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心理学博士论文_推荐中国心理学硕士论文(共3篇)

心理学博士论文_推荐中国心理学硕士论文(共3篇)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19-11-13 08:41:13 点击:

推荐中国心理学硕士论文(共3篇)

推荐中国心理学硕士论文(共3篇) 第1篇:近10年中国心理学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过去10年,中国心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多个方面,比 如: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汶川地震中第一次有心理学家参 与其中;
科技部将心理科学作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1];
心理学从不被 公众了解或常常被误读的学科变成考研的大热门[2];
心理学图书近些年得以大 量出版,并经常占据各大图书销量榜榜首[3];
等等。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数据显 示中国心理科学研究在过去10年的发展情况,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此进行一 些尝试,并通过与日本心理学研究现状做比较,更清晰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将 来深入地进行内容分析抛砖引玉。

1数据来源、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文中的文献信息来自于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的SCIE和SSCI数据 库:将学科类别限定在心理学类(psychology),并检索2002—2011年10年间的 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article)、会 数据收集完成后,利用美国Thomson公司集团旗下的数据分析工具 ThomsonDataAnalyzer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挖掘。在分析合作情况对中国心理学研 究的影响时,采用SPSS20.0做T检验和方差分析。

210年间全球心理学论文发表概况 在这10年中,心理学领域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 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中国排 名第13位。亚洲国家中,排名进入前10的只有日本,排在第10位。因此,笔者选 取日本作为比较国家,在以下的各项分析中重点在中、日两个国家间进行比较。

3中国年度数量增长情况以及与日本的比较 中国在心理学领域的年发文数量从2002年的214篇增长到2011年的 732篇,增长了3.42倍(这期间,全球心理学总发文数量仅增长了1.64倍)。

2006-2007年是增长最为显著的一年,由267篇增长至369篇,增幅达38.20%,并且此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突破400篇,2009年突破500篇,2010 年突破600篇,2011年突破700篇,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日本2002年发文量为382 篇,是当年中国发文量的1.78倍,但此后数年,发文量仅小幅波动,2003年、2008 年和2010年甚至为负增长,这使得中国在2008年以后超过日本,2011年中国心理 学发文量是日本的1.34倍。

1.59%43591.76% 4中国数量增幅与国内其他学科的比较 中国在2002-2011年间所有学科领域的SCI/SSCI发文总量为935150篇, 其中心理学发文量为3919篇,在所有学科中排第54位。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类似, 心理学发文量为4359篇,在所有学科中排第60位。中国和日本的年均心理学发文 数量都只有数百篇,说明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心理学都属于规模较小、有发展 潜力的学科领域。

除了比较两国心理学发文量在国内各学科中的排名外,本研究还分析 了该排名的年度变化情况。由表6可见,2002-2011年日本心理学发文量在本国各 学科中排名基本稳定在第52-67名之间,从没有进入50以内,但基本上呈现轻微 上升趋势;
中国心理学发文量在本国各学科中排名在第42-58名之间,整体呈现 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虽然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孜孜不倦的 努力使得心理学研究的年均发文数量增长了3.5倍,但是由于中国整体科研规模 和研究水平提高迅速,心理学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仍有些落后。这个结果是 仅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数据比较所不能发现的。如果单从年发文绝对数量的增 长上来观察,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进步是十分显明的,每个心理学研究机构也容易 发现本机构的研究成果逐年快速递增。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增长一方面符合 文献总量自然增长的情报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处于中国整体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 的背景之下,如果剔除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增长,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无疑还需要 更加进取。

5中国质量与日本的比较 相对引文影响指数(relativecitationindex,RCI)是某个国家篇均被引 频次与国际篇均被引频次之比,可以用于评价某个国家在一个领域内论文的质量 或相对影响力。RCI指标大于1,表示该国该领域的论文在给定期间的质量和影 响力高于世界该领域论文的平均水平;
该指标小于1则相反。本文中以一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当前全球心理学发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并将该年全球发文数量前 5位的国家以及日本和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情况呈现出来,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每 年每个国家的RCI,以比较这10年来发文质量的变化情况。

从表7可以看到,发文量居前4位的国家在过去10年间并没有大的变化, 篇均被引频次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并保持稳定。美国在发文数量远远超过所 有其他国家发文数量总和的情况下,其与世界篇均被引频次之比仍然能保持在 1.11-1.20间,足见美国在心理学领域的绝对强大实力。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 出现在2008年,达到0.96,最低出现在2011年,只有0.72,始终没有达到世界平 均被引水平,反映出文章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RCI的起伏也比较大,说明研 究活动不够成熟和稳定。不过,相比日本,虽然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历年波动起 伏不定,但每年RCI指标都要好于日本。

