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农村留守问题儿童教育论文(共2篇)_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农村留守问题儿童教育论文(共2篇)_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11-08 07:55:09 点击:

农村留守问题儿童教育论文(共2篇)

农村留守问题儿童教育论文(共2篇) 第1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社会背景 我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程度等是留守儿童教育问 题产生的重要社会影响因素,是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所依存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在这样一个社会政治背景之下展开。因而,留守儿 童教育研究首先应该从我们国家最本质的社会结构和政策体制入手,为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的解决探寻政策制度关怀。在国家宏观的政治背景之下,从国家社会结 构及政策体制的高度着手,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尤其是各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是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最显著的经济因素,各城市自身教育经费投入多少取决于各城 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城市对各 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受区域因素的限制,有些农民 工往往不放心将子女远送其他城区上学,而宁愿选择将孩子留守在农村上学。我 国各城市这样有限的经济发展水平便是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面临的宏观经济背景, 我们需要立足于这样一个经济背景,去深思该背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从而 努力将经济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文化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除了上述所分析的政治、经济等这样的宏观 社会因素外,还有我国几千年来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因素从 宏观上可以粗略的分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我国各地 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等几个大的方面。但是,在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这样的 分类排列在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的穿插,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制度文化背景和家庭文 化背景这两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展开论述。

2.1制度文化背景 制度文化背景主要是指根据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国情 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学校教育制度等制度文化因素。制度文化影响因素既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客观外因,又是留守儿童教育研 究的宏观社会文化背景。

随着父母进城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 父母贴切的关爱与呵护,本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耍赖的年龄却不得不寄养于亲戚 家或是与祖辈一起相伴生活;
本该是受父母引导熏陶的年纪却只能借助于通讯工 具才能聆听到父母的声音,失去本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监护。这样的生活状 态,使得留守儿童问题重重,不仅生活上面临诸多心理、情绪问题,学业上更是 障碍重重。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进步,日益凸显的 留守儿童发展问题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同时不要忽视国民的 生存现状,尤其是孩子的生存状况。所以,我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应侧重于保障国 民的经济水平,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努力 完善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制度,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像所有城市儿童一样,享 受到应有的、优质的教育关怀和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教育制度既受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又受社会教育观念的影 响。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 养年限、管理体制等,各级各类学校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制度最核心的 体现。学校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担负着培养人成人成才的伟大使命,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由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 好的家庭关怀和家庭教育,他们的情感和心智较非留守儿童来说更为敏感脆弱, 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最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组织 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农村学校普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不仅基础设施较 差,而且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使得学校更难兼顾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做为最直接影响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其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 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牵动到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尤其是各学校教师所秉持的 教育理念及学校教育制度体制下的学校管理体制等因素更是从思想和制度层面 的高度决定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牵引着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重心。因此,留 守儿童教育研究除了要透彻把握当下留守儿童教育所处的宏观制度文化背景,也 要了解学校及教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等微观思想文化因素,这样留守儿童教育研 究才会更加全面、科学,能更好地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2.2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文化背景的核心是家庭文化观念,而家庭文化观念又主要体现在 家庭教育观念上,可以说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文化观念的核心。家庭教育是儿童 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观的良莠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对 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和今后的发展状况。留守儿童对待学业的态度和学习行为, 深受各自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当下,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观对留守儿童教 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缺失导致选择失衡,认为为孩 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比关注子女的教育更重要;
二是教育理念的偏差,认为读 书无用。家庭教育理念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被留守 于农村的孩子们,由于其代为监护的监护人自身教育水平有限,又或者是只以保 障这些孩子们的温饱及安全等生活问题为主,忽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使得留 守儿童在学业上遇到困惑时难以得到及时的解答,从而慢慢丧失对学业的兴趣。

尤其是在许多隔代监护,这使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学业上面临更多 的先天性障碍。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必须重视农村群体这样的思想观念,及时进行 深度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匡正这一偏激观念,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 的思想教育观念“重归正途”。留守家庭的家庭文化观念是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产生 时所无法忽视的思想文化背景,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字数:1111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年2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3以媒体和社会导向作为研究的焦点 媒体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明镜,总是能较好的揭露各类社会现象和社会 问题。在媒体导向的推动下,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吸引了诸多研究者们的研究目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留守儿童学业 不良和学校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学业不良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如留守儿童的亲 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等,而其中最直接、最客观的原因当属农村学校条件 恶劣,无法为留守儿童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教育关怀和教育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 的留守儿童厌学、失学、辍学,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过早地步入社会,甚至有些留 守儿童游荡于社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媒体对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进 行曝光,使得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有些 社会人士开始对留守儿童捐资捐物,慈善企业家对一些留守儿童学校进行投资建 设,学术界也开始着力关注和研究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研究者们不仅从家 庭教育、学校现状和社会支持这样的宏观角度去分析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和学校教 育问题,也能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留守儿童的性别、性格特征、智力发展水平,留守儿童的学业求助模式等具体微观方面分析留 守儿童学业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丰富了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

