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端午节 > 民国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述论|民国教育家有哪些

民国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述论|民国教育家有哪些

来源:端午节 时间:2019-10-07 07:59:36 点击:

民国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述论

民国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述论 【摘要】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是其社会教育思想的核 心内容。马宗荣受民国成人教育浪潮的影响,在受聘国民政 府教育部简任秘书和抗战时期,其成人教育思想逐步发展成 熟。马宗荣提出的语言文字、公民、生计、健康、家事、休 闲娱乐、社交教育目标以及注重语言文字教育、民众学校, 解決民众学校师资和发挥图书馆、读书会、函授学校、壁报 与刊物等的教育功能,多形式进行成人教育的主张,对其后 中国成人教育推广具有特别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
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18794(2017)01000506 【收稿日期】20160823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宗荣社 会教育思想研究”,编号为14GZYB66;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 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近代贵州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思想研 究”,编号为14GH059 一、晚清迄民国的成人教育浪潮我国近代成人教育,肇始于清末简易识字运动。至民国, 我国成人教育实践开始勃兴,并逐步形成了以通俗教育、平 民教育、民众教育、国民教育等运动等为中心的成人教育浪 潮。这些教育浪潮虽然受国内政局变动等影响,呈现出阶段 性发展特征,但是相关教育思想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得以深化。

(一)晚清的成人简易识字运动 清末,清廷政治腐败、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交迫,清政 府被迫进行筹备立宪,而立宪又不得不设法提高民智,于是 简易识字运动兴起。

光绪34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简易识字计划,预计 推广10年后,民众识字者须达总人口的1/20。为此,清政府 下令在各地开始设立简易识字学塾,学塾经费或为官费,或 为富绅捐款;
学塾生入学资格初为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 就学者,后改为专以年长失学者;
毕业年限初为3年以下1年 以上,后改为1年至2年;
课程有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 字、体操等,每天授课2小时或3小时;
教材使用《简易识字 课本》、《国民必读课本》和《简易珠算课本》;
教师由小 学堂教员兼任;
塾生概不收取学费,书籍、文具亦由学塾免费发给。[1] 宣统元年,除简易识字学塾外,各地又设立了一批简易 学堂。学生修业年限为3年、2年或1年不等;
学生分白天和 晚上上课,每天3小时;
课本除《简易识字课本》外,还兼 用《国民必读课本》及《简易算术》等。据宣统3年的学部 调查,此类学堂最多的是四川,共16 314所,学生255 478 人;
最少的如江西、安徽,也各有200所以上。[2] 清季,除以上公立学塾、学堂外,私立识字学堂,尤其 是农、工、商等识字学堂设立的亦很多。如:四川江津张某 所设农业夜课、新芳陆某所设耕余补习班等,为农民而设;

重庆某木柴厂所设四字讲社、诸城某纺织公司附设工艺半日 学堂等,为工人而设;
金陵刘某在惜善堂内所设商业补习夜 馆、津郡宣讲所附设半日营业学堂等,为商人而设;
江西豫 章正蒙女学附设半日妇女学堂,则为妇女而设。此外还有为 警察、士兵、僧侣、犯人等单设的识字学堂。[3]可见,晚 清时期识字运动成为从事成人教育的一股新潮。

(二)民国时期的成人教育运动 民国时期是我国成人教育极速发展期。此时,在教育界 及政府的推动下,各类成人教育思想和主张不断提出,并付诸于实践,使成人教育运动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态。

1通俗教育①运动 民国肇始,教育制度、方针得以更新。教育界以“欲国 之强,非民智、民德、民力三者兼重不可”,而要使三者同 时普及,在国民多为文盲的现实状况下,非“施设通俗教育” 不可。[4]教育部长蔡元培认为:“通俗识字教育应从文字 简化入手”得到教育界响应。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 在北京召集临时教育会议时综合各家之言,议决:“教育宜 普及,文字宜通用于一般人,不得专为少数俊才计。”同年 10月,教育部公布《读音统一会章程》,令各省遵照组织。

此时,对于民众识字教材亦开始研究。1915年,北京试办的 注音字母传习所和京师学务局会同警察厅开始设立成人半 日学校或简易识字学校,对失学贫民之年长者强制入学,各 省亦派师范生到京练习,该类学校非常重视字母传习。随后, 此做法依次推行到各地,希望能在10年内普及,以扫除全国 文盲。[5] 民初,中央与地方均设有通俗教育会,作为成人教育研 究、设计与督导中心;
从事成人教育的组织机构主要有简易 识字学校、补习学校、通俗演讲所、通俗图书馆、巡回演讲 团、巡回文库、阅报所、博物馆等。据《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政纪要》载,民国7年全国共有通俗教育会233处,简易识字 学校3 067处,补习学校82处,通俗演讲所1 881处,通俗图 书馆286处,巡回演讲团940处,巡回文库259处,阅报所1 825 处,博物馆13处。但是,以通俗教育运动为主体的成人教育 兴起后,因军阀混战、社会失序、民生困苦,不久即陷入停 滞。

