目前有关少年的立法就是一种分散式规定形式,这种形式使得少年法律显得过于分 散,系统性不够,未能突出少年司法制度应有的独立性、重要性,不便于人们掌 握运用少年法律保护少年人的合法权益。此外,此种分散形式使得少年司法规定 缺少应有的总的指导原则总领全局,不利于少年法律体系构建的和谐统一。鉴于 此,笔者以为第一种主张是妥当的,第二、三种主张存在的缺陷和我国目前少年 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未有二致,故不足取。在具体制定我国综合性的少年法典时, 可借鉴德国少年法院法的立法模式。该法详细规定了少年法院法的适用范围、指 导原则、少年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少年法院组织和少年刑事诉讼程序、执行和行 刑等少年犯罪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

其次,完善少年法律对少年权益的保护规定。如前所述,我国少年法 律对少年权益的保护规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需要完善。在刑事实体方面,应 明确规定少年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宗旨与目的,强调保护处分为主,刑事处罚 为辅,奉行优先保护少年原则;根据未成年人自身特点,明确规定罚金、没收财 产、剥夺政治权利、管制、拘役刑罚及过于严厉的死刑(包括死刑缓期执行)、无 期徒刑对未成年人不适用,因为此类刑罚对犯罪未成年人来说要么改造效果不大, 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留下犯罪记录,影响其重返社会,要么处罚过重,有违国际 轻刑化趋势与教育保护的少年司法原则;对未成年犯罪人应增加相对不定期刑及 前科消灭制度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功能;在缓刑适用 上应做出与成年人不同的特别规定,缓刑条件不应过于严格,提高对未成年人的 缓刑适用率,切实贯彻非监禁化的少年司法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 罚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增加规定的可操作性,减少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少年权 益的侵害;建立适合未成年人自身特点的刑罚裁量与执行制度,扩大非刑罚处罚 措施的种类等。在刑事程序方面,建立少年刑事案件的专门立案、侦查、起诉、 审判、执行制度,由少年警察、少年检察、少年审判、少年矫正等专门机构和人 员行使相应职权,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方法,如在调查少年犯罪行为的同时,注 意调查少年犯罪人出生日期、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社会交往以及被指控犯罪前 后的表现等情况,审查其犯罪事实和犯罪动机;在审理上,采取不公开的形式, 与成年人分开审理,审理时必须态度诚恳等;在处理上,对未成年人贯彻宽大原 则。在执行方面,建立起一套包括监禁、缓刑和假释的未成年罪犯的刑罚执行制 度体系,以满足教育、挽救未成年罪犯的需要。

再次,扩大少年法庭对少年案件的受理范围。由于国外大多数国家使 用广义的少年概念,所以少年司法制度的管辖范围是宽泛的,不仅包括违法犯罪 少年,而且包括“需要监督的少年”和“需要照管保护的少年”,如日本的家庭裁判所管辖的少年案件是非常广泛的,从对象来看,包括犯罪少年、触法少年和虞犯 少年;从内容来看,包括应受刑事制裁的刑事案件、未构成刑法上的犯罪、构成 刑法上犯罪但不应受刑事制裁的保护案件和危害少年福利的成人案件。我国少年 法庭受案范围仅限于少年刑事案件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少年法庭对未成年人 的保护和教育,故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在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 验,将少年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纳入到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之中,适用严格 的少年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加强对少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避免行政机关处理 过程中的随意性。这与《北京规则》确立的减少司法干预原则并不矛盾,因为适 当扩大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目的主要在于加强对少年教育保护,这与《北京规 则》减少对少年司法干预的精神是一致的。

最后,加快立法步伐,满足现实对法律的迫切需要。我国关于少年司 法的许多规定,处于规章、行政命令的层次、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如公安部《看 守所条例》;有的处于试行、暂行阶段,没有进一步总结定型,上升为法律,如 1986年司法部颁发的《少年犯管教所暂行管理办法(试行)》;有的还没有相应的、 配套的、完善的、可操作性的法规,如《少年犯罪立案、侦查、起诉法》等;有 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已时过境迁,无法适用了,如1954年《劳动改造 条例》等。对于此类规定,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通过法定的立 法程序将其转化为法律。另外,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富有生命力的做法,应该 加紧调研,尽快将其成功的做法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解决无法可依的尴尬 局面。

(三)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组织体系和设备体系 少年司法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少年司法制度仅指少年案 件审判制度,广义的少年司法制度包括少年审判制度、少年警察制度、少年检察 制度、少年监狱制度、少年律师制度、少年调解制度、少年仲裁制度和少年公正 制度等。从多数国家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由狭义的少年司法制 度向广义的少年司法制度过渡的阶段。目前,人们对广义少年司法制度具体范围 认识存有差异,但多数国家认同对少年刑事被告人羁押、预审、起诉、审判、辩 护、管教一条龙的少年司法体系。[1] 我国对此可以借鉴,设立与少年法庭相配 套的少年警察、少年检察、少年辩护、少年矫治等制度,积极发挥少年司法制度 在预防少年犯罪、教育保护矫治少年犯罪人的整体作用,实现少年司法制度既保 护少年合法权益,也保护社会利益的双重目的。在两者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优 先保护少年犯人的利益。为了确保上述制度的有效运作,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可对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建立起与上述少年司法制度相配套的硬件设施, 比如少年犯管教所、少年犯羁押所、独立的少年法院等,实现对少年犯人分押、 分管、分审;加强对专门少年司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了解少年司法与成年人 司法的不同,明确少年司法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胜任少年司法工作并热爱少 年司法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少年法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 得我们借鉴。

作者:康均心 韩光军 来源: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6年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