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结 >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来源:公司总结 时间:2019-11-19 09:49:09 点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一、“感应”思想 “感应”思想最早出自《周易》,认为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 由相互感应引起的。《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指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 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1世纪。《易传》把《周易》 古经中的经验性的同类相感思想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认为宇宙间所有的同 类事物或同类事物与同类卦象之间由于相互感应而结为一个整体[1]。

17世纪开始,现代物理学中有关各种物理感应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系 列令人瞩目的发现,代表性的理论是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法拉 第于1831年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于1887年发现并被爱因斯坦于1905年正 确解释的“光电效应”等。无论是“万有引力”还是“电磁场”,在物理学中都可以理 解为具有某种特定物理属性的“场”,并以感应的方式发生作用,可以说,“感应” 现象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

从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提出,到现代物理学中一系列物理感应现象 的发现及相关理论的提出,“感应”思想显现了普遍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目前仍然 无法解释的大量自然现象也在经常提醒着人们,自然界可能存在许多尚未被人类 认知的其他形式的“物理场”及相应的感应方式,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量子 纠缠效应”。而对人类尚未认知的其他形式的“物理场”及相应的感应方式的探索, 不仅有助于物理学的进步,也有助于预测学的发展,以地震预测为例,众所周知, 地震预测迄今仍是科技的“软肋”,地震学家提出了许多地震预测方法,然而事实 证明,没有哪种方法能可靠地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地震。从感应学角度看, 人类对大量自然信息的感应和探测能力依然不足,并成为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及 更广义的未来预测学发展的羁绊。

二、“阴阳”思想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道 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

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 六家之首。《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而《鬼谷子》蕴含的 阴阳思想既继承了前人对阴阳创造的成果,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 纵横游说的角度出发,将阴阳之道作为其游说理论之法[2]。《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

而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新发现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其代表就是“反物质”的发现。1928年,狄拉克(DiracPA)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中 的正、负能态解,实质上已预言了正、反费米粒子的对称性与反粒子的存在。1940 年,斯图克尔伯格(StueckelbergEC)和费曼(FeynmanRP)用波函数和费曼图 描述了正、反粒子的产生和湮灭过程,提出反粒子是逆时间方向运动的粒子[4]。

1932年,安德森用磁云室研究宇宙射线时果然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

1955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的张伯伦等人发现了反质子;
1995 年,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发现了反氢原子[5]。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已经 发现了300多种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对存在的。

基于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我们不妨再继续提出两个物理学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自然界是否存在与“万有引力”相对立统一的“万有斥力”?而依 据“阴阳”思想的哲学内涵,即凡事都存在其反面,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物理学家们所 提到的“宇宙大爆炸”现象是否就是“万有斥力”的一种表象呢?另一个问题:时间 是否会在某种条件下“倒流”或“停止”?这也是一个与“阴阳”有关的问题。而从相 对论的角度看,时间具有“相对性”的特征,时间的“长短”和“快慢”都是相对的, 那么,从预测学的角度解读这个问题,发生在未来时空的事件或结果可以利用可 能存在的“时空感应”信息或“阴阳原理”进行预测吗? 三、“因果”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儒、道二家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已有朴素的“因 果”思想。佛教的因果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些固有观念与中国本土的报应观念,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思想,长 期而广泛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6]。

巧合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有类似的因果论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399年)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 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而在西方近代哲学思想中也不乏有关因 果论的思辨。英国经验论者从培根一直到洛克都把因果规律看作是必然的,认为 凡事必有原因,这是为我们的经验所证实的。因果性问题在康德的全部《纯粹理 性批判》中是“最重要而最基本的论证之一”[7]。客观地说,“因果论”不失为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之一。牛顿从落地的 苹果中悟出了“万有引力”的“因”,达尔文从生物进化的痕迹和历史中找到了“自 然选择”的“因”和“适者生存”的“果”。实际上,也正是科学家们对宏观和微观物理 现象所产生的原因的深入思考,才诞生了堪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量子 论”和“相对论”。薛定谔方程就是量子力学中因果关系的体现[8]。在量子力学里 有没有什么别的因果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玻恩曾说,“粒子运动遵循概率定 律,而概率本身按照因果律传播”。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理沦中,著名的有地质 力学和板块理论,前者主要探究诸种构造的力学性质和成因以及构造体系的划 分;
后者则主要探索岩石圈块体的移动和互相间的力学关系以及移动的力源机制 [9]。

展望未来,“因果论”仍然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思考问题的一把钥匙。

产生“万有引力”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时间是什么?时间和空间是怎样关联 的?生命是怎么起源的?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有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为什么 人们以目前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尚不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地震?客观地说,在科学实 验的基础上,“因果论”的哲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是一种科学观,而且也体现在它 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四、“循环”思想 《周易·复》卦的“反复其道”提出了明确的循环论思想,说阴长则阳 消,阳长则阴消,阴阳往来交替消长,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10]。老子认为,“物 极必反”是宇宙间的一个普遍法则,任何事物的变化莫不如此。“返者道之动”突 出了大道终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外在运动形式,是对大道的运动的直观描述。中 国早期的阴阳家的思维模式的要点在于阴阳交替,轮转循回,以循环观念为主 [11]。

从现代科学的视角看,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天 文学上,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卫星环绕行星的运动,无不是循环式的周而复始 的运动;
从物理学和化学角度看,电子环绕原子核的循环式运动已为科学界所广 泛接受;
在地质学上,无论是水的循环,即天水(雨、雪)→河流→湖泊和海洋 →水蒸发形成云→天水,或是岩石圈的地质作用,即风化、剥蚀→搬运→沉积→ 成岩→风化、剥蚀,都清晰地反映了自然界循环运动的特点。可见,循环论的哲 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在本质上是相通与吻合的。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循 环”的内涵和类别是丰富而多样的,既有行星沿椭圆环绕恒星的循环运动,也有生物进化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运动,还有地球上水圈和岩石圈的“地质循环”运 动,等等。

那么,中国古代“循环”思想对现代科学有什么新的启示呢?我们不妨 再从循环的角度审视一下“什么是时间?”“有出自别的太阳系的外空人吗?”及 “宇宙大爆炸”、“黑洞”之类的问题,也许时空的运动也像天体运动一样,遵循着 某种循环机制;
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及演化也遵循着某种可重复或循环的机理;
也 许宇宙是处于某种“膨胀—收缩”式的循环中;
“黑洞”也许是某种循环链条上的一 环,也未可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