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结 > 比较新闻学的现状_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及教学现状论文(共4篇)

比较新闻学的现状_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及教学现状论文(共4篇)

来源:公司总结 时间:2019-11-21 08:34:46 点击:

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及教学现状论文(共4篇)

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及教学现状论文(共4篇) 第1篇: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GDP的增长突飞猛进,伴随着经 济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 新闻的内容也变得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社会中运用的越来越廣泛,许多 在以前被人们所不了解的地方,现在因为网络而变得众所周知。如今的我们生活 在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由于时代的特性这也对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 求新闻能够做到更好地时序性等要求。

一、新闻理论与实践创新之间的关系 因为新的社会环境以及网络对新闻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提出了一个 新的名词“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当代新闻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也是新闻研 究工作的热点问题,无论是新闻的研究工作人员还是从事新闻相关的职场人士, 都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研究。因为网络信息时代对原有的生活方式的冲击,逼迫 新闻产业进行自我转型。传统的新闻产业想要更好的在高速信息时代生存下去就 要改革创新,现在的传统媒体都具有多种传播方式,如音频,视频,互动媒体等。

在高速信息时代的竞争法则下,我国的新闻产业实现了电视,通信,互联网的有 机结合,积极地与世界传媒联系,与世界接轨。我国新闻产业已经实现了对具有 传统垄断性的电视,通信,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使其互相交流,互相交融的优点。

在新的市场面前,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发展和进步。

二、媒体格局变化问题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所赖以生产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人类 社会在近几百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与封建社会相比,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使 得人类的社会有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以日新月异的 改变冲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传统的新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世界 传播媒体的格局,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在传统的媒体产业中,各个传播介质 都是相互独立的,如我们众所周知的英国BBC广播电台,香港邵氏电视电影公司, 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中国的人民日报等,他们的传播媒介各有自 己独有的方式。电视,报纸,广播各代表着不同的行业,但是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媒体们相互融合,使传媒有了全新的定义。在信息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自媒体带来的是舆论形式的改变,舆论有时会对社会产生冲击,这种冲击也不容 忽视,媒体这时要自动承担对舆论的引导和导向,这已不仅仅是产业的需要注意 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如何理解新时代下的媒体成为了重 中之重。

三、媒体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新的信息的时代下,任何事情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而在这时新 闻媒体对舆论的传播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信息时代下,许多信息尤其是 涉及到国家,民族等问题,会受到国民极大地关注,新闻媒体要本着以事实为依 据的原则,为国民提高正确的信息引导和思想指引。对敏感度高的问题要有积极 有效的应对方案。在为国民提高正确的思想信息引导时,还要做到教导国民对信 息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思维,倡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 四、对于新闻产业对国民引导能力的研究 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的传递能力,对国民思想的 教育能力都从侧面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我国的新闻媒体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 情,积极传播具有正能量,正确价值观的信息,积极播报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 如国民经济建设及反腐倡廉的工作进展等。新闻媒体的工作要以党中央的路线方 针为指引,经常播报政府部门的工作动向,使国民积极参与到改革建设中去。对 于国民关注的民生问题也要积极播报,让新闻媒体的所传播的信息为舆论的风向 标,新闻媒体也要积极注意舆论的新动向,将舆论的重点与政府的思想有机的结 合起来,体现新闻媒体在信息中的主动地位。

五、对于新闻媒体的人才培养问题 对于任何的领域来说,人才的培养都非常重要。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实 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竞争的关键所在。新闻产业 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对人才的培养一直受到我国新闻产业所重视。人才的培养 不光在技术上的培养,还有在职业道德上的培养。当今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金 钱主义泛滥,甚至有人提出了金钱至上的口号,这时就需要新闻媒体对人们进行 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而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被错误的价值观所影响,就需 要在人才培养时提高人才的职业道德意识。六、结论 重视新闻媒体的热点问题,可以更好的关注我国的新闻媒体发展,使 新闻行业做好对社会舆论的指导,掌握舆论的规律,积极引导国民的正确价值观, 弘扬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王曼妮 第2篇: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普及,传播专业技能与信息发布权逐渐被 “平权化”,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因而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 时代更为“高精专”的新闻传播人才,国内外新闻院校在实践教学方式方面不断进 行变革。

