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银行总结 >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的探讨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的探讨

来源:银行总结 时间:2019-10-07 07:58:44 点击: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的探讨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的探讨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群体能否树立 正确的信仰,不仅直接关系到本人的前途及学校的办学方向, 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因此,帮助 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任务,努力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 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呈现的新特点 (一)信仰虚无化 据一项对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显示,有2.5%的大学生表示 自己没有信仰,对有无信仰表示“无所谓”的态度。

(二)信仰实用化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相信 “金钱至上”“权力万能”,更多地崇拜与追求能直接给自 己带来实惠的东西。

(三)信仰盲目化 少数大学生对事物与问题的认识简单化,一味跟风与盲 从,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出现,他们 往往缺乏思考与独立的见解,更多的是“转发”“支持”“顶” 等表面化、情绪化的行为。

(四)信仰多元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 激荡,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等各种观点扑面而来,使 得部分青年学生无所适从,不同个性特征与生活背景的学生 有着不同的选择与认识,形成了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的现状。

二、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与精神活动,“信,即信 奉、相信;
仰,即仰慕、敬仰。一般人认为,信仰是人们对 某种主义,价值理想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 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 准则和态度,它寄托着人的精神的最高眷注和关怀”。

[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 步、文明的演进,信仰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图腾、巫术、 宗教、神秘精神、绝对理念、科技理性、金钱、权力等都曾 为人类所信仰、膜拜,给人们的心灵以慰藉,为人们的行动 提供动力。但不同的信仰对象为人们提供慰藉与动力的方式 与结果是不同的,有的以虚妄的方式使人们精神得到暂时的 满足,是一种精神鸦片;
有的以无限制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为导向,使人沉沦;
有的以追求某种绝对的真理为任务,给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 思主义信仰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 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仅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 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 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2]之所以 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 大变革,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 革命性的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以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科学地分析了资本 主义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规律,对“自然之谜”和“历史之谜”都给予了科学的回 答与解读。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改革、建设的 各个阶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与辉煌的成就,产生了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指导思想、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 心,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研究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 主阵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不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样一个尴 尬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作为思政 课教师必须摈弃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而要直面现实, 充满时代感,将理论讲透,用活生生的史料、大量鲜活的案 例、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一纲一本”相对抽象的教材 理论语言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活生生的教学语言,扎实 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入脑、入心。通过课堂教学让大学生 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自己 的真学、真懂、真用促进青年学生的真学、真懂、真用,坚 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三)遵循规律,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检 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样 如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空洞的说教,积极运用大学生喜 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让大学生在实 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可以通过深化大学生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和 专业实习,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整合资源,以“大学生素质 拓展计划”为抓手,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和专业特点,开展“有 内涵、 有特色 、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的社会实践活 动,避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出现“搭个台、照个相 、 吃个饭、盖个章”的现象。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导青年学 生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出正确的思想和信念,增强其对马克思 主义的认知和认同。

(四)注重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 (五)拓展阵地,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平台,突出文化 育人 大学生信仰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文化是民 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广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 教育、创造、导向、凝聚、控制等重要功能,大力加强审美 教育;
开展活动时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 专业的优势,实现人文与科学精神兼备,规范与个性共存;

加强引导,把握方向,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教育 管理工作的辩证关系,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得益彰;
挖掘载体,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开展多层次、多 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创新形式,突出特色,通 过各种途径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要抓好社团建设,形 成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 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已日益渗 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因此,要顺应形势,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团学工作网站,使校 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要善于使用新媒体开展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微博已经成为联系、服务、引导青年 的新途径、新载体,高校团学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潮 流脉搏,搭建和运营好这一平台。可以采用青年喜爱的语言 方式开展微博话题讨论、微访谈、微博投票等新颖多样的主 题活动,使之成为主流声音的传播阵地、青年学生心灵沟通 的桥梁、集体精神的温馨家园和广大师生的交流平台。总而 言之,通过不断拓展阵地,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平台,突出 文化育人,在学校形成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在学校的传播。

(六)促成合力,构建多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网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 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 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 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起来。”[3]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 统工程,家庭是基础平台,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舞台。

当前,应结合各种教育资源,营造全方位的立体教育体系, 发挥利用教育合力,积极构建多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 育网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