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_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_关于道德的名人故事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_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_关于道德的名人故事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08-15 17:52:15 点击: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_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_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袁聿修避嫌却礼品 南北朝时期,北齐人袁聿修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他当了十年尚书郎, 从未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被人们称为"清郎"。有一年,袁聿修奉命去各地巡视, 经过兖州时,他的一位朋友在那里当刺史,硬要送一些白绸子给他留作纪念。袁 聿修说啥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辞谢信。信中 说:
"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 你虽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这正象一个人路过瓜田和李树下 一样,倘若在瓜田提鞋,在李树下整冠,就有偷瓜摘李的嫌疑,希望你能理解我 的心情。" 袁聿修的朋友读了信,深为感动,便不再坚持给他白绸子做纪念晶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旧社会许多知识分子遵循的避免嫌 疑的格言,这一要求在许多情形下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人们是否必须以"不入嫌 疑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大可怀疑的。生活中常有人因避嫌而不能坚持正义 的,常有人不避嫌而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也常有人借不避嫌营私舞弊中饱私 囊的,看来"不入嫌疑间"并不能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象袁聿修那样 的做法却是早已为人们肯定和褒扬的。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范仲淹吃粥 宋代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冲破重重 困难,到吴县城郊长白山的一个僧人的门舍中读书。

因米贵,他吃不上饭,每天晚上,用一小筒白米煮一溺稀粥,放到第 二天,稀粥凝结成块,他就用一条竹片将块状的粥划成两半,早上吃一半,晚上 吃一半,没有菜,就在山上挖野菜,加点盐煮煮,生活很苦,书却读得很甜。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 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

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坏了。范仲淹急忙解释说:
"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 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 我将来怎么办呢" 古代道德经典小故事:程门立雪宋 朝有个著名的学者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 人。宋神宗时,他中进士第。当时河南程颢与弟弟程颐讲学很有名望,四方之士 争相求教,于是杨时辞官不做,慕名到程颢门下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很悲痛,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拜程颐做老师, 此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一天中午,他在学习上碰到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 酢一起去请教老师。当他们到达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老 师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刚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程颐醒来 后,发现学生站在门外,赶快把他们请到屋里,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和游酢立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这就是"程门立雪"典故的由来。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