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 教育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来源:个人总结 时间:2019-11-07 08:05:22 点击:

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 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 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 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 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 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 [1]、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2]等传统教学方法, 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 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 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 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 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 来。[3]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 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 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 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 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 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 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

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 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 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 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4]传统的教 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 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 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 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 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 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 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 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 共同体的文化。[5]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 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 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 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 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2) 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 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尽量脱离教材。(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 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 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 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 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6](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 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 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 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 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 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 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 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 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 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 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 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 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 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 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 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 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 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 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 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 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 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 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 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 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 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 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 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 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 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 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 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 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 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 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 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 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 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 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 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 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 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 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 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 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 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 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 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 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 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 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 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 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 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 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 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 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 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 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