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思想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思想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0-06 07:48:13 点击: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3985(2014)33-0057-02 一、当代网络文化的功能及特点 2.网络的商业化、大众化。互联网其实是靠商业来支撑 的,门户、搜索、即时通信、电商模式等都是靠广告和直接 商品交易来盈利,商业文化充斥着网络,人们在享受网络信 息的极大丰富之余,也在无形中接受着广告的狂轰滥炸,同 时网络作为大众普遍使用的工具,其文化自然也有大众性, 必然贴近大众的生活和精神。人都有从众心理,网络文化的 聚合效应,呈现出一种流行文化的特征,总有时下的热点话 题可供人们炒作和调侃,人们可在其中得到归属感。高职生 作为社会大众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网络商业化、大众化的 影响。

二、当代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影响 1.信息获取便捷,易造成“信息污染”。不可否认的是, 网络确实给高职生带来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学生可以通 过网络来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和新闻,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成 长,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但是,网络的商业化、隐蔽 化为一些人的夸大其词甚至危言耸听提供了机会,高职生由 于尚未深入接触社会,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都还有限,思辨能 力也相对薄弱,在对不良信息进行思考和分辨上的能力较弱, 这都会对思想不成熟,价值观、人生观未定型的高职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2.网络游戏、低俗文化、不良思想的渗透。由于学习任 务不太重,加之网络游戏的流行,所以很多高职生沉迷于网 络游戏之中。而网络游戏的沉迷有极大的危害,第一,网络 游戏大量占据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时间;
第二,网络游戏本 身包含了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 他们的心理和道德素质;
第三,长时间玩网络游戏,身体长 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状态, 再加上寝室空气质量较差,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 要影响。

3.在虚拟网络中逃避现实。高职生往往认为自己在考试 中失利是学习的失败者,将其视为人生中的大挫折,很多学 生由此全面否定自己,觉得在高职学校读书,人生从此前途 暗淡,毫无希望。所以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自暴自 弃,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用短期的快感来麻痹自己。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生思想的特点 1.政治理念多元化。当今世界的网络还是受西方文明的 主导,所以不可避免地在网络上出现多元政治理念并存的状 况,甚至有些反动的政治理念还受到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和 资助。高职生的政治素养还不够成熟,对我国政治和民意还 没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往往被极端政治理念所蒙蔽,被 一些虚伪理论诱导。高职生由于容易有自卑自弃心理,那些 过激的言论往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西方媒体中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政治运动,推 翻了中东一系列的家族政治当权者,虽然表面上形成了“民 主竞选”的政治体制,但实际上那些国家后来并没有实现民 主平等和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并没有比“革命”之前 有所改善,反而陷入了党派之争,社会动荡,经济陷入困境, 就业率大幅降低。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盛行。网络上充斥着 许多不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高职生不能有效 地加以分辨评判,而是全盘吸收。网络文化本身就是大众文 化之一,而大众文化不免要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其中的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都在或明或暗地宣扬极端物质主 义,例如各种富豪排行榜、明星收入排行榜、总裁收入排行 榜,还有各种炫富的帖子、新闻,还有对各种不正当男女关 系的渲染,也在渗透着物质至上的理念,仿佛有钱就有了一 切,仿佛拥有金钱才是人生唯一的价值,金钱成了划分等级 的标准。拜金主义使人短视,只看到表面上的金钱利益,而 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幸福感;
拜金主义忽视了人的成长和学习, 忽视了人本主义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拜金主义在网络中的 传播对高职生的学习和成长十分不利。