一、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形式 (一)课程、活动及比赛 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与课外两种形式。我们通过统计国内 外138所新闻院校网站所展示的学生作品项目发现,在国外院校162项作品项目与 中国院校212项作品項目中,占比最大的是课程作品(均超过50%),活动作品 略少于课堂作品(占30%-40%),比赛作品的比例偏小(低于20%)。这说明, 课程实践教学仍是各新闻院校最为普遍的教学形式。课程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拟 态”授课,即通过具体的新闻传播议题模拟媒体工作环境,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新 闻产品的生产;
课外实践教学的形式则更为多样,除了大多数新闻院校要求的校 外实践外(国内院校通常强制要求为一个学期),更鼓励学生结合兴趣参与校内 外实践活动或专业比赛。

(二)学生媒体社团 以兴趣小组、传播内容等原则设立的学生媒体社团,不受课程、年级 与专业方向限制,更利于个人特长发挥,也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容 易出实践成果;
组织得好的社团甚至将其做成品牌工作室,在校内外承接业务。

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大陆开设学生媒体社团的新闻院校比例低于美国院校,且大 大低于中国港、台地区的院校(见图一)。由于是学生自发组织,大多数新闻院 校对媒体社团疏于管理;
而活跃度强、品牌传承度好、存活率高的媒体社团,往往出自于注重社团管理的新闻院校——他们在学院网站建立集中展示平台,或特 辟专区以作社团活动宣传之用。

(三)自办实践媒体 美国实践教学“密苏里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现实的专业机构内实践, 且学院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媒体实践基地。“学院自创办开始,就把创办真正的媒 体(realmedia)作为同教学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举措……通过与真实媒体的 零距离接触尤其是实务操作,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即可在实践中独当一 面。”①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范围很大,连强调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 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也办有学生实践媒体《獾州人先驱报》 (BadgerHernald)和WSUM电台。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见图二),中国大陆与 美国院校自办实践媒体的比例持平,甚至略超过国外总体的水平,可见中国大陆 新闻传播教育较多以“密苏里模式”为范本;
港、台地区院校受此影响则更深。相 较而言,英国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更偏重思辨式教学,鼓励学生的独立性与批 判精神,在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院校比例最低。

从课堂模拟到课外较为松散的社团活动,再发展到有固定名称、固定 生产周期和固定组织架构的媒体机构,无疑,实践教学的较好形式是在真实的媒 体现场完成教学,自办实践媒体应当是较为理想的实践教学方式。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差异性对比 我们对国内外新闻院校采纳实践教学的个案进行具体调查,总结出三 个方面的差异。

(一)媒体社会化程度 根据各高校自办实践媒体的报道议题分析,我们发现媒体的社会化程 度存在较大差距(见图三)。中国大陆多为校园媒体,报道议题集中于校园事件, 受众面较窄。而国外及港台地区多为社区媒体,报道议题排首位的是本地新闻, 校园新闻只是其中的一个报道板块。因而,优秀的自办实践媒体成为社区新闻的 主力报道者,受众面更广。例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所办的KBIA电台的听众 超过4万人,《Vox杂志》网络版每周有2万独立访问量,印刷版周发行量是1万 份。② 注:新闻院校自办实践媒体的总样本量为美国45家,英国6家,加拿大6家,澳新9家,国外总计66家;
中国大陆41家,中国港、台地区33家。

不过国内媒体的社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出现了不少亮点。如北京 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办的微博账号@北大新媒体,以新媒体前沿资讯为特色, 粉丝数目前已近35万,且粉丝群覆盖各大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同名网站的PR值 (全称为PageRank,是谷歌用于测评一个网页“重要性”的一种方法,7到10级表 明网站非常受欢迎)为7级,其社会影响力与中型专业媒体不相上下。又如,中 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青春报》因对新闻热点的跟踪使其广受好评, 同名微信订阅号推送的记者采访手记的媒体转载率极高,像《归来》电影专题中 的专访作家严歌苓、对话报道“文姚恋”的记者卓伟等的媒体转载率就较高。③ (二)媒体融合趋势 为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发展,各新闻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即新闻传播教育因应媒介融合的新形势,遵循博雅教育的 理念,打破原有的以媒介形态为特征的学科壁垒,用带有媒介普遍规律的知识点 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④尽管许多新闻院校仍按照传统专业方向设置 课程体系,但在实践教学环节却越来越普遍要求学生具有跨媒体的工作能力。我 们统计了各新闻院校所开通的学生全媒体作品平台,发现这部分高校所占的中国 大陆相关高校比例与美国比例相当,稍低于港台地区水平(见图一)。

