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情人节 > 卓越农林【强化区域发展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卓越农林【强化区域发展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来源:情人节 时间:2019-11-25 07:49:13 点击:

强化区域发展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强化区域发展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摘要】基于湖南区域农林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研 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可实行方案,进而推动人才 培养的进程,为湖南区域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区域发展;培养机制 一、湖南区域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科技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湖南农林发展的桎梏。步 入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提高公民素质、服务行 业和产业等多重任务,同时也出现了培养精英人才和大众化 人才的分化,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 时代语境。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与 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 果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缺乏高能科技人才, 尤其缺乏深入农村一线推广、普及、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农 村实用人才。以湖南省为例,尽管湖南省经过多年的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人才 已达90.53万人。但之前存在的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才结 构、分布还不合理,农村培养、稳定和集聚人才的能力还不 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老问题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农 村劳动力继续向外部转移,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力量 不足的新问题也愈加凸显。湖南实用人才培养对农林经济发 展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政府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认识性不够,政府资金投入较低,扶持力度不强,缺乏对农村 人才培养机构统一领导,造成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各职能部 门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第二,社会上存在的农村实用人才 培训机构种类繁多、杂乱无序,培训质量稂莠不齐,还没有 得到统一监管,形成一种统分结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并且相关实用技 术种类繁多,使得对于农村的实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难以展 开。相较城市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基础实施 落后,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队伍匮乏,“双师型”和高素质 的教师较少。2012年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调查表明, 代际或师承和自学成才的占到约60%,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职业学校培养的不到14%。说 明湖南在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有很大的缺失,目前绝大多 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主要是通过 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获取的相关经验,或是从他人传授非系统 经验得到,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限 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建设现代农业,最 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人才。但就 上述显示,农林从业人才整体素质得不到系统提升,具备创 新素质的高层次农林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也就促使高等农 业教育的改革,必须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体现与农 村、农业、农民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的对接和吻合,必须 培养一批立志服务“三农”的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卓越农业人才。

(二)湖南培养卓越人才的基础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关键在“择人”与“用 人”。我省积极响应“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一重 大工程,着重以“人才强农”,充分调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 与农村创业兴业人才的积极性。但是,做好培养农林卓越人 才工作不仅需要大刀阔斧的积极行动,更需要利在未来的制 度建设,才能有更加长久的效力。目前,全国农业院校普遍 面临诸多困境:1、农林人才协同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 了变化,为适应产业和科技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湖南农林高 校和科研院所日益重视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建立各种国 际人才合作平台和机制。但与国际化综合性大学相比,国际 化高端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合作层次不高, 长效机制未形成。2、农林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突出。在培养 理念上,有学者系统收集并分析了我国农林高校园林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后发现,很多高校都没有明确的培养理念。我国 大部分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不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特 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3、农林人才培 养面临观念政策等问题。农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和理 论性两者结合的专业,即要有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学术 造诣深、科研及生产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又要有良好的实 践性教学基地。但由于社会对农业的认知偏差,农林业类高校得不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使高考体制下的农业院校 处于劣势,农业院校内部的涉农专业招生规模增长幅度远低 于其他专业的增幅;同时我国农业发展相较于其他行业带有 明显的滞后性,农村经济落后,从业人员福利待遇不高,导 致优质考生不愿优先考虑投身农业行业,从而农学专业生源 不足。并就目前农学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经费不足,实习、科 研基地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 这也就为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包括 与国外教育科研机构合作,也包括产学研各方面的有机结合。

面对中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现状,推行全面深化的教育教 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人才培养的动力基础。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的形成,必然需要内在的动力推动和外部基础条件支撑。各 种人才培养主体协同工作的前提,是客观存在的内在和外在 因素。内在因素由各主体内部的利益或任务驱动,外在因素 来自于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产业升级等外在的环境要求。

内在的动力为各农林高校和科研机构其本身就承担着培养 卓越农林人才的任务,并且培养卓越人才也是各高校和科研 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面对中国高等农业教育 发展现状,必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①在高等教育大众 化背景下,学生的人格特质、职业倾向性、发展意愿等方面的差异化程度越来越高,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多样 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 能型卓越农业人才分类培养。②面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 业背景,必须改革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与现 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和科学引领。③处于信息化时代 的高等农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效率,加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辩 论式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等教育教学过程改革。

新世纪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从专业型向通才型,从本土化向国 际化方向发展,由传统教育向高新技术教育转化,农业人才 培养目标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应因 材施教,可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教学,从而开拓 学生视野,强化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进而使学生能力水平 得到提升,与国际化高新技术人才接轨。

(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一项长 期持久艰巨的任务,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需求现状 和问题,在专科层次主要培养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可 实行1+2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完成主要的课程学习任务, 后两年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本科层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 方向,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可实行3+1 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主要的课程学习任务,第四学年 进行实践科学研究,并撰写论文;或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年在完成 专业主干课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第四年进入农林 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硕士层次中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拔尖创 新型人才,实行1+2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学习 任务,后两年加入导师团队,进行科研培养创新能力并撰写 学位论文;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同样实行1+2 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后两年进 入农林企业进行实践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提高综合素 质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博士层次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实 行全程自主学习和自行研发。

【参考文献】 [1]张全国,何松林,宋安东.实施综合改革工程培 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3(7) [2]高志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以 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工程,2014(5) [3]张璐,陈雅君,闫永庆.农林院校卓越园林工程 师人才培养理念初探[J].教育新视野,2014(1) [4]谢华丽,高志强.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文史博览(理论),2014(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