媒体导向与社会导向一样能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群体, 吸引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丰富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

但是,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能总是以媒体的关注点为研究焦点,理论研 究应该着眼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本质,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真正从国家的制度层面、经济层面 以及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渊源入手,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把握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本质,从根源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而不再只是浮于表面, 以媒体和社会的焦点作为我们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媒体的导向性固然能够带领我 们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问题,但这样就问题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最无力的,儿童的教育是不能重来的,有时候亡羊补牢亦为时晚矣,所以,对于 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我们更应该把握住问题的核心。从问题的本质入手进行科 学、深入地研究,以期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 略,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第2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 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以下简称留守儿童)的数量进一步扩大。这些 留守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缺少家庭教育的关怀,因此对现有的教育特别 是基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学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找到并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 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对X省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实地 调研了53所农村中小学对370余名教师、近90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问卷调 查;
对近60余名教师、130余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一、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概述 2012-2013学年初,X省义务教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占全省农村在校 学生总数的6.96%,其中小学占66.2%;
初中占33.8%。总体规模上,X省义务教 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在小学和初中分布较为均匀。在义务教育适龄留守儿童入 学率中,小学基本上趋于100%;
初中相对要低一些,保持在98%左右。

1.留守儿童在X省各县市普遍存在,但地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从2012-2013学年初,X省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各地区分布情况看,留 守儿童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地区有5个,占地区总数的50%。留守儿童数量最少的 地区只有2947人,与留守儿童最多的地区(16069人)相差5倍之多。Y地区虽然 留守儿童数位居X省第二位,但其所占农村在校生比例却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为 17.28%,在全省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大量出国劳务带来的,不仅体现出留守 儿童数量大、比例高,而且留守期长,短则4-6年,长则需要7-8年,甚至反复留 守。可见,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也要考虑区域特殊性的差异。

2.在年度变化趋势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从X省2009-2012学年4年的 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数量的变化来看,虽然增幅不大,平均年增幅 仅为4%,但逐年增长的态势是明显的,特别是最近一年,增幅达到了8.9%。对 2012-2013学年初义务教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占农村在校生比例排序前五名的 5个地区2009到2012学年比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5个地区的曲线虽稍有波动, 但整体都是递增的,说明留守儿童群体在学校中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提醒我们 不仅要做好应对当前留守儿童在教育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要不断加大工 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以面对不断扩大的群体规模所带来的更大压力。

3.在年龄结构(年级结构)上,基本呈均匀分布;
男女比例上,男生 要略多于女生。从X省2012-2013学年初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留守儿童年级分布来看, 一至九年级人数分布曲线变化相对平缓,表明各年级留守儿童数相差不大。通过 调研发现,各年级留守儿童中,男生数普遍多于女生,男生占留守儿童总数比例 的58.8%,女生占总数比例的41.2%。

4.监护上,近半数留守儿童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
生活上,近70%留 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从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看,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 约占1/3,父亲外出打工的约占一半,母亲外出打工的约占1/6。留守儿童父母外 出务工后,半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家长占53%,有近10%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 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 37%。从监护情况看,留守儿童中不能与父母一方生活的孩子占总数的43.2%。

这一部分孩子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心理及情感问题隐患大。长期的单亲监 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其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 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思想变化,对孩子心理的 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70%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生活问题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5.80%左右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调研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或偏下,学习成绩排位在班级前10名的留守儿童仅占15%。