然而日本有若干日文期刊入选SSCI,因为当前主流学术语言为英语, 发表在其他语种的期刊上的文章被引率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本的 篇均被引频次。中国目前尚没有一本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入选SCI或SSCI,这本 身就说明中国心理学科研水平尚待提高,这是中国心理学者未来努力的方向。另 一个值得的注意问题是,在图1中,中国心理学RCI的线性趋势呈现下降趋势, 日本则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心理学发文数量总体上升,但是低水平研 究的增长速度可能大于高水平的研究,这一现象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6合作因素对中国影响力的作用 科研合作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常认 为科研合作可以促进产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国际合作。但是许 多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两者之间受到多个变量的调节和影响, 比如有研究发现,校内合作和国际合作都可以提高论文质量,但是只有国际合作 与未来研究产出之间呈正相关。也有研究者对合作是否可以带来论文数量的提高 提出质疑,他们统计发现,按照发文数量来算,的确符合通常预期,但是如果将 发文数量按照合作人数折算后来统计,则合作并不会带来论文的高产。国内研究 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相同。邱均平发现产出数量与合作没有关系,但与学术 影响力有关。苏芳荔对图书情报类的4种期刊进行抽样统计后认为,国际合作并 不优于国内合作,合作频率与篇均被引频次也没有显著相关。

实际上,合作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受到研究领域成熟程度、 合作性质和形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学科领域的差异。为了了解国际合作是否对中国被引情况构成影响,并显示这种影响的效应有多大,本文以中国大陆 和香港的心理学SCI和SSCI发文情况为例做了统计分析。首先,找出第一机构为 香港和澳门的论文作为一类,共1681篇,篇均被引频次为8.32,随后找出第一机 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论文,作为另外一类,共1052篇,篇均被引频次为4.62。使 用SPSS20做独立样本检验,篇均被引频次的差距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 (t=8.55,p.001)。因此可以说,中国大陆心理学研究水平较港澳有着较大的差 距,特别是香港几所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其数量和被引情况都远远超过中国 大陆的研究机构。

采用单因素方程分析的统计方法,可以发现虽然有合作机构的国内发 文比没有合作机构的国内发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了1.21,但是这个差异没有达到 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对中国大陆的心理学研究机构来说,科研合作并没有带 来论文水平的提升。但合作的积极效益在港澳地区却得到了体现:有合作机构的 港澳发文比没有合作机构的港澳发文的被引更多,差异达到2.84(p.001)。

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大陆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 有与国际机构或港澳机构合作才能带来实际的差异,因此只有更多地寻求国际间 的合作,才能真正提高文章的影响力。这对表8也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有 无合作”这一因素在中国大陆机构的被引分析中没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原因 就在于中国大陆机构间合作与否没有区别,因此,当仅仅分析有无合作两种情况 时,中国大陆机构间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拉低了有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平均值, 使得有合作与无合作两者之间的差距变小了。

7结论 2002-2011年我国心理科学的研究规模和水平逐年提高,年发表论文 数量已进入世界前10名,超越了日本心理学研究的规模。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 了一些问题:①与国内其他学科相比,中国心理科学的研究规模还较小,发展速 度也并不突出。如果以发文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话,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 绩应部分归功于中国科学界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世界期刊论文数量的自然增长。② 论文的影响力亟待提高。随着研究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却有微降,始终没 有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解决办法之一是鼓励中国心理学家走出去,多开展国际合 作,而国内机构间的合作并不能提高心理学论文的影响力。

作者:卫垌忻第2篇:论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 我国对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成就颇大。对于理论心理学陷入 的困境,在做到保持传统研究的同时,还应多做些被其他心理学科忽略掉的协调 工作。促进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并有效将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 究。做好国内心理学和国外心理学、心理学和社会民众、心理学和临近学科之间 的桥梁,并且在此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所在,拓宽生存空间和实践领域。

一、理论心理学的概念 理论心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就作为选修课,进入了清华大学的课堂, 数代研究者对心理学理论上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

