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反思:Dweck心理学理论体系

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反思:Dweck心理学理论体系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26 07:56:13 点击:

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反思

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反思 心理学从哲学脱离出来,却继承了从哲学和社会学 角度研究意识的传统。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以脑 为核心的思维活动能同时产生意识和无意识,现有的心理学 理论体系却存在四个方面的缺陷,而无法整合最新的研究成 果,心理学呼唤思维革命。

1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成果 基于脑扫描和脑成像的实验表明,人的思维活动会在特 殊的脑区产生激烈的血液流动和神经电化学反应,那些区域 形成了持续的神经通信环路。特定的神经环路产生特定的经 验和行为,越是古老的脑结构越容易形成神经环路,也就意 味着存储于其中的记忆信息更容易提取,使人倾向于产生某 些稳定的经验和行为,而且这个过程表现出相当的自动化水 平,调节生命活动的脑干如此,长时记忆的海马区域如此, 情绪中枢杏仁核也是如此。大脑皮质神经回路的形成略微复 杂,必须经过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海马、杏仁核、小脑 等脑区-大脑皮质的程序,大脑皮质类似于记忆的仓库,而 且记忆信息的存储呈柱状分布,彼此功能相对独立。小脑和 边缘系统损伤会形成严重的认知和行为障碍,如情绪突变、 行为失调、言语失控等;
而相对年轻的大脑损伤会导致部分 的认知和行为障碍,如癫痫、失忆、失语等。假设任何脑区 形成的神经环路都产生普遍意义上的思维,思维具有从前继 到后继的指向性并让人形成经验和行为,其中倾向于自动化完成而不表现出思维指向性的经验称之为无意识,非自动化 完成而表现出思维指向性的经验称之为意识,则大脑主要是 意识的脑区,小脑、边缘系统主要是无意识的脑区,这些脑 区不是各自单独工作,而是通过神经网络中某种冲突解决机 制协同在一起的,解决冲突的脑区最有可能在海马和杏仁核。

2 脑和心理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脑曾发生“左脑革命”,即用语言文字的发明使 用来代替非言语的直觉思维方式,人类历史便不断沿着抽象 化、逻辑化的思维轨迹,赢得了飞速进步,造就了几千年的 人类文明史。使用语言的复杂左脑成为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 著标志之一。除了擅长于语言的左脑外,人和动物显著的区 别还在于大脑皮层,人类新皮层的容积是同体重的猩猩的新 皮层容积的3倍,皮层的面积和结构比类人猿更大更复杂, 围绕语言使用形成的言语中枢、皮层投射区、躯体运动区也 更为复杂和精细。复杂的大脑结构、精湛的语言能力、高度 发展的科技和文明使人似乎遗忘了大脑曾经发生过的重要 变化,人们倾向于关注语言、行为和社会,更关心哲学和智 慧。

心理学研究继承了哲学研究意识和知识经验的传统,习 惯于研究显性和特列,强调人的高级思维和独特地位,忽视 人和动物的共同之处——直觉思维的动物。1879年冯特创建 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哲学的襁褓中独立出来。

冯特提出构造主义心理学观点,旨在研究心理的结构,根据内省法研究人的经验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 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构成复杂的经验即意识。很快 人们便以“意识像流水一样有其动态的连续性”为由批判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人们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詹姆士 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提出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寻找能支持心理发生的生理机制, 并考察人适应环境的复杂过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 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这条思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脑 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寻找不同脑区对应的意识功能,陷入 科学实证主义泥沼拔不出来。行为主义以机能主义心理学为 出发点,进一步考察人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并改变行为,认为 心理学的研究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了初步的实用 主义特质,将心理学研究从生理学领向了教育和社会应用, 开创了教育心理学。极端的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认为通 过内省法研究心理不是科学心理学的做法,这并没有影响行 为主义获得“行为科学桂冠”的荣耀。在行为主义盛行的年 代,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学派悄然兴起,两个经典实验改变 了人们的看法。首先是猩猩吃香蕉实验,猩猩所表现出的“心 理完形”功能使它能把箱子、木棍、身高和香蕉建立联系, 形成香蕉获得的经验并发生相应的行为。第二是托尔曼的老 鼠迷宫实验,老鼠获得关于最短路径的“认知地图”让它能 始终遵循最短路径获得目的地的食物。完形和认知地图被解 释为脑的机能所形成的“认知结构”。认知学派弥补了行为主义忽视意识的不足,重新关注意识是心理学从哲学脱离走 向实证科学后再次向哲学的回归,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成为心 理学回归哲学的先锋。直到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人 们仍然相信只有意识和行为才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现 有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习惯、注 意和思维等都是关于意识的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让 人们认识到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存在,人们却巧妙地将这个问 题化解到人格理论中。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等人将无意识理 论提高到生命和爱的高度,对哲学、文艺和历史都产生重要 影响。直到今天,无意识的理论可能只能从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说、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荣格的人格心理学等理论 中寻找。

3 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缺陷 当反观现有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回顾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发现弊端初露,心理学领域也呼唤“思维革命”。

