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立体化研究:大学生感恩父母2000字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立体化研究:大学生感恩父母2000字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18 08:17:21 点击: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立体化研究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立体化研究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复 杂的工程,感恩教育不是“平面”的单行线,而是“立体” 的网状图。构建实施过程立体化、引导主体立体化、教育载 体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针对性、 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教育;
立体化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命之道,是人类重要情感 意识的凝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说文解字》解释, “感,动人心也。从心咸生。恩,惠也。从心因声。”《现 代汉语词典》定义“感恩”为“对别人所给予的恩惠表示感 激”。感恩作为一个人固有的情愫和行为的自觉,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因此,感恩教育不是“平面”的单行线,而是“立体” 的网状图。积极构建立体化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培育大学生 的向善向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过程立体化:认知恩情、铭记恩情、回报恩情 认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马克思指出:“恩 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 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2]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在感受和体验家庭、 学校、社会、他人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帮助中,形成一种情 感的认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大学生 充分认知到不同的恩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的父母恩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的教师恩情;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 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朋友恩情;
尽享免费的阳光、雨露、 空气以及“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大自然恩情;
沐浴 五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安享远离战乱、瘟疫、灾难之快乐 的祖国恩情。铭记,是理性意志、道德情感的升华。牛顿曾 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华罗庚也曾说:“人家帮我,永志不 忘;
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可见,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骄 傲的成绩,铭记恩情、饮水思源,这是一个人格健全、道德 高尚之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铭记那些在生命成长、人生旅途、坎坷 危难中细心呵护的人、伸出援手的人、解疑释惑的人、安慰 鼓励的人,在思想意识中生出真情,在心灵深处回声友善。

只有铭记恩情,才能使情感“不缺失”、道德“不错位”, 才能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让生命的花朵常开不谢。回 报,是自尊自强、人生价值的彰显。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 家涂尔干曾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
只有 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如何 做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而回报是感恩力量的最好阐释和释放。对大学生而言,须认 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 情:帮助父母做一次菜、陪父母吃顿家常饭、给父母洗一次 脚来回报父母的恩情;
教师节给老师送一束鲜花、发个短信 道一声“谢谢”、送上一句祝福的话来回报教师的恩情;
信 任、宽容、善待来回报朋友的恩情;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 电、每一张纸,栽好每一棵树、爱护每一朵花来回报大自然 的恩情;
志当存高远、心存报国志,努力成长成才成功来回 报祖国的恩情。

二引导主体立体化:家庭引导、学校引导、社会引导 教育是一个整体。如果把感恩教育比作一颗树的话,家 庭引导是树根,学校引导是树干,社会引导是树冠,不可分 割,相互补充,互为因果。家庭引导,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 基础。大学生作为家庭引导的重要受众,引导的成败将直接 影响他们感恩行为的养成。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传身 教。二是用爱细心呵护,营造亲情氛围。三是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独立意识。学校引导,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根本。学校 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一文开宗明义就说:“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大学之 为大,就是在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人努 力成为栋梁之才。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主战场。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阵地、资源、力量,大力 宣传感恩先进典型和知恩报恩的先进事迹,让感恩教育积极 发声、正面发声、有力发声,营造“感恩、责任、奉献”的 浓厚校园氛围;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厚德博学、艰苦卓 越”的校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奋刻苦、 向善向上”的学风,形成一种互爱互信、和谐共处的校园文 化氛围,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的原则,以国庆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以 及学雷锋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为契机,开展讲座、 座谈会、征文、辩论赛、演讲赛等感恩教育活动,让大学生 在参与活动中接受熏陶感染、引起情感共鸣。社会引导,是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延伸。恩格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 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大学 生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 响。家庭引导、学校引导只有跟社会引导共同发挥作用,才 能实现感恩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要加大政府主导,各级各类 报纸、电视台、传媒等配合,大力宣传社会上涌现出来的感 恩的好人好事,弘扬感恩主旋律,传递感恩正能量,营造“以 知恩图报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的社会大环境;
要大力开 展“为感恩点赞”、“为奉献点赞”活动,通过宣传引导、 凸显感恩教育的“可赞”之处,搭建载体、推出感恩教育“有 赞”可点,构建机制、保障感恩教育“点赞”持续等方式,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感恩之理、学习感恩之事、争当感恩之人的大好趋势。

三教育载体立体化:思政课堂、网络媒体、社会实践 思政课堂,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 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更是塑造灵魂、培育“三 观”、立德树人的工作。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思政课建设体 系创新计划,推进思政课建设的综合改革创新,将课堂的“授 业”、“解惑”同道德教化、感恩“传道”有机统一起来, 发挥思政课在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和感恩教育中的主渠道 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 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感恩的育人元素和德育资源,并同“社 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宣讲感恩接地 气,让深刻内涵变成生动道理,让“大水漫灌”与“精准滴 灌”结合起来,提升思政课堂感恩育人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实现感恩教育润物无声。网络媒体,感恩教育的有力载体。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当今是一个无 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时代,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 响越来越大。让感恩教育的声音在网络媒体阵地上“抢滩登 陆”,牢牢把握网络媒体舆论的“制高点”,就显得非常必 要和重要。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网络平台和社群的特点,制 定专门的感恩教育工作方案,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新媒 体矩阵。另一方面,要整合网上感恩教育素材和资源,注重 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把讲的道理、情理和事实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多讲感恩好故事、 多传感恩好声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社会实践,感恩教 育的有效途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 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 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参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感 悟,是大学生提高感恩思想认识、坚定感恩行为自觉的有效 途径。大学生通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等实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到父母的辛劳、亲情的重要,进 而得以“感恩父母”;
通过开展义务支教、送知识下乡等实 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到老师的责任与奉献,进而得以“感 恩教师”;
通过开展勤工助学、社区挂职锻炼以及心系西部 贫困儿童的爱心行动等实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到大爱无疆、 社会温情,进而“感恩社会”;
通过开展旧衣回收、植树种 草、光盘行动等实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和 绿色环保带来的快乐,进而“感恩自然”;
通过开展参观革 命纪念馆、瞻仰烈士陵园、美丽乡村调查等实践活动,能够 亲身体验到和平来之不易、国家富强繁荣的重要,进而“感 恩祖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19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