2平民教育运动 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后,法国招募华工20余 万人赴欧洲做工助战。这些华工大都目不识丁,难以满足工 作要求,故许多中国留欧知识分子发起“华工青年会”,对 旅欧华工进行教育和指导。此时,晏阳初应“华工青年会” 之约,在法国白朗负责对5 000多名华工进行知识培训时, 鉴于华工因不识字,导致不能写信、看信、看报等现实问题, 开始办理华工教育,并自编识字课本,每天在华工们的工余 推行识字教育,效果显著。民国9年(1920年),晏氏归国 后,在上海建立平民教育促进会和平民学校,各地也相继开 始效仿。另外,“五四运动”中及其后,许多学生会宣讲团 也曾深入乡村从事宣传,在宣传中发现成年文盲众多,认识 到“提高民智,教育为先”。在各宣讲团的努力下各级学校 大都附设平民学校或义务学校,招收本校校工和附近不识字 的成年民众入学接受教育。此类学校多由各校师生义务任教,并捐款购买书籍文具赠送学生,由此,平民教育得到发展。

[6] 此时的平民教育运动深受杜威所提倡的“求教育机会均 等”的教育思想影响。陶行知作为其代表与晏阳初等人合作, 于1923年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其宗旨是“除文盲, 作新民”。在该会的努力下,我国平民教育运动得到更大发 展。但是,民国15年以前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工作大都在城市, 自15年起,开始注意到乡村,并选择河北省的定县作为乡村 教育研究和平民教育实验的场所。该会以文化教育救愚、以 生计教育救贫、以卫生教育救弱及以公民教育救私的“四种 教育内容”来医治民众的“愚”、“贫”、“弱”、“私” 四大通病。仅在文化教育方面,编成了三种千字课(市民千 字课、农民千字课、平民千字课)和三种千字课自修课本(农 民的、市民的、平民的)、两种高级文艺课本(市民和农民), 还制定了3 420字的平民通用字表、1 320字的平民基本字表 以及平民常用词表、新民必用词表等。该会还在定县大力推 行“学校式”、“社会式”与“家庭式”三种教育,使家庭 趋于社会化和教育化。他们还推行导生传习制,部分解决了 平民教育师资与经费等困难。[7] 此时的平民教育运动,虽然在理论与方法上均有创新, 成效亦颇显著,但是因照搬西方形式和标准,以及平民教育 领导人多人与基督教有关系,在国民大革命兴起后,受国内反基督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萎缩。

3民众教育运动 1927年后,伴随着国内民众运动的扩展,民众教育运动 兴起。1928年,为加强民众训练和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开始 推行“厉行识字运动”。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民 众学校办法大纲》和《识字运动宣传计划大纲》,规定以民 众学校为实施识字教育的主要机构,令各省市举行大规模识 字运动宣传,藉以唤起民众对于识字、读书的认识。1930年, 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初步计划》, 仍以促進识字教育为主。同期,各地旧有的通俗教育馆与各 地民众教育机构改名或合并改组为民众教育馆,成为实施民 众教育的综合机构(至1939年国民政府才订颁《民众教育馆 规程》)。各地的各类成人补习学校也日渐发展,但多以私 立为主(1941年政府才订颁《补习学校规程》)。图书馆、 体育场也在各地开始建设(1929年政府才订颁《图书馆与体 育场规程》),科学馆也间有设立者(1941年才订颁《科学 馆规程》)。不过,识字教育的推行,迄1935年度并未获得 预期的成果。[8]因之,国民政府教育部又于1936年订颁《实 施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办法大纲》,计划用强制办法在6年内 肃清全国文盲,但是不到2年,全面抗战爆发,该计划受阻。除上述政府层面外,私人团体从事成人教育和普及教育 的研究与试验者亦颇盛。除前述平教会在定县实验区仍继续 进行外,陶行知在南京和平门外创办的晓庄师范、上海近郊 大场区创办的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实验,梁漱溟由邹平、菏 泽两县推行到鲁西14县的乡村建设实验,中华职业教育社在 昆山徐公桥的乡村改进实验等,[9]亦具重要意义。以上几 种研究、试验,虽然范围、目标和方法各有其别,但是它们 均谋教育与社会的合一、教育与生活合一,并极力打破校舍、 师资、设备、课本种种限制,拿穷的办法来普及教育,这在 我国成人教育普及上有很大的贡献与影响。