从问卷情况看,有的孩子看到父母没有多大文化也能赚钱养家,直接导致留守儿 童思想中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产生,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追求下 降。调研中了解到,不少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自觉性不强。有32%的留守 儿童不喜欢上学,45%对读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有25%能够明确学习目 的。在学习中,他们最苦恼的事是作业没弄懂、不知道该问谁;
缺乏必要的课外 辅导,在学习遇到困难后无法解决;
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信心。通过调查我们 发现,仅有10%的监护人能够与老师联系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有 53%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学校召开的家长会;
有13%的监护人能对孩子进行简单 的学业辅导,但不能长期坚持。同时,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有的学校 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一些图书和娱乐器材,如电视、影碟机等,丰富了 这些孩子的业余生活,但是多数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6.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差,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对6个镇区和乡村的 不完全统计,在校寄宿留守儿童占在校留守儿童的比例,最高为44.8%,最低为 7.2%,平均为23.9%。调研中我们看到,虽然近几年各地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 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缓解了部分留守儿童寄宿要求,但多数寄宿学校条件简 陋、管理人员匮乏,不能满足寄宿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方面的正常需要。因 此,一些学校周围布满了各种各样个体开办的寄托班,几十平的居民家中,拥挤 地居住着十几名留守儿童,不仅饮食卫生条件差,安全更是无保障。公安部门统 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寄宿 的留守女童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还不够。一是缺乏对留守 儿童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只有文件要求,缺少具体的执行措施,资源条块分 割严重,无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做好留守儿童的教 育工作。二是投入不足,对农村中小学建设,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资金根 本无力保障。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配备和建设上也不能满足现有的和正在不断 增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涉及部门众多,还 需要政府统筹,特别是农村乡镇政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育系统中,还需要一定资金的保障和人力的配备。政府对留守儿 童的关注是随着留守儿童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凸显之后才逐渐开始的。虽然采 取了一定的措施缓解或消解一部分的问题,但受现有条件和经济的制约以及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影响,还没有形成常态化模式。

2.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度日渐加大,学校师资有限难堪重负。农村中 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只能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提升。随着留守儿童 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教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承担着较重的工作负荷, 工作内容更加繁杂琐碎。抛去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要照顾留守儿童的学 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安全,而且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 理压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有关 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政策意见,许多农村中小学及当地领导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 措施,为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和生活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社会上也通过各 种媒体和活动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但这些做法还远远不能满足留 守儿童所需要得到的帮助,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甚至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留 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所做出的管理还缺乏针对性,不能 有效地推动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之中。现实中,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学校投入更大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开 展有效的心理教育,来弥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同样也很难有组织地对学生进 行情感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外,留守儿童居住地点相对较远较分散,教师很 难组织起有效的课后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

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仍然难以弥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 子日常学习缺少监督和辅导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不断深入,学习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学习中所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 越多,需要家长在校外的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随着留守儿 童年龄的增长,孩子也需要更多心灵和思想上的启发和疏导,需要家长在身边随 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一些困惑,避免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心理上的阴影,从而影响 留守儿童正常的身心成长。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子女联系的很少,只有 30%的家长能保持与子女不定期的联系,而且联系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的占 65%;
思想道德仅占18%;
人际交往占5%;
人身安全占10%等。可见,家长与留 守儿童长期隔离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对留守儿童关注重心的偏移,对留守 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安全意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隔代监护多以生活照 顾为主,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情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 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人对孩子往往更多的是溺爱。即使父母双方有一方留 在家中,由于要承受双方的家庭及生活负担,对孩子的辅导、督促的力度也会被 大大削弱,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帮扶力量有限。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 建设薄弱,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备,缺少体育、娱乐场所与设备,造成学生课余时 间能够从事的娱乐活动较少。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很多留 守儿童出没于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这些孩子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 甚至对其身心成长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 成社会共识。教育和妇联等相关组织对留守儿童帮扶力量有限,在争取社会爱心 机构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存在缺失。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带来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挫 伤了留守儿童家庭供孩子念书的积极性,很多农民认为让孩子学有所成,挤入上 层社会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因而对孩子在校学习听之任之,留守儿童自身 也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路径 1.加强政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并通过政策加以保障。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现实而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由政府统筹协调各方 资源,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各 自的职能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推进留守 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把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2.政府要保障按农村义务教育规模标准所需进行经费投入,并优化投 入结构。当前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留守 儿童的教育质量。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 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确保基础教育经费的增长。只有教育经费到 位,学校才能快捷有效地实行各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做好农村 留守儿童专项工程的资金配套工作,加大市(县)财政教育投入比例。要充分利 用有限教育投入资金,加大农村基础建设较弱学校的建设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的 学习和生活环境。

3.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留守儿童 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度,是集中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 的有效形式,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根本 上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中的生活困难。此外,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寄 宿软件的建设,配备专门的师资,规范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指导和及时的心理疏导。

4.建立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留守 儿童教育需要专门的师资,因此要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村中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优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及留 守儿童教育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5.完善教师与留守儿童教育的帮扶机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师是 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 校要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关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情况, 建立学校与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重点帮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 理有异常、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

6.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提供及时有 效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 长及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 法,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明确留守儿 童监护和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引导农村家长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孩子的 关系,切实担负起第一监护人的责任,给予孩子们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更多 的关注。

7.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和救助工作。针对家庭条件较困难的留守儿 童,在经费投入、住宿生补助、贫困生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争取社会爱心 机构的友情帮扶,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和法律服务等。组织心理教育专家和 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 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