现有心 理学理论缺陷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高级思维能力 过于乐观。有史以来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灵”和“灵魂”的 学说,同哲学一样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在达尔文进化论和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诞生以前,人一直自诩为高级思维的生 物。进化论揭示了人和猴子可能有同样的祖先,精神分析学 说则确立了人并非完全依靠自己的意识行事。来自脑科学和 神经科学的证据也表明,人的逻辑思维、分析思维、抽象思维等高级思维方式只是一种具有工具意义的哲学假设,人在 实践中创造了语言、符号、逻辑等工具,然后根据这些工具 来引起和促进思维并产生复杂经验和行为,经验的对象如果 包含逻辑则是逻辑思维,经验的对象如果包含分析过程则是 分析思维,经验的对象如果包含抽象事物则是抽象思维。而 在思维的本质和元机制方面人和动物一样,一切思维的结果 都会形成经验,一切思维的过程都是直觉思维。不能因为复 杂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存在而否定无意识,更不能因为“高级 思维”的存在而断定人是高级思维的动物,人很难超越其物 质存在,人在生命世界中是最脆弱的动物,人必须依靠后天 大量的学习才能弥补其生理的缺陷。

第二,不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研究思维、 学习和教育,倾向于从哲学、社会学层次把心理问题抽象化。

研究思维、学习和教育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 决定意识,从神经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角度研究人的存在、思 维、经验、意识、无意识和行为;
第二阶段是超越物质之外, 研究意识形态、语言、科学和技术、教育和学习、人的社会 化、工具形态的“高级思维”和创造。心理学来自哲学的研 究传统和原有技术水平的局限让心理学研究倾向于第二阶 段,跨越第一阶段直接得到教育和心理、人和社会的心理解 释,缺乏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表现为舍本逐末、漏洞百出。

第三,缺乏整体观,倾向于从某一个角度来谈论心理问 题,不能跳出狭隘的研究和思维局限。不否认科学研究都存在合理的局限,但过去关于心理和学习的研究,要么陷入构 造主义,要么陷入机能主义,要么陷入行为主义,要么陷入 机械唯物,要么陷入主观唯心,不能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 研究问题,不能从心理的本元——复杂物质结构产生思维入 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前的研究倾向于 采用内省法依靠经验和思辨,心理学独立后的早期研究则从 意识开始,寻找不同意识功能的生理基础,研究感觉、知觉、 记忆、情绪、思维、人格、智力等成分,为了研究的方便却 似乎不想把这些成分融合在一起去讨论,普通心理学没有做 到整合,实验心理学没有,生理心理学也没有,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没有,唯一有希望的是认知心理学,但它没有深 入下去,停留在信息加工水平只研究意识和行为。或许我们 该重提中国自古以来关于“人性”的心理思想,心理学研究 从完整的人开始。不妨把人当作人工智能来研究,从整体上 去寻找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模型,完整地研究人的思维、经 验和行为,这样会不会使盲人摸象的现状得到一些改善呢? 第四,对无意识、情绪、神经生化反应等问题的解释简 单化,忽视人的复杂物质结构的存在。由于种种原因,人们 不大愿意承认无意识对人的重要影响,习惯认为无意识是负 面词汇。事实上,人要是没有无意识的存在,将导致精力衰 竭,无意识使人行为的效率提高,使人在自动化的情况下完 成日常工作,使人得到调整和休息,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合 适的唤醒和激活水平,使人遇到问题时思维产生指向性的意识能集中解决特定的问题,多种证据表明无意识和意识共同 为问题解决提供了重要支持。情绪,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产 生,但出现在意识中,我们便认识到它,情绪倾向于自动完 成,情绪中枢杏仁核的工作方式和小脑一样——自动化、掌 握平衡、调节和监控人的行为、高效率地完成思维过程和问 题解决,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本能,情绪是高水平直觉思 维活动的结果,这是人类“左脑革命”中得以延续的天赋。

人的意识可以改变情绪,这并不否定情绪的无意识倾向。神 经生化反应,是人体内一直存在的活动,我们缺少对它的研 究。人只要存在,就有神经生化反应,神经生化反应并不是 为了意识而存在,而是为了生命而存在,睡眠和其他无意识 状态都存在神经生化反应,但我们对它缺乏了解。对神经生 化反应的研究有赖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进一步研究。

4 总结 未来是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世纪。我们呼唤心理学领域 的思维革命。我们为何不回到冯特当初的那个话题,研究意 识的结构呢?或者再拓展一下,研究意识和无意识的结构?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成果完全可以支撑动态地对意识和无 意识的研究。看来我们缺的只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人 仅仅是直觉思维着的人,每一时刻的思维都是新的,思维的 方式总是直觉,意识和无意识共同出现相互转化,人有记忆, 但记忆只是为思维指向性提供更大的可能,尊重历史,但更 尊重创造。参考文献:
[1] 李殿森.布鲁纳的直觉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J].外 国教育研究,2003,(1).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 许绍芬.神经生物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9.8. [4]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9. [5] [德]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著,吕叔君译.世 界哲学史(第17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6]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 与生活(第17版影印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