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的理论初探】 高职教育理论知识试题

【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的理论初探】 高职教育理论知识试题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0-26 07:57:09 点击:

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的理论初探

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的理论初探 体育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各 界的日益关注,加强隐性课程的教学研究,将隐性课程与显 性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实际实施时应树立新的大教育观、 完善相关物质文化基础、制定完备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摘 要:
高职体育;
隐性课程;
理论初探 隐性体育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 按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进行设计的校 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① 一、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 1、体育隐性课程的多元化 体育隐性课程多元化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其载体 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而隐性课程的内容和精髓正是通过这些 载体传导至学生,使得学生从侧面来接受这些隐含信息。② 而从呈现形式来看,这些载体有分为显形和隐形两类,显形 载体顾名思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传递载体,如 体育教学设施、场地、动作、仪表姿态、课堂纪律和制度规 范等,而隐形载体则有课堂气氛、精神感召、心理状态、集 体意识、思想观念等。当然,除了载体的多样性,同时体育 隐性课程还具备教育实施途径的多维化和教育过程的多端 化。③ 2、课程影响的深远性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往往比较隐蔽和间接,但 绝非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少于显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意志品 质、行为举止、学习积极性和生活习惯有着深刻的影响,并 且其影响力要强于显性课程。正是由于隐性课程是通过间接 的、非强制性的、内隐的方式来传导信息给学生,并且促使 教学氛围十分轻松、愉悦,在这种环境下,通过自主、非强 制性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所授知 识、技能和精神文化,甚至从侧面为形成较为稳定的性格品 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隐性课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1、促进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文化基础的完善 教学器材、设施、场地等物质基础作为体育隐性课程 实施的实际载体和体育课程赖以实施的教学基本条件需得 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完善。只有保障了这些基本条件的存 在才能确保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而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也 是体育隐性课程创新的切入点。通过因地制宜的利用这些教 学器材和相应设施来结合自身教学目的进行创新和开发,转 换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是体育隐性课程实现的一个重要 手段之一,只有充分的利用这些已有的设备,才能不断开发 出新颖、有趣的课程资源,以满足体育隐性课程实现的需要。

2、设置完备、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有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促进学生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运动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④因此,在设置具体评价指标的时候,需充分、全面的考虑各隐性因素 对于学生的干预作用,在日常评价体系中将隐性课程因素等 纳入进来,实现对师生施教和学习的全面监控。与此同时, 在成绩评定上可以分为教师主导型考核及学生自主性考核, 具体呈现形式有将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感召、积极调动、 道具使用、情景设计、教学态度等等。而学生考核方面可以 纳入如体育参与度、团结协作、集体意识、体育意识、仪容 仪表等纳入日常学生考核体系之中。

三、结束语 隐性课程它也是一个矛盾体,有优有劣,对于课程教学 和学习也会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需在备课之前,甚至是 学期开始之前即对整个学期的课程进行隐性课程实施内容 进行详细制定,在内容安排和课程设计实施上需强化隐性课 程的正向功能,最大可能的消减不良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隐性课程具体实施内容和机制进 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一系列的课程实施机制、课程规 范和教学工作守则等精细化管理条例。

参考文献 [1] 黄俊亚.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探讨[J].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2001,(1).[2] 姚蕾 . 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方向丽 .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再认识.沧州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2,18,(3). [4] 周小敏.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及施教机制研究 [J].教学与管理.2011,(2). 1、华勇(1982-),男(汉),河南南阳人,助教,本 科,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及研究。

2、张光军(1982-),男(汉),山东临邑人,助教, 本科,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及研究。

① 姚蕾.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2 ② 黄俊亚.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探讨[J].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2001,(1). ③ 周小敏.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及施教机制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11,(2). ④ 周小敏. 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及施教机制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1,(2). --------------- --------------------------------------------------- ------------------------ --------------------------------------------------- ---------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