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额链_实行点链圈三维模式额策略分析

额链_实行点链圈三维模式额策略分析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10 08:17:11 点击:

实行点链圈三维模式额策略分析

实行点链圈三维模式额策略分析 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下经济, 中上教育”(李岚清语)。“中下经济”何以能办出“中上 教育”?这离不开缙云教育人不畏艰难、不怕吃苦、富有韧 劲的“霉干菜精神”,更离不开缙云教育主管部门实行的适 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点、链、圈”三维模式的 实行,对缙云县教育的内涵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期“前 沿”,我们采访了缙云县教育局局长杜新南先生,请他介绍 了“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总体实施情况;
同 时,我们还约请了缙云县的3所学校,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践 行“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中的具体做法。

杜新南,汉族,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现任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2007年获“全国 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撰写的《统筹兼顾 推 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一文入选《2012浙江科学发展实 践报告》丛书;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与研究》被丽水市教育局立为“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试验区” 市级重点项目。

记 者 杜局长,您好!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县”,缙云 县的教育发展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的 “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成效显著。请您介绍一下所谓 “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具体是指什么。

杜新南 “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的实行是我县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点”是指“突破点”, 即各类教育着力打造一两所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龙头学校, 进而以点带面,培育一批“高质量、轻负担、有特色”的特 色学校、示范性学校、品牌学校。所谓“链”是指“教育链”, 即努力构建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高质量“教育链”,具体是 指:幼儿园注重开发情商、智商;
初中注重落实知能双基, 培养学习习惯;
普高注重构建知能体系,高效学能;
职高注 重接轨经济社会,培养职业素养。所谓“圈”是指“发展圈”, 即积极培育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形成教育集团、联盟之间 竞争与合作的圈式发展态势,实现城乡教育、各类教育的均 衡、协调、公平、优质发展。

记 者 我知道缙云的高考质量在区域内是比较突出的。

您的介绍让我感受到,高考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高中教育的 事,也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事。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 要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同努力打造一条高质量的“教 育链”,需要不同学校、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只要这些工 作做扎实了,高考质量的提高是顺理成章的事。我想,这也 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杜新南 是的。近年来,我们注重从四个阶段三个层面 来打造基础教育的“高质量链”。四个阶段指幼儿、小学、 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我们认为每一个学段都必须遵循孩子 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都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拔 苗助长,而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对每一个学段负责,为后一学段的发展奠基。所以,我们始终坚持“最合适的教育才是 最好的教育”,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

三个层面是指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群体。我们 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 要求和教学方法,着力解决“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 的问题。在不改变行政班的前提下,部分学科、部分课采取 分层走班的方式,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补偿教学。对学困 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争取达到 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对中等生,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具备 今后持续学习的能力,主要着眼于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实 现自我提升和再发展;
对学优生,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主要着眼于在全面发展的 基础上,激励冒尖,发展专长。

记 者 一个区域内高质量“教育链”的形成,肯定离不 开一些龙头学校的引领,也就是您刚才所说的“点、链、圈” 中的“突破点”。请问,缙云县是怎样来打造这些龙头学校 的? 杜新南 说到缙云县的龙头学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缙 云中学。缙云中学的高考成绩始终位于丽水市龙头学校的位 置,2012年高考第一批上线人数占全市43.5%,进入“全省 第一方阵”的第一梯队。该校由一所先天地缘条件和所持政 策资源、师资资源并不占优势的县域高中,发展成为了拥有极佳美誉度的名校。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一是学校形成了特 有的校园文化,“敬业、勤学、求真、务实”的缙中精神好 像一个大熔炉,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二是学校具有极强的 科研创新能力,永葆发展的勃勃生机。

基于缙云中学的经验,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出了“校 园文化建设”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两项活动,打造区域 品牌学校。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以“一校一品”为推手,将缙云地方文化中的红色文化、黄 帝文化、耕读文化、婺剧文化、剪纸艺术等融入到德育、教 学、活动文化创建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从而培育了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特色学校、 示范性学校:缙云县长坑小学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集体、 全国和谐校园、首批省特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是全省乃至 全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典范;
缙云县新建小学获得了全国电子 制作锦标赛“五连冠”;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全国1000 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职业中专,形成了“教、学、产、 研”的职业教育特色。