4国民教育运动 全面抗战时期,为启发民智,激励民气,国民政府在四 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陕西、甘肃、重庆等后方省 市办理战时民众补习教育,并继续推行识字教育,以除文盲 为目标。到1940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国民教育 实施纲领》,将以往推行的义务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合 并实施。规定大后方每一乡镇设立1所中心国民学校,每保 设立1所国民学校,国民学校内均设儿童教育与失学民众补 习教育两部。民教部设成人班与妇女班,各分为初级与高级 班。初级班修业期限4—6个月;
高级班为6—12个月。凡已 逾学龄(满12岁)至45岁之失学男女民众均应强制入学,按季节选择上课时间,如早晨、下午或晚间。教学科目为国语、 常识、算术与音乐。[10]自此,民众补习教育与义务教育开 始接轨。

随着《国民教育实施纲领》的推行,国民政府开始实施 国民教育第一个五年计划(1940年8月至1945年7月),共分 为三期进行。[11]据统计,1945年后方19省市共收教成人9 219 542名,加以前各年受教成人55 988 655名,共65 208 197 名,尚有文盲136 791 803名,占全国人口总数30%强。而据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相关团体和个人的调查[12]显示,国 民政府调查报告数据令人怀疑。

1946年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国民教育第二个五年计 划,期每年扫除文盲3 000万人,五年之内将12—45岁文盲 全数肃清。[13]但这一计划,因内战的扩大和整个国统区经 济趋于崩溃而落空。

二、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的目标 一般而言,某种教育要达成其最终目的,须藉重其具体 明确的目标。马宗荣认为: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其目标 是充实整个人生的教育,故应利用余暇、采多方面的教化 制;
[14]又因成人教育对象复杂,故成人教育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成人教育是“为全国18岁以上的男女而设施 的利用多种设施及余暇一种教育”;
狭义的成人教育“是指 一般应受而未受教育的成人,以及受过不正常或不充分教育 的成人,务必使其受最低限度的基本补习教育而言”。[15] 鉴于民国时期中国成人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居多数的现实,马 宗荣认为狭义的成人教育是当时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成 人教育是一种新教育形式,其教育目标的预定是“刻不容缓” 的工作。所以,他一方面运用英国斯宾塞(Herbent Spencer)、 司乃顿(Sneden)和庞希尔等人的知识分类理论,又借鉴国 内既有的研究与实验成果,提出我国成人教育应包括七大目 标,即语言文字、公民、生计、健康、家事、休闲娱乐、社 交。[16] (1)语言文字教育目标。初级要求是:要训练民众能 听、说国语;
能应用注音符号;
能认识和书写常用本国文字;

能看浅近书报;
能粗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常用字数。中 高级要求是:训练理解古文的能力;
能运用文字充分表达自 己的思想;
进而修习外语,拓展知识的工具。

(2)公民教育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国社会 的现状、目前政治状况、国际政治局势、个人的政治地位等;

具有普通一般政治法律常识和观念;
有自治选举的能力和团 结互助的觉悟。

(3)生计教育目标。有一种或数种可以生产的技能;
有乐业的精神;
能运用笔算和珠算;
能简单日用记账。

(4)健康教育目标。提倡体育运动强健身心,促进其 健康;
宜对于社会全民个别灌输卫生知识与医药常识,且实 行团体训练,以养成健康上不可或缺的优良习惯;
宜注意社 会卫生及设施,如清洁运动、实施防疫、设置林间学校、设 置传染病隔离所等机构。[17] (5)家事教育目标。能了解家庭结合的因素;
有设计 布置家庭的能力;
能妥善地处理家务;
能制造家庭和乐的空 气;
能用正当的方法教育子女。

(6)休闲娱乐教育目标。有一种能善用休闲的习惯;

具有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的兴趣;
有欣赏音乐、图画等各 种艺术的能力;
能在休闲中养成一种技能。

(7)社交教育目标。马宗荣推崇黄巷实验区的社交教 育目标,主要有:言行能富有同情心,并能戒除唾骂、用武 等恶习;
能注意并评价他人之言行;
与人交往能忠、恕、信、 诚;
尊重长者及妇女;
注意礼貌;
有交良友的能力与倾向;

能就地制造和乐气氛;
能与人合作;
能改良服式,以整容貌;

能主动参加各种集会,以期多方联络;
能实行节俭的婚丧等。

上述目标的确定,是马宗荣依据中国成年人所缺乏的知 识与能力,力图通过成人教育“灌输其不足”,“以造成完 善之公民为终极目的”的思考。

三、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实施的形式与方法马宗荣认为, 成人教育对象文化水平既然参差不齐,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标。为此,他提出了“以成人教育目 标为经,施教方式的种类为纬”的教育方法論。

