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本科创新教育质量工程_本科是啥

本科创新教育质量工程_本科是啥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1-30 07:47:26 点击:

本科创新教育质量工程

本科创新教育质量工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 展的原动力是人才。创新人才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的历史重 任。当前世界各国都把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尤其是高 层次创新人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尤其近年 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全国重点高校)正逐步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由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转型;
强调创新教育和 精英人才培养是件好事,也体现了教育重视客观规律的趋势, 但是仍有忽视本科教育、片面强调研究生教育的倾向。精英 人才培养要从本科阶段抓起,尤其应该注重创新教育与精英 教育并举。本文从高校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本科生创新型 精英人才培养的一些具体措施,并针对精英教育如何与现行 机制接轨等焦点问题加以探讨,供同仁参考。

1创新教育与精英教育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内涵包括:对学生创新意愿、 创新人格、协作精神的塑造和养成,即创新精神的培养;
引 领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培育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掌 握先进的创新方法及手段,即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人才培 养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创新教育应分为4个阶段:认知 ―实践―发展―创新[1]。认知是基础,大学提供的专业 理论教育所起的作用就是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日后 的科技创新做准备;
实践是手段,学生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把所认知的知识加以验证或运用,从而加以内化;
发展 是需求,学生固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促使学生突破禁锢,完成更深层次的认知和实践,完善知识 结构,全面拓展其素质能力;
创新是目标,学生经过不断发 展充实,逐步养成创新意识,释放创新潜能,从而取得创新 成果。4个阶段互为阶梯而又循环往复发展,推动创新人才 的成长。精英教育是指相对大众化知识普及型教育而言的高 层次高素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少数具有先天禀赋,或具有 特殊才能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2]。

其衡量的尺度为:是否具备高深的学术水准,是否处于知识 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尖端和前沿[3]。精英教育是一种“质” 的教育,以培养少数专业顶尖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为追求。

这种采用高水平、高规格、高标准[4]的教育模式进行人 才培养的活动,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新事物。精英教育的培 养体系应围绕知识、能力、个性来构建。知识传授要兼顾“厚 基础(数理基础)”、“宽口径(拓宽专业口径,大类培养)”、 “深挖掘(追踪科学发展前沿)”[5],完善、扩充学生 理论素养;
能力培养要协调发展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发展能 力、团队协作领导能力、项目筹划与实施能力;
张扬个性要 打破传统大众化教育的“单一化、雷同化”培养模式,因材 施教,因势利导;
根据学生爱好、特点制定培养计划,集中 优秀教育资源,实施小规模、针对性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 精英思维的塑造和养成。创新教育与精英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两条主线,两者需要相互容纳、相互促进、协 调发展。创新教育要求人才具有宽厚的学术基础和浓厚的创 新意识,其培养目标兼具精英性。精英教育特别重视在学生 全面素质培养基础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实 施创新教育是其发展的诉求。现代精英教育赋予人才观新的 内涵,即创新是现代精英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与精英教育 并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是今后人才培养应给予 高度重视的方向。

2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方法探究 2.1双向互选,构建高端人才入口如果说大众化人才 的培养是批量生产的话,那么高层次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培养 具有个别性。它要求被培养者具有出众的智力、敏锐的观察 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及坚韧刻苦的品质,即自身应具备成为 精英人才的潜质和可塑性。因而,在进入高层次人才培养体 系前,要把好人才选拔关。选择对象针对大学本科低年级学 生,培养方式主要采取“导师制”[6],由导师对个体学 生进行选拔和实施培养。遵循“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原则,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满足精英学 生希望获得优秀导师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诉求;
另一方面尊重 导师的主导权,让导师按其评判标准自由选择优秀学生进入 研究团队,激发导师参与精英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创新精英 人才的培养实质就是导师和学生相互选择、目标一致、协同 工作、共创成果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的选拔标准是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课业成绩达到平均85分以上。

同时具有浓厚的实践兴趣,参加过各类高层次学科竞赛,例 如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或嵌入式邀请赛 等。选拔方式采取导师发现与学生自主申报相结合,由教师 发现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在符合学生发展意愿的前提下, 由学生申请加入导师培养体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要构建高 端人才入口,初步甄别具备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为顺利执 行精英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2.2精选课题、量身打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进入 导师培养体系的学生,主观上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和创新动 机,这就要求导师必须有能力把学生引领到学术研究前沿, 给予受教育者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逐步开展为其精 选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

所谓精选课题,即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研究课 题,具体选题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及自 身特点,调动其学习和研究的心理冲动;
同时要涉足导师的 研究领域,强化导师指导作用,以期导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 互动和共同研究发展的格局。课题选取兼顾实践性、科学性、 扩充性。以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工程前沿应用技术课题为切 入点,指导学生研究解决有先进理论知识支撑的工程实际问 题,培养工程意识,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工程应用手段。课 题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高层次的学生科研立项、 高水平的学科竞赛;
例如:教育部实施的国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ALTERA专题竞赛等。课题研究内容弹性化, 伴随学生能力发展逐步深入展开,支撑学生低起点介入,持 续发展到高水平的需求。

