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结 >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毕业总结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毕业总结

来源:公司总结 时间:2019-11-10 08:07:36 点击: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论文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论文 一、个人原因 1.缺乏回农村的主观意愿。很多农村孩子十几年寒窗读 的目标就是成为大学生走出农村在城市立足,大学毕业时他 们在主观价值取舍上不愿意回到农村,不甘心回农村和父母 过一样的生活。即使他们心理上愿意回农村,也要承受乡亲 们“读书无用论”的巨大压力,自己和父母在面子上都过不 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更加认同城市的职业身份,而城 市相对农村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完善的社 会福利和教育条件等。因此广大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有着强烈 的融入城市社会的意愿。另外,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从小就以 学习为中心,高中大学又寄宿在学校里,成长在农村的他们, 工作前基本上和城里的同龄人一样,多数时间都在学校读书, 以读书为重基本不参与家庭的农业生产。据全国总工会统计, 89.4%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不会做农活。而且,农村所提供 的就业岗位比较少,工资待遇等普遍地低于城市水平。客观 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又是难以回农村寻求发展的。2.复杂的 价值利益追求。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存在 巨大差距。大多数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 念,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能力和社会需 要,择业时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及高福利待遇,想尽千方百 计在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够科学合 理,进而导致就业愿望与就业市场需求偏差较大。3.无丰厚社会关系和资本。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弱、社会资 源少。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农村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相对缺乏城 市适应性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而社会关 系和资本又是影响人们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4.面临成本回 报巨大压力。2000年我国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占 农村人口总数的14.2%[3]。但培养大学生的成本并不低,每 年上万元的学费对于很多低收入农村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 重的负担。很多农村大学生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意味 着有了“铁饭碗”,从此可以光宗耀祖,因此对子女寄予过 高的就业期盼。家庭高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的期待,每一个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成本回报家庭的巨大压力。所以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肩负着社会、父母和自身的三重压力不得 不留在城市里坚持改变命运的梦想。

二、解决措施 (一)国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并发展农村经济 首先,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制度和就 业法规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 和透明度,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社会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是吸 纳大学生就业的持久社会动力,政府应尽可能地促进农村地 区的发展,科学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农村对农村籍 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同时,政府应结合经济发展规划科学 地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使高等教育的人才生产与社会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再应利用信息服务、 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等手段,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进行 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使其保持人才供需总体平衡、协调发展 [4]。再次,社会认同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作为农村 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父 母们的认同。因此,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转变对农村落后和地 位低下的偏见,鼓励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家乡发展, 让每一个想回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没有舆论压力成为被认可 的人才。

(二)高校加强教学增加个性化和适应性服务 首先,高校应该针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教学水 平,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 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充分使大学生能 学到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并且重视大学生 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高校应多考虑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 实际特点和特殊情况,针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的弱势和不足,对广大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增加个性化和适应 性服务,做好其就业指导工作。尤其应纠正大学生不切实际 的职业定位。鼓励广大大学生到基层去,把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再次,高校还可以针对需求群体开设 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到农村市场进行创业的同时促进农村的 经济发展[5]。

(三)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定位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