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季度总结 > 社会化的主体有哪些 [传媒本质新解传媒即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的主体有哪些 [传媒本质新解传媒即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来源:季度总结 时间:2019-10-24 07:53:24 点击:

传媒本质新解传媒即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传媒本质新解传媒即个人社会化的主体 关于传媒本质的界定,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出发构成 了丰富的探索,本文拟从媒介对社会个体的影响与塑造的角 度,来对媒介的本质进行社会化主体方面的探索,进一步思 考传媒所谓社会化主体的特性及一些发展趋势。

摘 要:
传媒;
本质;
社会化;
主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基 本生存能力和交往技能从何而来?从传播学加以考察,给出 了一个非常简洁的答案“社会化”。由于人类不具备其他动 物的生物性本能,就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获得人格, 甚至一些看起来是生物本能的东西如脾气、竞争意识等,并 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正常一员,这就是“社会化”。本文拟 从媒介对个体的影响与塑造的角度,来对媒介的本质进行社 会学方面的探索。

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 群体中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也称为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目前,人们广泛认可的社会化主体有 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

首先,社会化始于家庭,在家里孩子们学会认识他们是 谁,他们能过和应该期望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应该怎样对待 别人等等。其次,另一个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是现代社会中正 规的学校教育,个人被教之以在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他们所需的技能和态度。最后,同辈群体这个词,指的是有大致 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其形式有邻 居、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它帮助人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 的平等位置,通过相似经历的交流,用共同的方式对事物作 出共同的反应。

以上是早已广泛认可的三种社会化主体形式。然而,目 前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作为社会化过程的主导地位也逐渐 受到了一个新的社会化主体的挑战。现在由于半数以上的家 庭父母双方都在外工作,许多家庭还是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 家庭,因此,儿童花在看电视等媒介接触方面的时间可能比 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致使个人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已 不可避免的介入了媒介的作用,最近这一二十年来,大众媒 介这一新的社会化主体已变得非常有影响了。

一、 电视媒体具有强大的声、光、电优势,光、音是人感知 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途径,在所有的信息传递媒介中,音像 最直观的刺激到人的感官神经并与人的经历互动,进而对人 的认知形成最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电视为思考能上处 于发育中的人提供了简捷的途径,为个体提供了想象世界, 甚至理解世界的模板,进而影响了人的社会化。

今年来,许多传播学者统计了关于接触大众传媒的数 据:98%以上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台电视机,几乎三分之二 的美国家庭不止有一台电视机;
据估计,一个美国高中生毕业的时候,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平均是20000个小时,这个 数字超过了所有花在教室里的时间。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与 媒介接触,甚至超过了其他社会化主体,那么它的力量肯定 是不容忽视的,以下是从媒介社会化的形式中来看看它的特 点:
在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人们是如何习得社会所认同的 行为规范及价值观的?关于这一点艾伯特班都拉提出了“社 会学习论”,他认为,学习可分为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 学习和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两类。显然,在家庭、 学校、同辈群体这样具有人际互动的社会化主体形态中,可 以遵循前一种学习方式;
而媒介影响则属于后一种学习行为。

通过这种学习行为,人们从观察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 作的观念,这一编码信息在以后的场合中成为行为的导向。

在现代社会里,电视和其它媒介是示范的一个重要来源, 或者说,是个人观察学习社会的课堂。个人对媒介内容的模 仿过程可概括如下:个人观察媒介内容,与其中某些角色或 行为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模仿会产生有利的结果, 那么,当这种情景出现时,个人就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 仿行为可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例如:电视节目, 包括广告,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个人可以从电视中得到 许多关于人物、地方和事件的广泛知识,认识医生与律师、 警官与消防员等多种社会角色及其行为。又例如,电视广告 有助于把个人及群体引介为一个消费者的角色,并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社会(比如目前中国的状况)是一个消费取向的 社会。

在某些方面,媒介没有提出完整的行为规范或价值观, 但它强化了由其它社会化主体所教导的价值。同辈群体也许 观看同一个节目,一起讨论,一起外出活动,这样就强化了 群体的团体和价值。当然,大众媒体的社会化角色也不是一 开始就确立了,它是在媒介的日益发展中,特别是电视霸权 地位确立后,才逐渐形成的。

二、 但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从电视中学到的 观念与在家里和学校中所教导的价值观相冲突。例如:一个 人也许从小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那里学到,要出人头地就应 该努力,接受良好教育。相比来说,电视也许会交到他们, 趁着年轻,一个人要尽情享受。价值观本没有好坏之分,但 相对于一个社会所认可的规范而言,就有了正、负之说。

这时,大众媒介就带来了大量的矛盾。但并不是媒介这 个社会化主体才有“毛病”,其他的社会化主体,例如家庭, 在能够达到面对面亲密接触的同时,也因父母缺少明确的训 练而使家庭社会化缺少专业性;
又例如,学校在具有社会控 制、同化和筛选功能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地位、等级分层 的日益严重。传播学者从功能主义和冲突论两个完全不同的 角度考察,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媒介使用对个人社会行为的影响包括利社会行为和反 社会行为,这也就是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化的“正功能”与“负 功能”之说中的一部分。媒介的利社会行为实际上已为我们 广为知晓,但大多数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它正在对我们每一个 人进行着“社会化”。大众媒介不间断的告诉受众这个社会 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它解释来自社会的信息,展示普 通人的生活。这些都使个体在大众传播环境中逐渐习得了使 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特质,这种整合社会的功能,在拉斯韦尔、 赖特等人的著作中都有阐述。

然而,因为人的社会化不是速成的,所以社会化主体的 影响可以说也是终其一生的,因此近几年,多数人更关注的 是,媒介使用对个人的反社会行为影响。个人,特别是儿童, 是以他们周围的人的行为为自己行为的模本的。因此,电视 中宣传暴力的节目是否会导致受众暴力行为的产生,这是最 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又如,媒介通过使文化娱乐性,使公 众的生活庸俗化和琐碎化,这也是目前一个明显的倾向;
我 们还会看到,广告不仅让儿童记住了广告词,更让儿童相信 那就是真的,并让他们以此为证据来对抗父母的权威。

三、 综上所述,大众媒介以其强大的渗透力、视听优势以及 大量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化主体。它具有 一些有害的影响,这是任何一种社会化主体都难以圆满的,但它也有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巨大潜力。

在大众媒介的社会化力量日益强大的过程中,有人提出, 媒介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将家庭学校等社会化主体的大部 分功能取而代之,特别是网络这种实现人与人互动的新媒介 的出现,促使更多的传播学者对媒介社会化力量的单一性产 生忧虑。

虽然这些担心无不道理,但正如电视的出现没有消亡报 纸和广播,而反使它们更加生气勃勃一样,大众媒介的社会 化角色形成,也很难取代其他的社会化主体。事实证明。它 们是各有所长,各具优点的形式,相反有可能彼此借鉴,共 同促进(例如,现在广为尝试的借电视媒体的声、光优势进 行学校教学的形式),以形成更合理的社会化主体形式,这 一点将值得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3. [2]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 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8. [4]黄旦.媒介是谁:对大众媒介社会定位的探讨——兼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社会学框架[J].新闻传播与传播研究, 1997(2).[5]潘晓耕.“补偿网络”:走入传播社会学视野的概念 [J].现代传播,1997(3)(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