具体而言,中国大陆新闻院校大多以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心为依托建 构全媒体平台的实践工作坊,以此培养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学院是国内跨媒体实践教学的范本。2005年学院自办跨媒体实践平台“接力传媒”, 下辖报纸、网站、广播电视与广告工作坊等;
2008年开设跨媒体实践课程,要求 学生两个学期不能选择同一个专业教师开设的工作坊,以此保证学生可以在不同 领域进行实践锻炼。

与之对照,国外院校的媒体融合实践更为先锋,通过强化新媒体技能 以实现更广和更多类型媒体的融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的 “媒体沙盒”(MediaSandbox),是集电影艺术、新闻、广告和游戏开发于一体的 跨媒体整合项目,要求学生额外掌握图表设计、网页设计、App开发、视觉传播、 3D动画等新媒体技能;
其学生作品按照传播内容表现形式分为信息制图、摄影、 网页设计、视频、平面设计与电子游戏设计等六大平台,融合特色更为鲜明。⑤ (三)新媒体转型开发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国外自办实践媒体同其他社会媒体一样,很早就 开始向新媒体转型,比如报纸网站已经发展成形,印刷版发行量相对在萎缩,因 而国外自办实践媒体的类型以网站和广播电台居多;
而中国大陆自办实践媒体稍 滞后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报刊等传统媒体仍占较大比重(见表一)。但印刷 成本高涨、受众流失及出版周期延长等传播环境的变迁,依然会冲击校园媒体的 生存。那么,利用社交平台推广媒体品牌和报道内容,不失为校园媒体应对新媒 体挑战和扩展受众群体的有效路径。经统计,中国大陆有18所新闻院校共创办了 41家实践媒体,其中16家实践媒体开设了24个同名微博公众账号或微信订阅号。

这些同名账号在社交网站的表现相当活跃,发布频次远远超出其依托的原有媒体, 突破了传统媒体有限的报道容量。

三、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大陆实践教学的新转机 中国大陆新闻院校实践教学在以上三方面与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差距, 部分是因为客观办学条件不足造成的。中国大陆无法完全复制国外或港、台地区 模式,特别是对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都无法与“985”综合型大学相比的普通院校 而言。但媒介融合时代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转机,有利于提升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 水平。

首先,以网络平台整合全媒体实践,降低自办媒体成本。对于起步较 晚的新闻院校而言,开展实践教学的首选媒体是网站。因为高校的网络服务平台 一般是免费的,新闻院校搭载校园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建立小而全的全媒体实践管 理平台,更适用于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背包记者”。例如,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自办媒体“龙新网”,下辖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四家媒体,是全系学生的课余 实践媒体。而龙新网作为统一管理平台,除了推送四家媒体的新闻产品外,还承 担收集学生作业、师生互动教学以及整合教学资源的功能。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 由于学生实践是学业要求,除了少量印刷成本外,龙新网的运营成本极低。另外, 媒体实践平台既展现了学生风采,又发挥了宣传功能,利于吸引优秀生源和推荐 学生就业。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让学生媒体得以走出校园。过去学生媒体的社会 化程度低,是因为热点事件的采访资源被社会媒体垄断,学生难以获取采访机会。

社交媒体平台发展之后,人际关系被分享,采访资源不再遥不可及。通过社交媒 体建立和积累有效的人脉渠道,遇到热点事件就可以快速顺藤摸瓜联系到采访对 象。例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春报》的报道经常追访热点新闻的媒体报道者,而每一个媒体报道者都拥有一个“朋友圈”;
通过不断采访媒体报道者,抓取其各 個“朋友圈”内的关键人物,就可以获取严歌苓、卓伟等的联系方式。

