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教师节 > 【高职文化基础课学习方法研究报告以高职大学语文课学习为例】

【高职文化基础课学习方法研究报告以高职大学语文课学习为例】

来源:教师节 时间:2019-10-30 07:54:10 点击:

高职文化基础课学习方法研究报告以高职大学语文课学习为例

高职文化基础课学习方法研究报告以高职大学语文课学习 为例 摘 要:
前言 在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基础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培 养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 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效果并不 尽如人意。为了深入研究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开展学习方 法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学习方法教育的 形式与手段,我们以《大学语文》课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 践工作,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主要 由“两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构成。文化 基础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不仅为学生学习 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获取科学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进步提供潜在动力。但是目前职 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短板”的问题,学生突出的 职业技能与偏低的文化基础形成鲜明对比,直接影响了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文化基础课程课时较短。在短短的三年中,高 职学生既要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又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可谓任务艰巨。由于课时量的限制,部分职业 院校实行了1-4-1”课程培养体系,把基础课压缩在一个学 期集中完成,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带来了相当大 的冲击。二是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错不齐。高职院校的学 生生源由高中、中专、职业高中等不同部分组成,学生的文 化基础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水平偏低,给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造成很多困难。三是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高职学生在 高中或中专阶段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还处于应试状态,对素 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职文化基础课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造成 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课时有限、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是高职文化课教学中存在 的客观现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 高,并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掌 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著名 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认为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人 需要不断更新、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而学会学习是其 中最重要,排在各种能力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 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 是不会学习的人。素质教育理念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 学习。可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高职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当务之急。因 此,本课题以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方法为研究对象, 以高职学生大学语文的学习为例,旨在通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探索高职生文化基础课学习方法教育的新途径,帮助 学生提高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为其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 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对象 由于高职文化基础课包含的课程较多,各门课程的学习 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选择其中的一门课程——《大学 语文》作为代表,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为例进行研究 实践,在我校2010级高职班中选择不同专业(通信技术、多 媒体网络、软件技术)三个教学班共128名同学作为研究对 象,开展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研究的过程实施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特点,依 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 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 对比分析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所选择的三个 教学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探讨。

(一)目标教学研究与实践 1、教学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 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是学生在主 动学习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

2、教学过程: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 每节课都列出学习提纲和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学习有明确 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学 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水平,让学生处于一种渴求知识的积极 情感状态,把教师的外在指导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在所测试的128名同学中,有 目标的教学可以让89%的学生感到学习有针对性,成绩优秀 率(85分以上)也远远高于无目标教学。这说明目标教学可 以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提炼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纷繁复杂 的学习内容中抓住重点部分,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 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每 天要面临的大量的信息,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显得更 加重要。

(二)规律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规律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展有针对 性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刻了解该学科的特点, 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学习规律,从而积累起一定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规律是掌握方法的前提。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通过开展规律性教学来 实现。现代教育的结构与定向化理论认为,知识的掌握规律 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实现这三个环节的 核心是心智活动,而心智活动的成功率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得当。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具有内容多、涵盖面广、 应用性强的特点,对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体现相对于普通 过高校更明显。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针对性的 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错误认识。

一是把《大学语文》课作为文学课,只注重对学生文学 修养的培养,背诵名句名篇,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二是把《大学语文》课作为应用文课,把内容单一化简 单化,失去了课程的魅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用高中阶段应试性教育的思维学习《大学语文》, 把完整的课程体系肢解成知识点或考点,也失去了高职文化 基础课的学习意义,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和发展的角 度,分析《大学语文》课的内容和规律,开展规律性教学, 让学生利用角色表演法、分层突破法、讨论法、对比法、图 表法、理论联系实际等不同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在对教材内 容进行精细加工、概括总结的基础上,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 思维的有机结合,更能加深记忆、理解、应用。

1、情境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 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把以往的“要我学” 变为“我 要学”,从而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从附表2中可以 看到,有无情境教学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影响是重大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主动地创设情境,增强学生 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主动的参 与到各类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