(一)注重语言文字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马宗荣鉴于全国文盲人口中成人所占比例最高的现实, 主张成人教育要极为重视识字教育,要“促进国民识字的宣 传与实施,向着既定的‘识字’目标而努力”。而推行识字 教育的方法要通过讲演、标语、旗帜、书报、幻灯及电影、 留声机等形式进行。具体的教育场所应包括日常宣传和讲演 的诸如酒楼茶肆、庙宇、工厂、学校、商店、军队、家庭、 街头巷口、各种集会(乡村集市、民众团体代表会等)公共 空间进行教育。他要求各省及特别市,每年至少举办1次宣 传周;
各县市每年至少举办1次宣传日活动;
各机机关、团 体应充分利用召开各种会议时,进行1—2天的语言文字教育。

此类成人教育的人员应包括各级党部及政府机构、团体的职 员,以及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文化水平较高人员。主要 的教学材料应包括宣言、告民众书、宣传大纲、识字要义、 识字方法等。

(二)充分利用、改进既有的民众学校,使之成为成人 教育的主阵地 1929年后,按照政府要求各地兴办了许多民众学校。该 类学校多“以初等的语(言)文(字)教育为主,公民生计 教育为辅”。[18]由于各地办学条件不同,各地民众学校组 织形式不同。有的是单独设立的,有的附设于其他学校;
有的地方是民众学校与小学合办。鉴于各地民众学校办学时间 短、开设课程少、教学用具简陋的现实,马宗荣认为各地应 采用许公鉴提出的设备要求:即要有黑板1块、教桌1张、时 钟1个、图记1颗、摇铃1个、毛算盘1个、石板40块等,以及 必需的教学挂图和教具,才能不影响教学。

在解决民众学校师资问题上,马宗荣认为师资来源、任 职、待遇和教师进修等都需高度重视。他估计全国成年人文 盲有202 435 277人,若每100人需教师1人,全国民众学校 师资需13万人以上,再加上相关管理人员至少应有14万以上 的从业人员。如此庞大的需求如何解决?他提出:既应完善 已有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及国立师范学院社会教育系(科), 还应积极改革各级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充实民众教育和社 会教育课程内容,同时支持地方中等以上学校及各类民众教 育师资训练所、训练班等,大量培养师资,以克服“党政、 教育、农工商各界及大学本专毕业生等兼职人员”专业技能 匮乏的问题。[19]为克服各地民众学校教学时教师“没精打 采、敷衍其事、教育效能低”等问题,主张取消兼任教师制, 采用专任教师制度。马宗荣在考察1931年25省市民众学校教 师工资报酬(详见下表)基础上,认为民众学校教师工资报 酬,与同期的中小学教师平均月薪相比极为微薄,“尚未及 个人最低限度日常生活费用”,导致“近年从事民校教师, 甚感生活之苦”,主张提高民众学校工资待遇,“使其安心 业务,民教事业才得俱日而进”。[20]此外,马宗荣还主张应给予民众学校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 力。除继续办理假期的各类短期训练班供民众学校教师进修 外,还应办理函授学校,组织读书会、讨论会,发行相关刊 物等,以供民众学校教师进修提高。

马宗荣还提出,各类民众学校办学须达到“勤劳、纪律、 整洁、友爱、公德、忠实6大目标”。针对“民校招生难, 留生亦不易”的办学难题,在招生中要应运用宣传、劝导、 强迫等;
要留住学生应运用:“时常举行识字运动,造成全 社会读书的空气,以引导民众学习
多设职业课程,以解决 民众生计;
常开店主和厂主会议,劝其准予员工入学;
时常 举办通俗讲演,引起年长者入学之心;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 学员不同需求”;
日常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单级教学、单式教 学、复式教学、分组教学、连环教学、露天教学、流动教学 及各科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待遇,减免学费、住宿费等。

惟此,方能提高民众的入学率、留住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 提高民众学校的效能。

1931年25省市民众学校教师工资待遇调查表 省市薪水数省市薪水数南京市月薪15元 (该市教员均由校长兼任)热河省月薪约6元江苏省月 薪16元或津贴6元广东省月薪约20元察哈尔同上山东省月薪 20—50元北平市月薪20元安徽省月薪约10元浙江省多数仅 月津贴数元湖北省专任教员月薪45元江西省年薪约20元山 西省月薪12元青岛市月薪5元宁夏省月薪20—40元绥远省月薪12元威海卫月薪4元陕西省兼任月薪10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