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 家庭教育短文分享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 家庭教育短文分享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09-12 08:19:44 点击: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谈家庭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连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给下一代造成压力,那么,有心 理负担不仅是孩子必然的结果。更是造成孩子心灵扭曲处事极端的重要因素。这 是我去年总结出的一句话。也说明了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是何其的糟糕。

我虽没结婚,但常听人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父亲曾对我说过 这样一句话:“我们再多的努力只希望我能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上轻 松幸福的生活。”我想这也是天下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可怜天下父母心。我 很感动,也很感恩,真的,自从我到重庆读书,家里负担一下子加重。对于我们 农村来说,这种压力犹如巨石重重的压在肩上,但我父母还是把这沉重的巨石扛 了起来一直持续到我毕业。说明了父母希望我们能出头的决心。然而,就是这样 的决心使很多父母只看到我们做事情的结果忽视了我们做事情的过程。并没有从 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一些孩子宁愿把问题的原因憋在肚子里也不会和父母 沟通。这就有了代沟。使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导致一些孩子叛逆, 严重的可能还会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比如,离家出走或在网吧 呆上几天不回家等等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

有人说家庭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孩子要进行 适当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我很赞同。何谓适当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孩子鼓励,在适 当的时间给孩子一定的压力。何谓合理教孩子的文化要合理,方法要合理。当然 这仅仅只是我的片面的推敲,家庭教育在中国仍需家长们总结加以思考。用最有 效的最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下一代。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家庭塑造人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小鹿 从小与几只小狗作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人带它重返 自然、回归森林。不久,它将凶猛的猎犬看作朋友而惨遭恶运。自然界普遍存在 一种印刻效应,即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 出身地去产卵。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 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个性出生时是一张白纸,五岁时已被双亲想当然、胡乱涂鸦到无处可再下笔。一位女性告诉我:“儿时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之事 打我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不想世事难料,我的女儿依旧成了我的 替罪羔羊。看到女儿泪眼汪汪且胆颤心惊,我真感觉是造化弄人”。不妨记住, 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娶了一位二十岁的漂亮媳妇,行为乖巧,深得 大伙喜欢。但她有个怪癖极其怕猫,怕到望猫即逃的地步。住宅院里,本有两户 人家养了猫,一黄一黑,习惯了邀欢取宠,游手好闲。看到那女子避猫时那种风 声鹤戾、草木皆兵的慌乱样,邻居们甚觉好笑,常装猫叫来逗趣她。一晚纳凉, 大家围坐天南海北谈兴正浓。突然“猫呜”一声那只黑猫从天而降,正好掉在这女 子的头上,只听一声惊叫人便倒了。肇事者这才明白玩笑开过了头,急忙送往医 院,守了两天两夜她才从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复原。从此,人们逗她的胆子已不再 有,两只骄傲的猫也被主人送往它乡退避三塞。后来才知这女子的母亲有洁癖, 厌恶一切小动物,从小就经常危言耸听来恐吓她。若干年后,女士虽不再怕猫, 但她的儿子长到十二岁连刚出壳的小鸡都不敢碰,可谓青出于兰。恐吓也许是家 长教育孩子最经常、也是最无赖的杀手锏。使用不当,孩子心灵深处就会留下难 以消除的惊恐体验。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 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身于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崇尚自由、平等 与博爱。她的丈夫却是东北人的后代,夫权意识明显。他们在大学相识、相爱。

恋爱时节,两人尚能平心相容、克己相待。结婚后,角色变了,尘封多年儿时耳 闻目染的陈规陋习似乎顺理成章地来了个借尸还魂。家庭中优先权之争给这段原 本美满的婚姻画了个句号。家庭两个字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华人的心目中都是 至高无尚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和文化沉积,一种荣格笔下的集体 无意识。但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 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 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 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你的孩子一个 好品质,恰恰你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倍受折磨的自悲和自贬。溺爱与苛求 是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两个极点,但遗憾的是这两个极端常相伴而行。教育孩子之 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 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不然,上行下效、承先启后,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关于家庭教育的散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这一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 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 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 在家庭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 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戍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时期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 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 至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岁为性格成热 期;56岁以上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儿童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一至三 岁前为个性萌芽时期;二是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外学者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 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构成 活功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休。同时也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学前 期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个性形成是在 素质、环境、教育统一作用中实现的。素质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 基础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起决定的意义,其中教育在一定 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孩子们自“哇吐”堕地就与家庭息息相关。出生后就会哭、吃 奶,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需要,当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一天天成一长起来,就会 表现出:有的聪明、伶俐、智慧才能出众,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有的形成了较 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就比较任性;有的勇敢、坚强、有毅力,有的胆小、懦弱、 无耐力;有的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的孤僻、无热情和主动性等等各种各样 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在性格形成期奠定 较好的基础,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如果打下了好的基础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 努力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热情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 每位家长不可忽视家庭中教育的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修养。二、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幼儿时期良好性格的形成。众所周知,教育子女 是父母的天职,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 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 响和教育着孩子,当孩子形成了优良的性格将对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就能把 今天的学习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联系起来,自觉的积极的 态度投入学习。从一点来说,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 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的每一瞬间,其实都在教 育着儿童,甚至在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 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 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家长是孩子们特殊的老师,家庭 是孩子们特殊的课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重要。

言,指言教;行,指身教,两者一致,孩子才能学有道理,行有榜样,自然而然 在家庭中的一日生活里受到教育,对孩子良好和不良好的影响是不知不觉中进行 的,这种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的多。有的父母 不懂这个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据资料显示,80%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 育有关,尤其是父母品行不端的, 行为不美的占相当的比例。无数的实践证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 的性格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采取民主型的正确教育态度,孩子表现出活泼大方, 聪明可爱,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性,有坚强的毅力等优良的性格品质;而粗 暴、溺爱的、专制的等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孩子们表现为孤独、任性、依赖的、 自我为中心的等等,由此,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根据性格可塑性的特征,结合孩子 们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严要适度,爱而不溺,循循善诱,因 势利导等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又因性格的可变性, 决定了性格是可以培养的,这就为家长对孩子性格形成教育提供前提。孩子在适 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 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 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 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 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 开朗,而且独立性强。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所以,父母必须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为孩子创设 良好的成一长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孩子们形成良 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通俗的说,就是要“先成人,后成才”。学校 只能教给孩子知识,性格的养成则往往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然而,这样朴素 的道理却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以升学为旨归的功利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孩 子教育的主流。究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产生了误差。于是乎,学 校教育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轻品质培养的不良 倾向。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每个孩子之间天资有高低,成绩有 好坏,家长如果对孩子提出好高骛远的要求,往往会形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方 面会导致孩子抱负水平过高,屡战屡败,使孩子原有的自信心受到负面冲击,以 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太大,动机状态太强,对成败 得失过分看重,形成了过度的焦虑。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才有利于孩子的心 理健康成长,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 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 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 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 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 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真心的呼吁,所有父母对孩子多一点 关怀,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的沟通,让孩子的性格饱满、健康,友爱,让人 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点隔阂,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