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中国职业教育现况及发展创新_职业教育创新

中国职业教育现况及发展创新_职业教育创新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1-03 08:01:03 点击:

中国职业教育现况及发展创新

中国职业教育现况及发展创新 中国职业教育现况及发展创新范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简述 我国现代形式的职业教育发端于1867年福建马尾船政 学堂的建立。1917年黄炎培联合国内教育界、实业界的48位 名人,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提倡、 推广职业教育的机构。建国以后,我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祖 国建设的需要继续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后我 国的职业教育第一次发展高峰出现在1965年,当时,全国各 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6万多所,在校生499.5万人,当年中等 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已经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建国后职 业教育发展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80 年教育部开始着手中等教育的调整工作,原有的技工学校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

到1985年时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招生数3.01万,在校生 6.31万。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高职 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 的比重,形成了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 教育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 了一段调整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第三次发 展的高潮。200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 及政策措施,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机遇 期。2010年7月29日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要分别达到2250万人和2350万 人;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90万人和1480万人。随着《规划 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 展理清了思路 《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做 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指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 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提出了 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 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将作为一种发展方针、一种 发展目标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确立了发展目的和方向,必将起 到指引作用。《规划纲要》提出,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必须采取使用行政的宏观调控和利用政策来进行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有效举措,在总体上实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培训成果丰硕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国 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发展到14427所,年招生规模873.6万人, 在校生2178.7万人,毕业生619.2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 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 院校发展到1215所,年招生规模313.4万人,在校生964.8万 人,毕业生近28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了普通 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推动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行 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 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2009年接受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1.6 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 训4500万人次,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培训9100万人次。

(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趋于合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 互衔接的机制初步形成 为不断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的需要,我国 加大了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布局结构的调整, 使原来比较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得以重新优化,同时也促进 了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建设工作。迄至2009年,全国中等 职业学校已经发展到14427所,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 基本形成了高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的格局。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年招生规模873.6万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年招生规模 313.4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经济增长对较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为中等职 业学校毕业生开辟了通过继续升学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途 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初步形成。

(四)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经费正逐年增加,职业教 育发展后劲增强 “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 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国债资金开始用于职业教 育。据统计,财政部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和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累计安排资金11亿多元。国 家发改委支持的“国债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和 “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等,累计安排资金18亿多元。“十 一五”期间,国家拿出100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 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从2007年秋季入学开始,每 年国家至少要拿出164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所有来 自于农村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 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享受到每学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补 贴。各地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幅度增 加,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发展 的后劲得到明显增强。

(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计民生能力明显 增强从经济与人才的关系看,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 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类型,是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济越发展,社 会越进步,越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推行的校企合作,解决了当前职业 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实习设施,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和明确的职业定 向,也解决了职业学校设备、设施缺乏,学生实习难、就业 难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解决了“双师型”教师匮乏问题。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就业率连续多年 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各行 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 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地支撑 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 增强。

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社会忽视职业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 公众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看作“二流 教育”,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仍在升温,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在高校招 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 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高等教育。一些 学生及家长抱着读书就是要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大学,拿更高 的学历,以便将来找一个好工作,寻求一个好的社会地位的 看法,从而忽视职业教育的作用。部分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 没有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好处,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周期长、 见效慢、难度大,往往对职业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 持。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社会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职业教育与行业、市场良性运行关系的建立尚不 紧密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 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 运行机制。从职业教育角度看,现阶段部分职业院校培养的 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 紧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第 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 和实践教学能力还不够强。部分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 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这些 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尽 快适应行业的要求。(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教育模式亟待改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 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 部门分别主管,容易出现管理分散、资源浪费等问题。学历 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分属于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这种 体制性障碍造成学校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脱 节。另外,在教育部门内部,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 教育也分属两个部门主管,同样存在规划和管理不协调的问 题,特别是在强调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 的情况下,两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难以衔接,层次和内容 上区别不明显。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 作为课程的核心,忽视能力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让人 感觉高职教育就是“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的影子,忽 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严重影响职业教 育健康有序发展。

(四)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职业教育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那么,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只有这 样,才能正确反映学校教学工作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适应程度、 学生专业能力对职业岗位的胜任程度。在当前在评价体系中, 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主要反映的是一般性教学 常规问题,现实中很少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 细化,对实践性教学没有提出严格的定量要求,这实际和普通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前提下,教师缺乏探索实践 性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许多应用性强的课程往往只注 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的教学。

在学生的评价中,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的考核上把重点 放在教材知识点的掌握上,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 这样的成绩考核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向书本知识的 记忆上,从而忽略了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造成学用 脱节。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与职业岗位 的能力要求不相协调,评价体系建设不能适应我国新形势下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 的认识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 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当前职业 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认识程 度的深化和重视程度的提高,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 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重要战略地位将不断被社会所承认。为使职业教育在21世纪 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放 在战略位置。国家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要逐步健全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社会 各界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企业出于自身发展 的需要和政策法规的要求,对职教事业的支持和配合程度要 逐步提高,与职业院校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职业教育部门 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主动为经济建 设服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区域经 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重 要性的认识,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二)职业教育体系要更加完善,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应 更加紧密 虽然在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有了一批以职 业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同济大 学职业教育学院等),但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目前仍主要是 中等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这种模式显得比 较单一,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的深入发展,我国可以并且应该创办更多的以职业教育 为主的本科院校,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职业 教育要更进一步开放办学,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优势互补,进行校校合作。要建立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培 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职业 院校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满足企业需要;
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 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积极参与 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要对社会进一步开放,承 担更多的社会职责,职业院校不再仅仅单纯地培养学龄段的 在校生,除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外,职业院校还要承担起 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 军队复员转业培训等大量的社会培训工作,并成为这些培训 的主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发挥他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转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管理 机构不同,同时由于立法的相对滞后,势必会对我国职业教 育的发展产生制约因素。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 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 观管理,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在国务院规定的 范围内,具体负责各自分管的职业教育工作。为改变教育体 制多头化的状况,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应成立一 个权威管理机构,努力实行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在该机构 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要加强协作, 以保证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统一协调。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 构要依据社会需要办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企 业的实际,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专业发 展规划和人才预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体现当 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通过改革现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依靠企业、行业作用,建立鼓 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与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职业教育 集团化发展的职业教育体制,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充分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是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政府作为职业院校 投资的主要主体,应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责,在教育评价体系 的建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评价为核心、以政府为指导、 以社会媒介为评价依据的评价制度。政府通过专家组进行评 价,社会通过中介调查机构和行业、企业代表进行评价,学 校内部通过校内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

其次,在评价内容上要追求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相 结合。准确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具 有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发挥其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有效地解决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问题的能力。

职业院校只有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 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 能真正培养出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能技术、具有创新 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在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设计上,要 根据该教师专业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细化,对实践性教 学提出严格的定量要求,充分发挥教师探索实践性教学的积 极性,在教学中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的 同时更加注重操作技能的教学,让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良 生、解抉“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 矛盾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努力开创我 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