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班主任总结 > 略谈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探究新课堂

略谈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探究新课堂

来源:班主任总结 时间:2019-10-03 07:54:51 点击:

略谈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略谈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使我们的科学 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 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 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探 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形成科学课堂中的提问,如何有 效地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是一个值得小学科学教师研究的问 题。笔者通过观察与思考,在本文中总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针对如何形成有效提问的问题,指出:我们应运用有效提问 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为学生积极地创设情景,让他们 自主发问为主,教师提问为辅。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时,应 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应把握时机,主要在新授前、新授时和训练学生思 维时提问。供研究者商榷。

摘 要:
探究教学 学生发问 教师提问 提问艺术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 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 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 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 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 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 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 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形成科学课堂中的提问, 如何有效地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是一个值得小学科学教师研 究的问题。下面是我个人在《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 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而现代教学的观 点认为,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 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提示重 点、强化各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 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 糊不清,不合逻辑,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如《沉 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通常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因素” 这个词的意思。其次,问题要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 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如,在《溶解》的教学中, 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将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并提问“你 们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确,学生常常 会答非所问,等教师再一一引导,回到探究的问题上,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因此,此处的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如“仔 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的颗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 学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上,将大大节 省教学时间。第三,问题要有启发性,即问题要能引起学生 的认知冲突, 启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的设计问题, 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 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思 维达到一定的强度。

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行为,才能 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第一,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 尽可能鼓励其他学生对给出的答案发表评论,以便了解其他 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第二,教师提出问题后, 应尽可能让学生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当学生回答问题 有困难时,不应打断他,应充分的鼓励,同时启发其他学生 进行补充、完善。第三,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 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亮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第四,教师应多用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二、努力创设情景,力求让学生自主发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 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 证”的探究过程。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称为“问题导向式” 的学习,“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指明了探究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 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科学的本质就 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 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 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 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主编路培琦语) 而科学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教师自己事先 设计好的;
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 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自己喜好事先 设计好问题。课堂中向学生连环抛出问题,这种“一问一答” 的问题设计程序体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只是 被动地思考问题。没有参与到科学的学习当中,没有得到解 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没有投入到科学的实践研究中去。现代 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 性。为此,我们应该鼓励让学生自己来提问,积极倡导学生 好问的学习态度。只有多问,多想,学生才会积极思维,深 入研究。一个个心中的问号最终变成萌发创新意识的源泉。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有适当的成功与挫折等认知 体验,同时还应有内外动力促使其全程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从而顺利完成认知学习行为。自主提问教学能较好处理上述 问题。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考 的主体,就必须自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思维活 力。而教师的提问则无法达到相同的刺激强度和效果。因此,学生自主提问优于教师提问。

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 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传统提问方式为 “生问生答”的开放性提问方式。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浮 沉现象》这一课时,在共同研究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 的浮力后,我出示钩码,先让学生猜测它会不会受到水的浮 力?有猜测可能会,但大部分同学猜测不会,可当他们通过 实验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像他们刚才猜测的那样,这时就 产生了矛盾冲突。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我见机提出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呢?”绝 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 到水的浮力呢?”进而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怎样使浮在 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而这个问题正是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探究的问 题。在这种真正的探究动机的作用下,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 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

现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明显增强。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一种现象,教师往往完 全由着孩子走,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叫好,而不敢做任何 的评判。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问话“关于XX, 你想研究什么?”学生非常热情地提出各种问题,我曾听过 一节课中学生提了20多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校教育,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在教师的指导 下学习,且不说不可能让学生离开教学计划来“自由”,即 使可以,甲生要“自由”地向东,而乙生偏要向西,教师也 就无所适从,课也难上下去了。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教师会 说:“这节课我们先研究XX问题”,然后把学生其他问题放 在一边,或者说:“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研究”。而到底什 么时候,我想教师也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那么我们该如 何看待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1、问题本身特点。

仔细分析一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三 种类型:一是所提问题有研究价值,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相 关;
二是有研究价值,但因各种原因在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 题;
三是没有研究意义,已知答案或没有答案的问题。例如 《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在出示磁铁并给它命名后,为了突 出开放性,教师这样提出“关于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有想研究磁铁的成分的,有想研究为什么能吸铁,有的则想 知道磁铁是怎么来的,有的为了配合教师把课上下去提出自 己已知答案的问题“磁铁能吸铁吗?”有的学生提出磁铁能 吸引哪些物体?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发现不外乎上面三种类 型。

2、正确对待问题。

第一类问题往往是教师所期待的,由于材料准备充分, 一般都能解决。如上面的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第二类问题由于场地、材料、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进行研究,大多 不了了之。如磁铁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吸铁?学生提了问 题,就想知道,这就是兴趣的表现,这就是求知欲。如果我 们常常忽视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形成不求甚解的 习惯,对科学的兴趣就会降低,因此,不管这些问题是否能 在课堂上解决,我们都不应该让它消逝,不然这是最大的课 程资源浪费,也是对学生求知心的伤害!对学生情感的伤 害!第三类是学生为了提问题而提的问题。关于这一类问题 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找准真正适合学生开展科学 探究的问题,这样就能减少由于这些问题而浪费的时间和带 来的探究难度,但也要注意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 鼓励,激发和保护提问题的积极性。

三、 准确把握时机,让教师提问作为辅助手段 我们说学生自主提问优于教师提问,并不是否定教师提 出问题。其实,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由学生提,有时也可以 是教师直接给出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开门见 山,直奔重点,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 题。教师恰当的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 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许 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1、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 每一单元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知识,而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 引伸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 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 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 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 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上《蜡烛能燃烧多久》 这一课时,先演示点燃蜡烛,罩上玻璃杯这一实验,要求学 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蜡烛点燃罩上玻璃 杯后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氧气没有了,有的则 猜测是氧气不够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两种可能,由此 引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这种铺垫式的提问既有利于复习旧 知识,又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

每节课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突破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教师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例如《动物和植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 顾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外,提出,动物和植物在习性和形态结 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 们的共同点也就是生物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 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通过这样反复的抢答,使学生牢牢 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 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再如在《热起来了》这课,“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 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师通 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生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 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 生热的。

3、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

联想有助于学生思考,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 到教学效果,教师只要抓住知识的联想点,精心设计,定向 质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训练学生思维时, 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 纳,找出共同性,最后形成概念。例如《形形色色的动物》 一课教学,当我问到“关于老师出示的动物你们还知道什 么?”的时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说开了“我知道兔子是哺 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我知道蛇是靠身体的摆动和腹 部的鳞片往前运动的。”“我知道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补充。通过联 想、比较、归纳,使学生不但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而且 将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起到了 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了关于 老师出示的动物的其他知识,充分发挥了引领者的作用。

当然,把握提问时机仅仅是提问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 还有提问时教师的仪态、语言,以及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的选择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只要 教师能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好提问 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如何有效形成科学课堂中的提问,如何有效 地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是我们不断探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4月. [2]、郁波. 《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 [3]、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