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励志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励志名人故事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08-15 17:51:24 点击: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1: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的故事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王充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 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着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 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

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 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家庭穷困,买不 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 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带 上干粮,到书铺里去阅读出售的书籍。不分春夏秋冬,不论晴天雨天,他读了一 册又一册书,跑了一家又一家书家书铺。就这样,他终于读遍了诸子百家的重要 着作,掌握了书中的基本精神。

王充由于出身贫苦,因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基本上是从 劳苦人民实际生活的情况出发的。他在读遍了诸子百家的主要着作之后,对于某 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唯心主义的说教深感不满,下决心给予严厉的批判。于是便 集中精力独立思考,着手写书。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住宅的门上、 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安放了笔、纸,想一点,写一点,走到哪 里,写到哪里。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充满着批判精神、闪耀着唯物 主义光辉的《论衡》。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2:王亚南读书的故事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 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 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3:余秋雨饿着肚子读书的故事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 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 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 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 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 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 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 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 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 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 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 次都被借出去了。

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 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 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 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

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 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 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 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 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 景。

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 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 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

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 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

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 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 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 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 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 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 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