最后,新媒体加强了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使整个新闻传播学的教育生 态更健康。通过对全球新闻院校网站的调研,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其在 新媒体平台的自我传播,高校网站的功能朝着服务教学、交流资源、形象宣传等 多元化发展。新媒体成为高校相互了解办学特色、相互学习教学经验的第一窗口, 有些实践新媒体也为校际优秀生源交换开辟了新渠道。比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 计学院曾与财新网合作开设过一个学生新闻博客“胡舒立·我们网”,该网站大量 的博文征集自全国及海内外高校不同专业的学子,长期表现优秀的学子还获得了 去“财新传媒”等一流媒体实习的机会。⑥当今,新闻传播学教育重视培养复合型 人才,许多学校鼓励学生至少具备一门其他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中国政法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要求学生必修法学基础课程,同时也向全校其他院系学生开放 新闻专业辅修课程,但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口径仍局限在校内。“我们网”利用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将培养口径扩展至海内外各高校各专业,这实际上是有利于中 山大学吸纳优秀生源的。从长远看,如果各新闻院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放更多的 实践教学,新闻传播教育的行业交流必然会得到加强,是利于整个教育环境改善 的。

四、中国大陆新闻院系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记者身份问题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报道社会议题,必然会面临采访对象对其身份进行 认定的问题。由于学生正处于职业培训之中,并不具备完备的记者资质;
如果学 生及指导教师对其身份的认定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报道结果的负面影响。

美国新闻实践教育中就发生过一宗关于学生身份的伦理案件。西北大 学梅迪尔新闻学院1999年曾成立一个由大卫·普罗泰斯(DavidProtess)教授指导 的调查新闻项目“无辜计划”(InnocenceProject),重新调查伊利诺伊州谋杀案中 是否有人被误判。这个项目帮助了十多位人士洗冤,并受到媒体广泛盛誉。但 2008-2009年间,在一宗谋杀案的上诉案件中,公诉人批评为此案调查的普罗泰 斯教授和学生违反伦理界限,从而引发了检察机关与普罗泰斯教授及西北大学之 间一场复杂的官司,也引起了公众对学生采访伦理问题的关注。美国《西北日报》 (DailyNorthwestern)的一篇报道揭露调查案件的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身份:有 位学生假扮公职人员获取涉案证人的信息;
有些人轻描淡写地说他们“只是学生”,希望提供信息的人们认为他们所说的不会对司法程序产生影响;
有些学生甚至与 证人结交,试图接近他们并取得信息。这些调查手段都违背了记者职业道德规范。

此外,“无辜计划”调查所取得的信息是免费提供给辩方律师的,但没有提供给公 诉方。因此学生们更像是替辩方翻案,而不像记者,这也有悖于新闻报道的公正 客观原则。最终,西北大学撤销了普罗泰斯教授作为调查性报道课程教师的资格, 声称在学校管理层及其律师看来其行为已僭越了身份。

西北大学“无辜计划”之争为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提供了警告——社会 对学生记者的身份要求与普通记者一样。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超前于职业技 能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让实践教学对社会产生贡献。

(二)自办媒体的属性问题 国内外新闻院校自办实践媒体的模式各有差别,有的是独立商业化的, 有的是半附属的,也有的是完全附属的。自办媒体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 平台,要求自办媒体实现商业盈利会使其丧失教学的公益性。国外某些完全商业 化的学生媒体,也是在获得较好的社会传播效果之后,才逐渐在财政上独立于大 学董事会的。因此,自办媒体更需要教育基金和社会捐助的扶持。

此外,教育部门应当引导社会对学校自办媒体的认可度,包括认可其 记者的采访权、其发表的作品等等。2014年4月30日,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 的一篇毕业设计作品《深圳渔村:远去的故乡》,被深圳晚报从头版头条开始用 了九个版面完整刊载。⑧实际上,学生作品的社会价值不仅有待有眼光的社会媒 体挖掘,而且高校自身也需要积极推动其走向社会。2013年底以来,中宣部、教 育部启动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门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 工作,实行部校共建,今年要基本实现共建工作全覆蓋。有关新闻院校应抓住完 善部校共建机制的契机,一方面与共建部门或单位在实习实践基地方面展开深度 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校园媒体寻求一定的社会扶持。例如,引入社会媒体资 源共建实践媒体,既可以解决高校自办媒体的运营经费问题,又可以为自办媒体 提供丰富的社会报道资源;
而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反哺给社会媒体,是双赢的 合作模式。

