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母亲节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来源:母亲节 时间:2019-10-17 07:46:19 点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 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加强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 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角,形成关于角的表象。

教学难点:会正确画角,体会角的大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圆形纸片、两个 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每周一早晨到学校后第一项 任务是什么呀?(生齐答:升旗仪式。)对,我们每周一早 晨都要进行有主题的升旗仪式。(出示升旗仪式情景的照片 和国旗的照片。)同学们请看,我国的国旗上有什么标志啊? (五角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五角星吗?看来它是以角 的个数而命名的。其实不仅在五角星上有角,我们的生活中 到处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 题。)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同学们请看,在美丽的校园里,就藏着许多的角, (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在哪里呢? 生:体育器械、钟表指针、教师拿的三角板、足球门、 园林师傅用的大剪刀……上面都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 你们真棒!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也有角,你能找到 吗?现在请你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同伴听听,看看哪 个小组找到的最多。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 看? 2.指角。

(生汇报所看到的角并指出来,只指了一个顶点。)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

(板书一个点。)这个是角吗?(生答不是。) 师:对,这只是一个点,刚才同学们不就是这样指的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部分学生 指出完整的角,顶点和角两边。)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了 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副板书:完整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是不对。想不想看看教师是怎样指角 的?(教师示范指角。)会指了吗?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生在组内边指边说,互相评价。) 师:刚才老师巡视了各组指认的情况,发现同学们能够 指画出完整的角了,那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说角。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角,我们先脱下这些物体华丽的外 衣。(课件演示把39页例1中实物上的角抽象出来。)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3个角都有一个点和2条直直的线。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这3个角都有1个点和2条 直直的线。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2条直直的 线就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像这样由一个点引出2条直直 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 师:同学们快看看,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师标记顶点和边。) 4.做角。

师:你能用小棒做一个角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选取了两根小棒,把两根小棒的端点连在一起, 就做成了一个角。

师:非常好,都谁像这位同学一样做成了角? 师:看来用小棒做角太容易了。大家看,教师手里这张 圆形纸片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下面以小 组为单位比赛,看哪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生实践操作折出不同大小的角。折好后粘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用圆片折出了这么多的角,非常好。

生1:老师我认为第3个不是角。

生2:是角。(生发生争议,意见不同。) 师:刚才我们已经会说角了,并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

那第3个图形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啊? 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那它是角吗?(生疑惑。) 师:其实这个图形是角,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平角。

5.画角。

师:前面我们找了角、指了角、说了角、摆了角,折了 角。现在让我们把角画在纸上好不好啊? 生:好。(生动手画角。)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1:用三角板描的。

生2:两把尺子相交,在内侧就画出来角了。

生3:先画一条线,再画一条线,将这两条线的端点连 接形成一个顶点。

师:同学们不但画得好,说得也很准确,很完整。你们 这些方法很棒。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边说边演示。)先 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 线,作为角的两条边,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现在就请同学 们用这个方法画一个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生画角。同桌之间相互监督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6.比角。

师:同学们能再画一个角吗?我们比比看这两个角哪个 大一些呢?(生画角,进行比较。很容易比较出大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角,请你们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 生:第二个角大。

师:都同意第二个角大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认真看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见证奇迹的 时候到了,大家请看((课件演示2个角重合。)哪个角大 呀? 生:同样大。

师:这2个角的边的长短不同、粗细也不同,却同样大。

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粗细无关,和角的两边分开的 大小有关。(师再次用2个活动角进行演示验证。) 三、巩固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用它 解决一些问题呢? 生:想。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形是角。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为什么第二个和第四个不是? 生:第二个图形中没有顶点,第四个图形中的一条边是 弯的。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道题,找一找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生交流每个图形中都有几个角,一边指,一边说。) 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现在教师就要考考你,你 知道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吗?(生边数边交流。1 0个角。) 4.拓展延伸,开放题。

师: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其中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3个。

生2:5个。

师:那我们就来剪一剪,看看剩几个角?(生操作剪掉 一个角。) 师:你们都是怎样剪的,还有没有不同的剪法?你们交 流一下。

生:老师我剪出来了,剩4个角。

师:好,请你来演示一下。(生演示。) 师:对,剩4个角。这名同学又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非 常棒,我们给他点个赞。四、归纳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 获? 生: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

师:看来呀,同学们今天的收获都不少呀!在今后的学 习中,我们还要像今天这样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勤于思考,动手实 践,学到知识,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 段之后再一次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郭庆文老师对本课的 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环节合理、层次分明,既突出了教学重点, 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教学时合理使用教材,又高于教材,完 全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纪实中可以看出教师通 过找角、指角、说角、做角、画角、比角这6个环节展开教 学,并在练习中进行数角,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 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 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的活动情景。

一、情境导入,注重联系生活 在导入时,教师以升旗仪式为情境切入点,让学生感受 当时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能从情感态度人 手,在德育教育中开始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国旗的图案,是由5颗五角星组成的,立即追问为什么叫五角星, 从而揭示出角。教师这样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又便于开展教 学。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 交流,并提供了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在找角这一环节中,既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有助于让学生在互相 监督、帮助的基础上加深对角的认识。指角和说角过程中教 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的构造, 进行自主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画角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 动手尝试,然后教师再教方法,直观形象地感受画角的过程, 体现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角这个环节教师让 学生通过画两个角进行直观比较。第二次又出示2个相等的 角让学生比较,学生引起质疑,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 交流。最后用2个活动角再次进行验证,使学生理解角的大 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分开的大小有关,培养了学 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两个练习的设计既拓展又 发散,这两个练习的设计为角”的概念的建立烙下了印迹, 强化了角的表象。这两道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也巩固了学 生对角的认识。三、重视数学工具的使用 在2次做角中,可以看出是由易到难的逻辑关系。第一 次用2根小棒做角非常简单,只要注意到两条线的端点连接 就可以了。而第二次用圆片折角,是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师 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纸折角,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尤 其是对第三个图形引起的争议,再次巩固了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郭老师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 设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纪实也可以看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还有几处牵”的痕迹,以及评价语言的单一性。教学本身就 是一个不断完善修复的循环过程,相信每一位教师取长补短, 克服缺点之后,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绚丽多彩。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