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三生理念 剖析三生教育理念及实践

三生理念 剖析三生教育理念及实践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1-12 08:48:47 点击:

剖析三生教育理念及实践

剖析三生教育理念及实践 剖析三生教育理念及实践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的现状 云南省教育厅自2008年秋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开展生命 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三 生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 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即通过整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 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 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1]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 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 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 向、是目标。2009年秋季学期,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施 “三生教育”。2010年8月由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网络问卷 显示,“三生教育”获得了来自基层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认 可与支持:92.1%的教师认为“三生教育”对树立学生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有用;88.8%的教师认为“三 生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用;98.4%的学生对“三 生教育”感兴趣;84.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 学习负担;86.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 的成长非常有用;95%的学生对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 评价态度积极,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2]。

(二)思茅师专实施“三生教育”的现状思茅师专自2008 年9月试点“三生教育”,于2010年2月获评“云南省生命教 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示范学校”。其间,获得省级奖励 与成果多项,申报和实施省级、校级课题3项。在实践中, 我校主动认同、积极内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把“三生教 育”当成一项教育事业来推广,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 与自下而上的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即“校本化”的探索:依 靠本校的资源,为了本校的发展,解决本校的问题。全校师 生认同度高,探索富有成效。

二、校本化的理念 (一)生命教育的校本化理念 北师大肖川博士提出“生命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其中, “第三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生命教育是 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 题和领域”[3]。

(二)“三生教育”的校本化理念 思茅师专办学思想沉淀到“三生教育”方面的理念是让 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素质 教育的抓手和切入点,它关注广大师生的生命意识、生存本 领、生活品质,它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倡导每一个生命 都诗意地栖居在校园大地上。它是一种务实务本的教育,它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人,关心校园中每一个生命的 健康快乐和价值的实现,它努力推动教育的回归:回归本质、 回归本真、回归生命的原点、回归教育的价值追求,它对学 生‘有用’。”[4] 三、校本化的实践 (一)模式:认知―――体验―――熏陶―――感悟 我校系统设计形成了三个基点:基于认知的专题教学;
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在此基础 上,演化出实施模式:认知―――体验―――熏陶―――感 悟。“认知”是第一位的,使知识“入脑”,引导学生建构 基本知识结构;“体验”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旨在加 强知识联系实际,使知识“入手”,深化认识;“熏陶”贯 穿始终,营造生动丰富的、特色鲜明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使“三生教育”思想“入灵 魂”,使学生在熏陶感染中深化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 展;“感悟”是目的,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获得生命 感悟。四者的关系构成以“认知”为基础的,互相独立又相 辅相承的“三位一体”模式, (二)实践与探索 1.团队分工重协作 第一,成立“三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和协 调推进“三生教育”工作。

第二,组建“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全面承担“三生教育”的专题教学和实践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按照业务精、 素质强、师德好的要求,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组建“生命• 生存•生活”教育教学团队。先后分两批从全校不同系、科 和专业中遴选优秀教师,组建要求高、起点高的涵盖文学、 历史、政治、心理健康、社会、哲学、生命科学、艺术等不 同专业的专题教学团队,遴选长期从事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 工作的优秀教师形成实践教育团队,涵盖系党总支书记、学 生处处长、专兼职辅导员等工作岗位。

第三,组建“三生教育”研究室,安排经费预算,按生 均10元标准列支。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教学团队的相关工 作;与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统筹协调和开展实践 活动;开展“三生教育”研究工作;协助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做 好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工作;开展宣传与交流工作。

2.教育资源重整合 其一,依托与我校合作办学长达19年的中国科学院西双 版纳热带植物园建立“三生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基地项目 为近3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投入使用。植物园是集生物多 样性保护、生态学观测、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科普旅游于 一体的野外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植物园基地更能感受到生 物多样性的奇特,唤起对地球上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物种的 尊重、敬畏和保护,从而拓展了生命的意义。

其二,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洱县磨黑中学建 立“三生教育”实践基地。磨黑中学是滇南著名的革命摇篮,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软硬 件,可以为我校学生提供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进行生 命教育的鲜活教材。

其三,重视吸纳区域社会资源,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如 在每年新生军训中与普洱市消防支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 动,集自救演练、消防知识宣传、志愿者行动等内容。

其四,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宣传工作。在校内创办《生 命•生存•生活月报》。刊发省厅、学校的“三生教育”动 态、学生感悟作品,该报每月一份,送到每个学生宿舍,成 为学生喜爱、支持的一份小报。

3.文化熏陶重氛围 通过营造生动丰富的、特色鲜明的、良好的“三生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使“三生教育” 思想“入灵魂”,使学生在熏陶感染中深化认识、在潜移默 化中获得发展。工作中注重“发现身边,发现存在”,以身 边人、平凡事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获得好评的措施有:采集 本地生物多样性摄影图片打造“生物多样性科普长廊”,遴 选本校优秀毕业生事迹作为“师专人物”人文走廊,编制“三 生教育”校本读本,使学生能从一些平凡的身边人身上的伟 大之处得到启发,受到感染,获得感悟。

在“三生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专题 教学授课时间由一年调整为三年,实践体验和文化熏陶相应 跟进。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一是教学成果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是地方高校的一项内在发展要求。应当地某驻军的邀请, 我校为部队官兵开设以“三生教育”为主体的“蓝色畅想人 文讲坛”。通过开设“三生教育”系列专题,使部队官兵分 享地方高校在“三生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感受“珍爱生 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理念,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这一项目获得了军、校双赢的效益,在部分 信息媒体上获得好评。

二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2009年5月以来,实 施“在教育实习中契入‘三生教育’培训项目”,着眼于提 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育实习的内涵,使师范生亲 历教育过程的发生,检验所学、反思跟进、创新发挥。项目 经过“策划―――培训―――行动―――反馈”等阶段,从 目前“反馈”的信息看,得到了实习学生和实习学校的广泛 认可。三是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在“三生教育”教学 实践中,解决专题认知教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成 为师生的普遍共识。实践体验是建立在专题认知教学基础上 的实践,实践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感悟。

四、结语 从我校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实践体验的难点在于怎样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启发学生在他们习以为常的、 熟视无睹的平常事、生活事、情感事中得到体验,获得感悟, 重视学生个性体验、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探索了学生社团、“三生教育”研究室、学生处、校团委的联动机制,形成实 践体验的模式:提出主题―――体验感悟―――表达交流。

采取由相关部门提出实践活动招标、学生社团竞标落实、给 予必要活动经费的方法。学生参与面大、自主性强、积极性 高、生动有效,很好地解决了“自上而下”布置式活动难以 落实的难题。“三生教育”实施两年来,我们既收获了很多 的知识,提高了认识,也感受到了幸福,这种幸福主要来自 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静悄悄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主体 生命意识的觉醒,“三生教育”是符合学生生命发展诉求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