五、结语 当今,新老媒体的市场差异格局已经形成,传媒机构对媒体人才的需 求转向具备技术素养、新媒体素养和数据素养的人才,新闻传播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需要以变应变。新闻实践教学的形式、方法需要求新求变,师生之间的 传授关系从单向性向双向性发展,媒体实践教学平台需要从上而下地统筹建构。

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重构,过去完全以学生理论知识为重 心的主观评价方式应当被逐渐取代,应逐渐加入实践作品的社会化客观指标,如 传播效果、商业化潜力等因素。不过也应当注意,新闻实践教学毕竟只是准社会 化的新闻传播活动,应当正确掌握教学评价体系与社会化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 吸纳的评价指标要以培育正确的新闻专业理念为目的,重塑的评价指标仍要适应 教学秩序和规范,特别是要把握好评价指标中的价值导向。

作者:黄金 第3篇: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遭遇瓶颈,传统新 闻学专业大学生不再享有“铁饭碗”,而是面临来自其他专业又略懂媒体技术的同 龄人的激烈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而形成的“媒体+行业”的商业模式,为传统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 机会。新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调研显示,想创业的人达80%,但是真正创业 成功的只有001%。可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自身素质由社会经历、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在 社会实践过程中,鲜少经历社会挫折的大学生群体的抗压能力较弱,加之受传统 思想的影响,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解为单纯是一种从事采、写、编、 排的新闻传播活动,创业精神缺乏,难以适应传媒市场的灵活性和产业环境的多 变性。

2.社会创业氛围缺失 创业的资金、平台、技术、人脉等因素往往影响创业的成败。由于当 下的“媒体+行业”源于一个细分媒体市场,创业机会遍布诸多行业领域中,但对 技术及运作平台的要求较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创业者底子薄、资金短缺,面对 起步阶段艰苦的创业条件,往往缺乏耐心和韧劲。面对前途未知的创业项目,他 们往往会瞻前顾后,止步不前,如此循环,致使创业氛围较差。3.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未能与传媒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教育内容未与新闻学专业 教育有机融合,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和传媒产业创业实践脱节。大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单一的专业理论教育,知识的广度难以得到拓展,限制了 创业精神的发挥,甚至阻碍了其创业实践的脚步。

二、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创业精神是指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实践的思维 操作意识。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辅以学校鼓 励及社会政策支持,多管齐下。

1.将创业教育融入新闻专业教育 高校新闻学专业应实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制订专业教学 计划,开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课程;
鼓励大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 学生知识面;
专业课教学要做到向创业教育方面的延伸,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学生 创业。如在中、外新闻史授课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述传媒业历史人物的创业历程, 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新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2.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加大创业实践力度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搭建校内创业社团信息平台, 由新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经营管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其操作能力;
开拓校外 资源,让学生深入媒体行业,体验媒体生活,把枯燥的学习与生动的实践紧密结 合;
充分利用小学期见习和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开展传媒市场调研活动,借以了 解传媒市场行情,运用媒体思维融资、营销,为创业实践做好全面准备。此外, 高校可以通过和本地媒体的“手拉手”活动,将优秀的新闻学专业大学生输送到对 口的新聞媒体中,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如大连外国语大学和大连半岛晨报社共 建全媒体实训中心,其新闻学专业大学生直接参与《半岛晨报》部分专栏的设计 与编写,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实且直观地感受传媒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为有创业 意向的学生提供宝贵的机会。

3.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广泛的创业平台政府应细化创业保障政策,向小微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大学科 技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开辟相关窗口,建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平台;
举办形式新 颖的创新创业大赛,让新闻学子的创新创业成果走出去,与社会对接;
优化创业 环境,加大创业平台的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作者:于彬 第4篇:浅述我国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开始逐渐 兴起,成为了国民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产业。例如最近几年,社交软件的普及和流 行,网络主播的兴起,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飙升都引导了传媒发展的新模式。高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新闻学产业的重大变革。在这种机遇下。如何能巧妙的运用 相关媒介,大力发展新闻学,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但在这种 挑战中,一些盲目的发展也开始泛滥,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如何整改新闻学发展, 培育优秀的新闻传媒人才,长远的为新闻学提供健康、正能量的动力也成为了人 们的迫切希望。