1、理论心理学的概念性质 理论心理学,它是从非经验角度出发。理论心理学一般使用多种思维 理论方式对人类的心理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分析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并 从理论心理学范畴来看,理论心理学包含了实体理论、元理论这两大方面。元理 论是理论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理论部分,是对理论心理学含义的高度概括,更是 适用于心理学实际理论和心理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法。实体理论不同 于元理论,实体理论主要分析对象一般是比较特殊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心理科学 的整体范畴。简单来说,元理论是相对抽象的心理辨别方式,实体理论是依照实 力相关推理而得出的逻辑思维方式。

2、理论心理学的功能 理论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试验心理学等将试验观察作为基本方法的 实证心理学及实证学科不同,理论心理学偏向于使用理论思维。从理论心理学的 性质上来讲,理论心理学并非是经验型的学科。相比于经验型学科可以依照实际 经验得出结论,理论心理学更就有不确定性。但是理论心理学和经验学科可以根 据各自具有的特点相互结融合,理论心理学为经验学科提供理论知识,经验学科 为理论心理学提供实际经验。理论心理学根据其本质可以提出猜想和假设,这种 功能能够为实验心理学提供相关的研究课题。理论心理学还可以利用逻辑分析的 方法理论概念的真实性。由此可见,理论心理学不属于学科理论的性质还能够为 其他类型的心理学带来很大帮助。理论心理学除了上述几点的功能之外,还有很 多其他功能,例如抽象功能和综合功能。二、理论心理学的困境 1、理论心理学渐渐走弱 理论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国际上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人文主义 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影响着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在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的一段时期, 各个学科都逐渐与哲学理论脱离,演变为相对独立的学科。所以科学精神成为这 一时期的主流精神。由此也滋生了科学心理学,并且日趋主流。而理论心理学则 几近消亡,被时代边缘化。此后两次世界大战给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带来打击,使 社会各界开始反思科学的实际意义。科学不光要有技术支持还需要人文精神进行 引导。后来,人文精神短暂复兴缓解了理论心理学的艰难局面,但随着人文精神 发展以及理论研究者的深度批判,理论心理学在国际上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而我们国家理论心理学原本就发展缓慢,在加上严峻的社会发展环境, 使我国理论心理学难以取得进步。

2、原创性缺失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环境制约,理论心理学在我国发展可以用“步履维 艰”来形容。鉴于理论心理学是从其他国家引用而来,导致我国理论心理学发展 时期还被认为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所以国内一部分心理学家为了将国内心理学 和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区分开来,有意将马克思哲学作为心理学的基础,对心理学 的整个基本理论展开了声势浩大、具有原创性的澄清和反思。由此就完全可以说, 最先在中国发展的心理学领域是理论心理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 高,科研设施进步和大批留学海外人士,使国内心理学和国家接轨。其发展迅速 超越了理论心理学。因此,在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上,再次呈现边缘化事态,他的 原创性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3、自我定位不准确 纵观理论心理学发展,理论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原创性。但 究其根源,是对自身没有恰当的定位导致于此。理论心理学注重元理论的研究, 过分夸大自身对其他学科的重要作用,导致没有对重要领域进行探究,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严重缩小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因此,理论心理学在中国的实践领域还 有待扩大,功能还应恰当定位。

三、扩大理论心理学的实践领域想要走出理论心理学的困境,需要改变其职能,开拓它的实践领域和 生存空间。

1、对核心元理论进行研究 元理论的研究是对理论心理学进行研究的主要领域,也是其核心领域。

在传统元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还应表现出心理学对其研究的促进作用,并恰当 定位其功能。

2、协助研究实验心理学 在国际发展中,理论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在研究方面有过长达数十年 的争辩。理论心理学曾对实验心理学有过严厉的指责,譬如:实验条件的严格控 制会远离真实情景等。从客观上来讲,这些指责也有一定道理。但实验心理学的 研究人员往往会觉得两者并没有站在同一平台上讨论问题。其实,理论和实验都 是心理学的支柱,两者可以组建各自的研究团队,共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3、在心理学和邻近学科之间搭建桥梁 在学科当中,心理学是门小学科,但却有着独特的地位,很多临近学 科都对理论心理学有着强劲的需求。如:教育学常常将心理学作为一项基础理论, 哲学中也常常引用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因此,搭建桥梁使其与邻近学科相互配合、 共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领域。

4、在心理学和社会大众之间搭建桥梁 目前,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社会实践上尚且没有应有的位置。但是理 论心理学关注社会实践是其必要任务,同时也是理论心理学的主要实践领域。一 方面,理论心理学能够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另一方面,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 和社会大众之间的“传话人”。

