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利用教科书习题,助力课堂教学的方式]

[利用教科书习题,助力课堂教学的方式]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0-09 08:18:10 点击:

利用教科书习题 助力课堂教学的方式

利用教科书习题 助力课堂教学的方式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科书中的习题常常被漠视。许 多教师或弃置不用而另起炉灶,采用其他非教科书中的习题, 结果虽然大兴土木却效果一般甚至劳民伤财;
或匆匆一用, 以致蜻蜓点水而浅尝即止,效果平平;
或随意乱用,最终舍 本求末、步入误区……上述种种弊端,致使教学充满缺憾, 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教科 书习题,为课堂教学添砖加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人教 版《历史与社会》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求抛砖引 玉。

一、重视知识类题型 夯实基础 知识类题型是教科书习题中最基本的题型,通常包括填 充题、选择题、连线题、表格题、读图题、列举题等,难度 较低,大都针对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而设置,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练习时绝大部分学生能从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的知识 点。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知识 习题尤其是读图类习题,有助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生动, 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体验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例如,教科书八下P95中的习题(见右图),是重要的课程 资源,既大大丰富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部分内 容,将俄、法、英、日、德等国的贪婪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 前,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又增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部分内容的空间感,很好地起到 了帮助学生随堂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又如《历 史与社会》八上P30的习题(见材料1)、八下P56的习题(见 材料2)。

材料1:
材料2:
前者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理解诸子百家思想;
后 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掌握14—18世 纪末欧洲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的重要人物与成就。

二、利用材料类题型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类题型在教科书习题中比重比较大,涉及的基本是 重难点知识,若能有效使用,既有利于解决“怎么样”的问 题,又有助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 概括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

例如,《权利法案》是“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 的重点,但教科书八下中关于这部法律的阐述只有寥寥四五 十个字——“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 受到议会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被称 为君主立宪制”。学生无法了解《权利法案》的具体内容, 进而就不可能理解为什么这部法律会使国王的权力受到议 会的限制,更无法深刻体会通过这部法律建立的君主立宪制 与这之前的专制君主制国王的权限的不同。而教科书八下 P45的材料题(见材料3)是对《权利法案》具体内容空缺的珍贵弥补,学生在阅读材料后,能具体地了解《权利法案》 对国王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制,自然也能深刻体会《权利法案》 如何保障了议会的权力,以及英国国王和过去专制君主的权 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权限的不同,并通过解答本题 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分析比较能力。

材料3:
又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分别是“古代西亚 国家”“古代印度”这两课内容的重点,如何理解它们在历 史中的地位及影响则是难点。而充分利用教科书八上P6、P8 的习题(见材料4、材料5),可以收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的效果。

材料4:
材料5:
三、有效运用讨论类习题 加强思辨能力 讨论类习题相对于其他习题而言比较难,常见的有对观 点的讨论、辨析等,要求学生在一定知识储备基础上发挥较 强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予以运用,一 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达成了本学科特有的 育人性质——熏陶学生的情操,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

例如,分分合合是绵延不绝长达几千年中国历史的特点, 其中“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和一个重要 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三国鼎立”?《历史与社会》八上P76的习题(见材料6)足以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 在这段历史的学习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基于自东汉末年起众 多割据势力混战,虽破坏了社会生产、涂炭了众多生灵,但 形成了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
基于“三国鼎立”后出现 的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后果的影响;
基于今天中国强盛局面 的感悟……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只引导学生基于相关史实进 行理性思考、科学推理和生动叙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 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材料6:
又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的重要内容,但生活中却随处可见短斤缺量、假冒伪劣等劣 行。为了有效地实施诚信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 师可利用《历史与社会》八上P15的习题(见材料7),既帮 助学生理解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掀起的变法中为什 么商鞅变法能成功这一问题(商鞅为了顺利推行变法措施, 先实施诚信于民,而这道习题反映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徙 木取信”),又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诚信对国家、对社会进步、 对个人事业成功的意义,从而既有效完成了教学,又润泽了 学生的心灵,达成了正能量的熏陶。

材料7:
四、挖掘综合类题型作用 培养综合能力 综合类题型在2011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明显增多,课 中、课后都有分布,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看历史或联系历史分析现在,通常有探究题、实践题(搜集资料、整合资料、进 行社会调查)等,相对于教科书中的其他习题而言是最难的。

由于习题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强,故有利于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等综合能力,最能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性 质。

例如,《历史与社会》八上P105习题(见材料8), 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从中获悉有效信息,找出属 于女真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表格反映了女真姓氏与汉姓之 间的关系,资料1反映了女真服饰(羊裘狼帽)对汴京服饰 文化的影响,资料2反映了女真的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迎, 资料3反映了女真睡火炕的习俗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资 料4反映了女真的饮食习俗。又要求学生联系历史探究今天 生活中属于女真文化的痕迹。五则资料所反映的姓氏、衣食 住行娱乐在当今仍有影响。以上信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宋 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 交融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中原文化影响了女真文化,女真 文化也影响了中原文化,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成。

材料8:
改女真姓为汉姓 又如,《历史与社会》八下P55的习题(见材料9),第 1小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找出原产于美洲的物产——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学生可以通过查 阅相关史料,也可上百度搜索找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 资料、分析资料(去伪存真)的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 另外的角度看待哥伦布航海这个历史事件,从而为第2小题 的解答作铺垫。而第2小题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唯物主 义史观及全球史观,对历史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有效地 突出与突破本课“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 较”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这也是本 课的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的全面观点及全 球史观的熏陶,最终有效完成本课教学。

材料9: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科书 中的习题,前提是教师要重视习题,将习题视同教科书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科学解读习题,包括读懂教材安排此 习题的目的,理解习题在教科书中具体位置的用意;
第三, 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习题的思维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 课堂的思维力。并找对运用时机:或基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理解、巩固的需要而运用,或基于凸显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的需要而运用,或基于熏陶学生学科观点学科理念的需要而 运用……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