1新闻学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新闻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高度流畅的全球化社会,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闻的优劣 在传播中对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就以美国大选为例,不管新闻真假,每一次新 闻的爆出都对大选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我国,如何进行新闻 的传播,如何对其内容渠道进行管控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新闻 的传播仿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次热点新闻的兴起,都会在社会上产生一股 浪潮。只不过如何让新闻对社会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不是负面影响是现在最大的问 题。现在流行的新闻大都是娱乐圈的一些风流逸事或一些奇葩的行为,或则是一 些炫富或语出惊人的话,这些新闻的传播使国民的情绪感到浮躁,对社会的发展 有一定冲击。

1.2娱乐化新闻兴起 和传统的时事新闻相比,娱乐化新闻开始后来居上,特别是最近几年, 在追星的狂热浪潮下,新闻媒体不但没有纠正国民这一错误心态,相反还助长这 种行为,大肆宣传这种新闻。特别是为了引得哈韩人群的关注,不顾国家的形象,对韩星进行大肆吹捧,极大影响了国民的国家自豪感。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也快速融入市场。但这种节目的兴起并不是进行文化的创 新和发扬,大部分都是受到产业化的趋势,换句话说,就是经济新闻。

除此之外,针对国民的浮躁心理,并没有大量传统文化媒介的传播, 却兴起了恶搞等一系列的短片,新闻的娱乐化使其在价值观的导向上失去了价值。

1.3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兴起在新闻学的发展中掀起了一场浪潮。相 比传统媒体的文化性,新媒体的文化行为显得不足。例如,在早期网络兴起时, 博客受到很大关注,人们可以在里面发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用自己 的思路去解释真实的事物,有利于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而现在微博代替了博客, 也就说明人们的浮躁心理已经看不了长篇大论,他们喜欢的就是在微博上发一句 牢骚或则浏览一下别人的牢骚,这种新闻的发展成为了情绪的宣泄,失去了文化 的价值。

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球的新闻业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数字化的现代 社会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传统大众媒介的数字化生存和普通公众 对新闻传播的“分享”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2对新闻学发展的思考 2.1加强政府监控 社会上的新闻良莠不齐,不能一概而论。如何才能发扬优秀新闻,摒 弃糟粕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政府监管的重要任务。政府相关部门有能力也 有义务去阻止那些对国民身心价值观有害的新闻,相比之下,对传播我国传统文 化,道德文化,創新文化的新闻进行鼓励和支持。在法律法规上作出相关规定, 对那些腐蚀国民心灵的新闻进行扼杀,避免我国新闻学走向偏向的方向。

2.2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教育 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守 的理论。在进行新闻学的发展中,也要根据我国的新闻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对新闻工作者进行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教育,使其减少社会盲目跟从,认清正确的道路,将新闻事业推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2.3加强新闻人才培养 现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是从传统的新闻工作中直接过度到新媒介的宣 传,还没有摆脱传统新闻传播的习惯,在进行新闻处理和传播中往往不能跟上节 奏,更不要说对现有的新闻格局和基调进行改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新型 新闻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道德文化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防止糟粕新闻的泛滥。其次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来进行新闻学相 关课程的教授,是学生尽快熟悉新闻业务,以便于在较短的时间里投入新闻事业。

最后,要进行全方位的新闻论坛。既然这个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那么新闻 学教育也要进行开放式的教育。不但要和新闻媒介进行交流,还要调用社会资源 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保持新闻人才的时代性。

新闻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风向标,新闻学的良好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国 民的情绪有重大的影响。浮躁的国民情绪需要新闻去纠正,而不是顺从。新闻不 是要顺从国民的意愿,而是应该引领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新闻媒介应该对新闻学 进行思考,反思现在的新闻传播是否符合自己的初衷,而国民更应该对新闻有清 醒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被带动。

作者:张宇航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