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教育策略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教育策略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1-28 07:45:04 点击: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教育策略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教育策略 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包含 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 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法学法 律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提 高全民法律意识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

绪 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该有良好的法律,有依法办事的政府工作人 员,有公正司法的审判、检察系统,有守法的国家、机关、公民,而所有这一切 都离不开法律意识。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其 法律意识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中国的 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 万人左右,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技 能素质等多方面,但法律素质应该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提高大 学生法律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明辨是非,抵御不良社 会现象影响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利 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和促进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 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约占到 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 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3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呈现逐 年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犯罪成为高校和 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律意识低下、法 制观念淡薄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使他们对违法犯罪有更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做到自觉守法、 自觉用法,从而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 精神。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不仅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 认同,更是对法治精神的呼唤。作为未来经济建设骨干力量的大学生,只有学法、 懂法、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办事,才能做好工作, 成就事业,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四、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需要 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而法律权威的确立, 必须以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前提和基础。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重要阵地,木学生作为全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其 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反映和影响法治社会的进程,因此 在高校进行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大学生现在很大一部分都是党员,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 军、生力军,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的重 要来源,其中一部分学生将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如果不进 行法律意识的培育,那么以后走向社会,当被提拔为党政领导干部后,他们的法 律意识的高低,关系着党的先进性。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说明大学 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很强,学校的法制教育也有效果,但对学校来说,也许最重要 的是如何保持这种责任感进一步深化,所以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法治 氛围,引导大学生看到我国依法治国战略所取得新成就,强化他们对建立透明法 制政府,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信心。二、改进教育方式,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普遍只开设单一的法律基础课,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文 科和理科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并无区别。教学方式单一,一般就是老师在上面读 课本,学生下面干别的,到考试时,老师划几个重点题。这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某种形式上说,法律基础课成了学生修满学分不 得不学的一门课程,对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作用有限。

在教师的保障上,应提高基础课老师的地位和待遇,而不能视其是高 等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老师。另外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法律基础课老师的理论 水平和实务水平。

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学校的法制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法治环境和法律文化,需要良好的 法治运行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最好的法律意识教育理论、最先进的法律 意识教学手段,如果没有现实社会依法办事、司法公正和法律公平观念的支撑, 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大学生的意识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

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在法治类书籍、电视方面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加投入。

另一方面,高校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突出广播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也可以有 效利用校园网,建立学生法律学习网站还可以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 子等多种途径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

五、依法治校营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植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以达到潜移默化地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法律人格, 在制定校纪校规,或制定影响学生重大权益的规定时,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参加, 听取学生意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 的外部环境。这既为学生培养和塑造现代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浓 厚的法治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更好的遵守和执行。

六、加强社区的法律宣传功能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大学生公寓往往属于某一个社区管辖, 大学生与公寓的物业管理部门、学校及社区管理委员会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民事 的或行政事务性的管理关系,客观上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协同社区向公寓内学生进 行民事法律、行政法律或诉讼法律的宣传,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各方 关系。因此,加强社区的法律宣传功能,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 深化并巩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七、引导大学生关注法律现象,应用法律思维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热点,焦点,有些大学生会很关注,但由于他们 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局限性,对“热点”问题的思考、议论往往有热度没有高度, 提出的问题多,科学地分析问题少,空泛议论多,理论依据少。有些则不会很关 注。这需要我们的高校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应用法律思维参与或思考这些法 律现象。

八、满足大学生急需的法律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他们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 以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和就业指导人员的责任和义 务。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心理准备,但法律知识 的准备却很少:如怎样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合同;面对用人单位违约 时怎么办等等,在就业网站上开设就业法律专题,印制就业法律指导宣传手册等 多种形式,提高毕业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法律准备。

结 束 语 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包含 的伦理价值的信仰,要想在一个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全民必须不惜以生命代价来 维护法律的权威。正如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高校培养 的学生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大学生不 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一系列正确的法制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相信通过高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发扬成绩,克 服不足,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必将会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中国依法治国战略也必将实现。

作者:杨峰 栗斌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