2011年,我们启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县范围 内选择有明显教学研究优势、学科教学质量居于领先地位的 “龙头”学校,通过三年精心培育和孵化,使之成为区域学 科教研的品牌学校,成为缙云县学科专业培训、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整合的中心,最终起到学科示范、辐射作用。缙云 县实验小学(语文)、缙云县紫薇小学(科学)、缙云县壶滨初中(语文)、缙云县实验中学(数学、英语)、缙云县 新建中学(社会和思品)等8所学校是全县首批中小学学科 教研基地。基地由缙云县教育局认定、挂牌,实行动态管理, 每三年认定一次。

记 者 要发挥龙头学校的辐射作用,组建教育集团、教 育联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缙云县在这方面也颇有自己的特 色。请您详细谈谈缙云县是怎样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联 盟来实现“点、链、圈”中“发展圈”的目标的。

杜新南 我县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 城区,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落后,以致教育均衡与 公平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择校热”高烧不退。为有效解 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破解“上好学” 的难题,我们结合县域实际组建教育集团和教育联盟,其根 本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品牌魅力,致力于教育 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一是开展集团化办学。我们以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龙头 学校为核心,开创“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集团化办 学模式,先后组建了3个教育集团,并在教育集团内实行“教 师一体化配备、财务一体化结算、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资 源一体化共享”,以实现教育集团各成员间资源共享、团结 协作、有序竞争,确保集团本部质量不降、分部质量明显提 高的目标。

二是组建城乡教育联盟。我们开创“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的城乡教育发展联盟模式,组建了3个城乡教育联盟, 联盟内实现城乡教育、教学、教研一体化,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覆盖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受惠度,使县域学校发展由“单 干”走向“联合”,教师交流从单向流动转为双向联动。

三是创建片区教育联盟平台。我们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 制,调整乡镇中心学校,组建了7个片区教育联盟,由教育 联盟内的初中学校担任牵头学校,赋予其区域教育教学的指 导职能,形成初中、小学联动抓质量机制,实现区域内各学 校的均衡发展。

记 者 “点、链、圈”三维发展模式的实施,要靠众多 奋斗在一线的校长的积极努力。请问缙云县在校长队伍的建 设上有些什么举措? 杜新南 在校长队伍的建设上,我县通过激活“四个机 制”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一是选用机制。我县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广开选拔渠 道,建立校长后备队伍的“人才库”。选拔走的是“四步曲”:
(1)举荐自荐,由在岗校长、机关干部等全方位“举贤择 能”或教师毛遂自荐;
(2)公开招考,通过严格的笔试和 面试筛选;
(3)组织考察,人事部门深入学校、社区,听 取各层面等意见,再由局党委确定校长后备队伍的“人才库” 人选;
(4)组织培训,对入选“人才库”的人员进行集中 培训、挂职锻炼等,再根据实际需要择优上岗。

二是培养机制。我县积极探索多方式、多途径的校长培养之路,注重“五个结合”:(1)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 结合,每年全县学校工作会议都向校长发放2~3本教育管理 书籍,并要求撰写读书心得和在校长论坛上交流,同时定期 组织校长全员赛课、全员评课,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 学管理专业水平;
(2)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由教育局分批组织全县各学校干部封闭式培训,分 散培训采用统筹城乡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每年都有多名校 长或校长培养对象下派或上挂锻炼;
(3)脱产培训和在职 培训相结合,积极选派干部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机构举办的培 训班,推荐符合条件的干部到高等院校脱产学习,鼓励广大 干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类在职学历教育;
(4)岗前培 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对新提拔任用的学校干部分期分批进 行上岗培训,并积极鼓励在职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强化岗位责任;
(5)“走出去”与“请进 来”相结合,在积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骨干校长培 训的同时,我们每年都聘请一批省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全 体干部培训,同时不定期地选派一批校长到其他名校蹲点学 习。