5、打造国内外之间心理学文化的桥梁 在心理学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国内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都是 多元化心理学中的一元。因此,在国内外心理学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有着深远的发 展意义。本文拓展了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理论心理学面 临困境的多种原因。指出其主要及根本原因,并分析了它的解决办法。希望此文 可以帮助理论心理学拓宽实践领域,推进其发展。

作者:朱奕达 第3篇: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 会会议纪要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于4 月20日~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 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承办,来自2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及 出版单位共计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之最。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 员会主任叶浩生教授致开幕词,强调在后经验主义时代里,理论不再是经验实证 研究后的归纳与整理,它依赖于经验事实,不再独立存在,也没有必然的普遍意 义,这种视角的转换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主动应对 新的形势,本次年会的主题定位为“走向未来的理论心理学”,学术交流主要围绕 着心理学元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外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心理学的具体 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问题展开。在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叶浩生教授就社会建构 论与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表了深刻的见解,认为在后经验主义时代,尤其是在社 会建构论者的眼中,知识并非对“实在”的摹写,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协 商与建构,理论不再是对事实的描述或事实之间关系的解释,而是对观察到的事 实、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积极的筛选,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中进行的创新与创造。理 论不能摆脱建构者的价值观,脱离不了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必须与社会需 要相契合,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作为心理学家使用的话语,象语言一样具 有行动的特征,本身具有实践的功能,可以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变革。因此,理论 与实践一体,“好的理论更实践,好的实践更理论”。后经验主义时代对理论的理 解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对理论研究的重视,为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奠 定了基础。

除叶浩生教授外,还有六位教授与博士作了大会的主题报告。北京大 学王登峰教授在其十多年专业研究所建构的中国人人格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论上的探讨”的发言,认为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 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与西方对人性的看法 存在着重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南京师范大学汪凤炎教授 在详细评析了包括埃里克森、斯腾伯格等中外经典智慧理论的优缺点之后,认为 智慧是个体经由练习或经验习得的一种新颖、高效、巧妙、准确与合乎伦理规范 地解决复杂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能力,有“物慧”与“德慧”之分,并针对这两种智慧 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培养途径。台湾辅仁大学夏林清教授以台湾为例,通过 对其本人1978年至今开展的多项心理教育介入方法的社会实践方案的介绍,为填 平心理学中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解决途径。湖南师范大学谢立平 博士代表着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生力量,详细地介绍了心理学中元分析方法的兴 起背景、具体操作步骤及适合范畴。苏州大学彭彦琴副教授阐述了中国人文主义 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线索,认为中国传统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是以科学主义为主 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从心理及精神 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 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 义,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

湛江师范学院郑荣双教授在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心理学研究同 样存在着形而上学世界的、科学世界的与生活世界的三种形态心理学,并介绍了 其具体概念及相互关系,其观点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原创性。

在大会报告之后,本届年还专门分六个小组在三个时段作了分组报告 与讨论。俞国良教授论述了心理健康视野中的生涯规划,叶一舵教授回顾了中国 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郭斯萍教授从潘菽的心理二分法等出 发探讨了走向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霍涌泉阐述了理论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及其 行动模式,总计约有40位教师与研究生代表分别就当前理论心理学及心理学史的 一些热点问题展开,展示了他们在自己研究领域近年来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反 映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与会没有主题 发言的其他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大家围绕着学术 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平等的学术交流,又有激烈的思想交锋,智慧的 火花时有迸发,整个会场既有学术会议的庄重,又不失活泼和轻松。

本次年会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七名心理学工作 者。他们从事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是积极投身于心理学实践的实践者。

他们坚持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用影像及相对常识化的语言呈现 着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多位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或小组发言,大会还专门 提供了场所,放映了他们及其学生对失业的性工作者、遭遇医院拆迁的麻风病患者进行心理学研究时的录像,还抽出两个晚上的时间让大陆与台湾的心理学工作 者进行互动与交流,这不仅增进了两岸心理学研究者之间的友谊,还使两岸学者 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彼此不同的研究主题与研究风格,为双方心理学的研究提供 了诸多的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为了鼓励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投身于理论心 理学与心理学史的研究,首次设置了优秀研究生研究论文的评选与颁奖议程。在 数十篇提交的论文中,经过年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筛选,评选出七篇优秀 作者:丁道群 杨文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