2.3自主研究,完善能力素质体系由于培养对象针对 大学本科生层次,学生受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限制,在进入导 师培养体系之初,马上介入高水平课题研究存在一定障碍, 需要导师“扶上马、送一程”。导师将研究课题分解、细化, 降低进入门槛;
突出兴趣引导、思路方法疏导;
为学生制定 项目方案,提供研发环境、指导学生申请项目经费,保障学 生顺利进入课题研究。经过充分的前期研究后,导师宜因势 利导,推动学生转入自主研究阶段。在该阶段,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加强和训练信息获取能力;
针对实践项目进行理论 建模,内化理论分析素养;
开展工程项目研发,挖掘创新点;

锻炼实践能力。学生由传统的“课程理论认知学习”转变到 “探索型、发现式的认知过程”,其学习方式也由课堂学习 逐步过渡到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7]的精英人 才培养阶段。在此阶段中,导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采取 “定期约谈”方式,定期(建议不超过一个月)与学生进行 学术交流、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布置研究任务;
导师侧重理论指导及工程实现方法点拨,强 化学科专业知识的联系、融合和拓展;
突出综合创新能力培 养,完善学生知识能力体系[8]。

2.4释放潜能,精英素质养成精英人才的本质特征是精英性,这种精英性不能仅由成绩优异、能力非凡、技艺高 超、贡献卓越等来涵盖,还特别表现在这个群体所具有的意 识、精神和文化方面。我们培养的精英人才不仅要“高智商”, 还要具备“高情商”。具有出众的组织领导能力、强烈的竞 争创新意识、高超的合作沟通技巧的精英人才才能成为行业 的领军人物,推动社会的发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通过打造 3个平台―――团队合作平台、成果孵化平台、大学生创业 平台,实施精英素质养成教育。学生合作平台采用“团队化” 模式,由2~3名优秀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学习小组,共同研 究解决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形成学习和科研成果。

团队领导人由组员选举产生,组织管理团队,定期考核成员 学习研究成果,实行“优胜劣汰”;
发展滞后的队员退出团 队,并邀请符合条件的新成员加入团队,实现团队的可持续 发展和育人功能,往往一个卓越的团队是一批精英人才诞生 的摇篮。成果孵化平台采取鼓励学生发表研究文章、组织学 术报告会、申请发明专利等方式,历练学生凝练成果的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业平台主要完成推动学生创新成 果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职能,教师利用学校开放性实验室和 学校各类创业基地等资源,组织大学生与公司和研究机构接 洽,在仿真环境下正式涉足商场,承接研发项目,参与市场 竞争,体验创业实践。应该坦言,大学生创业并不是我们关 注的核心问题,这里我们看重的是在创业过程中所培育出的 具有独立个性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精英人才。3进一步思考 3.1本科生开展创新精英教育必须把能力培养放在第 一位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的口号,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界,在一段时期内,中 国的教育制度深深的打上了“唯知识中心论”的烙印。我国 的高等教育常致力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误以为只要学生掌握 了丰富的知识,通过各种认证考试,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所培养的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以及 进一步发展知识的能力,如何消化现有知识而又不拘泥于旧 有经验的创新能力。知识本身不是力量,使知识能转换成生 产力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因而在本科生层次开展创新精 英教育,必须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无论课堂教学还是 项目研究,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手段,所有培养环节围绕能 力和素质的充分锻炼展开,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应 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才是教育的核心。

3.2创新精英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提高的过程 培养创新精英人才需要导师倾注大量的心血,同时导师引导 学生开展创新型研究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 精英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合作研究的过程,精英学生的奇思 妙想往往能引起导师的深刻思考,对导师的思路有所启迪;

因此研究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相促进成长的过程,这一点对 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尤为重要;
(2)能为导师领导的科 研团队输送高质量的硕士、博士生源,由于在研究方向和情感上与培育过他的教师更为贴近,这些精英学生在高学历发 展阶段会乐于加入导师的团队,有助于发展和增强团队的研 究力量;
(3)英才学生就业后,取得非凡业绩的同时也一 定会推升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认同,这对公司和企业向教 育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资金也起到正相关的作用;
(4) 教师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社会精英,桃李满天下,也会给 教师带来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3.3实现精英教育必须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现今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制自2000年大学扩招后,全国绝大 多数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均转向“大众化教育”,教师向 以班为单位的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验 训练都难于同教师形成一对一的导学关系。教师既没责权进 行以个体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学生也疲于应付繁杂的考试, 自顾不暇。从机制上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是实施创新精英教育的必要条件[9]。笔者倡导建立本科 生学业导师制,将资深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 支业务水平精湛、勇于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精英学生指导 团队,通过开放式咨询、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会等形式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固定的导学关系。院系发放聘用证书,对参 与指导教师的业绩予以承认,对教师的劳动给予资金项目鼓 励支持。同时,增加核心理论课学时,做到把专业理论知识 教深讲透;
降低对任意选修课的考核要求,建立免听、免修 制度,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报告和获得相应成果即可获得学分。改革传统的教育机制,营造灵活、自主、高 效的人才培养制度,为学生释放较多的创新思考时间和空间 是精英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10-11]。

4结束语 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同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为我国的精英高等教育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