三是流动机制。一名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管理,利弊并 存,弊大于利:虽可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好地实施自己的发 展理念和目标,但在工作上的开拓与创新也会逐渐消失,人 的惰性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也会因长期处在一成不变 的管理环境中而缺少新鲜感,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我县建立了校长流动机制。事实也证明,我们对部分校长的 调整挪位,为相关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我县校长流 动的力度不够,流动面不大。

四是考核机制。我县出台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 《校长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校长工 作职责,以学校发展性评估考核为基础(将学校“轻负担, 高质量”工作内容列入考核范畴),以教育局、教师、学生 及其家长为主体对校长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定。考 核结果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记入个人档案,作 为任免、奖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打破“校 长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规。对群众反映不好、 政绩平平、考核结果不合格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校长,将 其免职或建议组织部门将其免职;
对于身体状况不好、能力 水平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校长允许其辞职。健全干部 “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 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我县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记 者 除了校长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同样重 要。缙云县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上是怎样做的? 杜新南 我县从“修德、培训、竞技、研教”四个平台 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是搭建修德平台,锻造教师的专业品质。我县坚持把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1)深入学 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敬业 爱生,为人师表,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2) 完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通过日常督查,定期进行个人自评、 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评议等形式的师德考核。把师德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等必备条件。颁 布《教师十条禁令》,从严查处师德违纪事件,对体罚学生、 违规有偿家教等造成负面影响的教师,在评优选先、职务晋 升、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3) 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 德举报箱,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的监督和 评议,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是搭建培训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县以打造 “基础教育高质量链”为目标,以构建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 需求的培训体系为导向,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计划” 为重点,提升教师的素质。(1)实施提升全体教师从教水 平的“全员提升计划”。完善四级(县级、联盟、校本、师 本)培训模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班主任、35岁 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心育培训和上岗证考试。(2)实施培养 年轻教师的“教师储备计划”。要求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 师拜师学艺,规定徒弟每学期听师父课的节数,师父每学期 指导徒弟研究课的节数,使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合格, 五年成熟,十年成为骨干教师”。(3)实施打造省、市、 县知名教师的“名师培养计划”和发挥名师作用的“名师辐射计划”。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和教育沙龙的作用,使广 大教师在名师引领下抱团前进;
实施“双导师制”(理论导 师和实践导师),推进“三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 校长工程)。(4)实施向发达地区学习的“借智发展计划”。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让山区教师更多地与专家名师亲密接 触,学习吸纳先进、管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是搭建竞技平台,激发教师的发展活力。我县以组织 各级教师大比武、大竞赛为推手,磨练教师的执教能力。(1) 分青年、壮年、中老年三个年龄段开展教学大比武全员赛课 活动,促使所有教师创优争先。(2)组织“同课异构”教 学展示活动,激励见仁见智、斗智斗勇,从而分享经验、互 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3)组织教师论坛和教师 辩论赛,对教育教学热点、焦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思维 碰撞和全面交锋,触发教育教学的智慧火花。(4)推广“先 学后教,学教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实效课堂评比 活动。(5)出台《星级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打破职称、 年龄、荣誉称号等限制,建立重实绩、重能力的动态评价机 制,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县政府、教育局、学校三级奖励,对 当学年教育教学质量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

四是搭建研教平台,强化教师的教学内功。我县牢固树 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 观点,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支点,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1)进一步构建县级、联盟、校本、师本教研网络,提高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2)进一步落实 问题解决式教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瞄准教学症结,研 究解决好教育教学实际问题。(3)开展“有效教育、有效 教学、有效学习、有效师训、有效教研”五方面课题探索的 实践,助推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4)发挥县教研 员的作用,推行研、教、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5)创新 教研模式,推行网络研修,建立“学科智慧网”,组建教师 QQ群和博客,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个人成长经 验和更为直接的动态研讨平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