例如:对文学类章节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角色阅读 等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 为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在语言表达、演讲章节的学习中,采用讨论法、 表演法,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 拓宽了知识面。还有通过一些小品、话剧剧本编写、舞台设 计等手段让学习主动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交际 能力。

附表2:情境教育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贯 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 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客观要求。“学以致用”是最 好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之一。

例如: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感觉应用文写作比 文学课要枯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把应用文写 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与学生的个人简历设计相结合, 做到学以致用,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不能只培养“纸上谈兵”、“夸 夸其谈”的学生,要培养可以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学生。

我们把应用文写作与毕业论文结合进行了研究,如附表 3所显示,两者结合对提高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和学生 毕业论文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附表3:应用型学习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手段进行的教学活 动,增加课堂的容量,解决了黑板空间狭小的问题;
能把抽 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意想 不到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信息 时代的必然要求,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 术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统一。

例如,在文学课《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 我们播放了新旧两个版本的电视剧片段,然后让学生就两个 版本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一:电影作品中各人物的表演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是不是吻合? 问题二:影视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学作品中的 塑造有什么不同,影视的直观性与文字的间接性的差异? 问题三: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看电视、电影,要读文字作 品才能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最后得出:阅读文字可以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可以进行第二次创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有很多知识的掌握和 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更多的可以从网络,运用新媒 体技术去掌握,所以学会利用更多的工具和手段进行学习是 当今世界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作为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 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手段,才能不被迅速更新 的技术和社会所淘汰。

(三)因势利导,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 “学习有法,实无定法”,意思是说学习方法的教育并 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如同中医所讲 究的“辩症施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因 势利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好的学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积累。比 如读书笔记法,既可以及时记录思想体会,又能提高写作能 力;
比如图示法,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事倍功半;
还有头 脑风暴法,可以迅速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等。如附表4所示,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比没有针对 性的教学活动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除了本学科的学习效果 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在其它学科,包括专业实践 课程的学习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附表4:学习方法教学对学习效果总体影响 四、研究结论:(一)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对高职学生具有重 要意义。

我们以高职文化基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与学习试验, 举一反三,可以充分认识到学习方法在高职学生的学习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全球化的冲击之下,未来的技能 人才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迅速更新的 挑战,而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到越快地涌现,要想 脱颖而出,不仅取决于当前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取 决于学会如何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对未来技能 型人才新的挑战。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未来能否成为一名具 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在学校三年中的学习与实 践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 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各种类型知识 的学习技巧和手段,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到对事 物的认识能力、联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培养,与 有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应用上存在两 个问题:一是学生缺乏方法意识,无方法可用;
二是学生已 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应用意识不强或不会应用。教学方法要 “因材实教,因人而定”。教学内容不是机械不变的,学生 的能力素质千差万别,根据学习进展情况灵活处理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素质。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习方法运用 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等对 他们进行个别指导,设计和精选典型材料、案例,让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增强方法意识 并切实把掌握的方法应用到学习中。从而最大程式度地提高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三)高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要注重目标性、参与性、 应用性。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基 础课中的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于教与学两 个方面。一方面就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上面我们 已经做过说明。另一方面还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上。我们 认为高职文化课的教学应注重目标性、参与性、应用性三个 特点。

建议一: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章节、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 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设计,让学生带着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同 时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学习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 的认为学习目标是什么,要把目标设计的符合学生的口味。

建议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 参与教学,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参与性学习其实 就是实践性学习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在专业课程中使用, 也可以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中使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建议三:要突出文化基础课的应用性。现在有些观点强 调高职文化基础课的“够用”标准,我们认为文化基础课不 能以够用来要求,文化基础越扎实、越宽广,对专业学习的 支撑作用也越明显。因此,我们建议文化基础课以“多多益 善”为标准,但是要强调文化基础课的应用性。要真正把文 化基础课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来,让其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广彬.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2(01) . [2]邵晓光.如何提高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 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4). [3]郑咏梅等.高职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 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4]滕超浅谈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J].魅力中 国,2011(3下). [5]许楠.高职学生学习方法管窥[J].天津职业院校 联合学报,2011(04). [6]从容.重视对高职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J]. 考试周刊[J],2011(42) .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