网络靠商业营销和广告来支撑,所以网络文化必然会推 崇享乐主义来刺激消费,各种暗藏的软文、广告、商业文章 以及炫富内容等无不暗自进行享乐主义的渲染,仿佛消费、享乐才是人生品质的体现。这消磨了高职生的进取心,使他 们陷入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中,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网络文化还表现出了消极的虚无主义,只 要打开电脑、连接网络,各种夸大其词的信息,道德沦丧的 新闻,明星不择手段的炒作,官二代、富二代的好逸恶劳, 腐败不堪的官员,不法商人牟利造假等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这些社会现象赤裸裸地直接呈现在高职生面前,会使他们以 偏概全地认为自己生活的社会已无真善美,到处都充斥着丑 陋、不公,更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于是,悲观、自卑的消极 虚无主义就会逐渐在他们心中成型、积淀,最终成为他们的 社会观。他们丧失了奋斗的信心、毅力,觉得努力无用,觉 得人人虚伪自私,从而也放弃了对自己道德品质的要求,自 我矮化为“屌丝”,甚至百无聊赖地接受“神马都是浮云” 的虚无主义观念。这些错误的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三观” 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高职生一味地追求物质和享受, 自暴自弃,失去了真诚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勇气,耽误了学习 和前程。

3.沉迷网络,自信心下降。不少高职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整天与网络游戏为伴,使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对 自己的学业不负责任,任其荒废,最终在毕业时两手空空, 就业竞争力弱,自己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低下,自信 心降低。于是又沉迷于网络世界,以逃避现实,结果又再次 沉沦,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4.道德感弱化。从某个角度来说,网络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具有隐蔽性,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发表极端偏激的 言论,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都不会受到惩处。久而久之, 就会习惯成自然,疏于律己,养成使用污言秽语的恶习,道 德感弱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惋惜。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对高职生思想的引导 1.鼓励高职生勇敢面对人生,提高学生自信心。高职生 由于高考的失利,自信心受到重大挫折,相当一部分学生用 沉迷于网络的方式来寻求慰藉,在游戏打怪升级中寻求成就 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卑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 所以,要想扭转沉迷于网络的高职生,首先要从“攻心”入 手,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人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高职院校 辅导员不妨多举一些知名企业家的例子,例如老干妈的创始 人陶华碧没什么学历,但是就凭拿手的酿制调味品手艺,一 样勤劳致富,创造了知名的品牌;
红星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 新原来只是个木匠,没受过正规文化教育,也是凭着过硬的 手艺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了人生的辉煌。现实生活 中凭一门手艺技术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案例引 导让高职生们认识到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技术手艺也十分 有前途,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他们在某些方面更具有经济 价值,只要肯吃苦,技术过硬,一样会取得人生的成功。况 且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蓝领比白领更好找工作,高职生 的未来一片光明,高职生不应自卑自弃,而应积极投入到专业技术的学习中去。

2.引导高职生吸取正面积极的网络文化。辅导员应当积 极批判网络中低俗的文化和错误的价值观、政治观,应明确 指出拜金主义将人物质化,使人丧失作为人本应具备的个性 和发展价值,极易使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还应指出享乐 主义的荒谬之处,人的享受是有限度的,无限制的享乐是不 存在的,青年时期追求享乐会耽误大好的学习时光。还应当 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从而引导高职生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引导学生们吸取正面积极的价 值观、人生观,辅导员不应单纯用理论说教,而应当采用事 实和案例教学法,“事实胜于雄辩”,真实的事例让学生们 受到的感触更深。如果能以学生们所崇拜的人物为案例,效 果自然会更好。辅导员可以引用大家所崇拜的人物的名言来 驳斥错误的价值观,比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那句名 言:“追随你自己的内心”,指出这句话中所倡导的不为名 利,从自己的志向、理想和兴趣出发来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 深刻寓意,并结合乔布斯的奋斗历史,来引导学生们树立人 生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

3.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干净 的网络环境,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网吧应当安装过滤不良信 息内容的软件,自动屏蔽负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健康、正 面的网络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时,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网络, 将其视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网络家园,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

4.多开展积极、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 课外活动,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户外,学校应当多举办些校园 文化活动,例如才艺表演、体育运动、技能比赛、郊游等,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集体归属感、找 到成就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减少上网时间,促进 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艳瑾.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挑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3). [2]马淑君.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 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0(1). [3]王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DB/OL].http:
//theory.people.com.cn/GB/16115798.html,2011-11-03. [4]叶晓菡.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2011(12). [5]赵惜群,翟中杰.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