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美术教学能力【高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思考论文(共3篇)】

美术教学能力【高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思考论文(共3篇)】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1-18 08:29:40 点击:

高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思考论文(共3篇)

高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思考论文(共3篇) 第1篇: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今天我国的职业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无非升学与就业两种,然而, 无论高职美术学生进行选择哪方面,他们都需要具备必须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一定 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 成为了高职美术教育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高职美术学生文化 成绩偏低、专业知识几近于零,而学校在教学中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 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足,这使得他们以后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没有良好的 审美习惯。

一、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不仅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看待外界事物的目光和视 角方向,还关系着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 生绘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升对美的鉴赏 能力、对美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造他们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

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 业竞争力,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呢?唯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较高的审 美能力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才能使他們脱颖而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1.对审美教育的不重视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提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校 方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认为艺术教育的培养无关紧要,使学生对 待美术教育也漠不关心,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更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据调查表明,有不少开设美术课的高职院校中,授课教师的美术专业 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站在教育事业的一线工作者。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加上扎实的教学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讲出生动的课程,才能有效的指 导并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由于当前社会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教授美术课的老 师极少有继续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设备不齐,无法激起 学生们的兴趣,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美术课的了解,致使培养审美能力成为了一句 空话。

3.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程度也差别很大。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就经过 系统的美术培训,致使其审美能力远远高于一般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 不重视、不参与,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学中应该让有美术基础的学生 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还让没有丝毫基础的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和进行审美能力的 培养。

三、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学校的办 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 学生,他们首先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将学生 培养成具有人文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 能力至关重要。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其教师的榜样作 用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具有高人格魅力和高审美能力的教师给学生教授美术, 课堂将会是一场视听盛宴,学生上课会是一种享受,自然而然会对美术产生浓厚 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审美能力。

2.学校领导应对美术教学有高度重视 校方领导应该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前提 下,才能够使得学校开展规范的美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入手,逐步优化教学模 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最丰富最精确的知识。3.应重视开展丰富的与专业结合的美术课程拓展活动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 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 割的,老师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从身边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这样就可以 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结论,21世纪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 扩大,高职教育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高教育的美术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感情。因此,在职高美术教育中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高职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而审美教育培养的更 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作者:包萨茹拉 第2篇: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探究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以美术概念、原理以及欣赏陶冶情操等为主,已 经不适合现代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生 活的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创意设计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 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率先进行 改革,将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征。高职美术 教育需要迫切的改革,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况且, 我国一贯提倡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德育、智育、美 育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一、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以及市场美术人才需求分析 (一)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除了 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外,相应职业技术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各高级技 术学校都把培养重点放在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可谓是“技术至上”。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过时、课程面窄小甚至直 接照本宣科等问题。美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所设专业之一,显然也存在上述问题。中国美 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术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数十年的停滞期与恢复期, 目前进入了全面复兴的发展阶段,艺术院校不断增设美术专业点,美术学科专业 不断细化,招生人数一直增长。美术教育的改革虽然一直在不断深化,但高职美 术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然令人心忧。

最显著的便是设计思维的缺乏,设计专业的教学比较落后,大部分高 职院校都是“纸上谈兵”,或者稍有涉猎而已,甚至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根本不会开 设设计美学、设计学等设计类课程,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了。这便导致相当多的高职美术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面对艺术设计类 工作束手无策、要从头学起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改变,众多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人才 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将目光转向具 备优秀的实用技能以及设计思维能力的人群。人才的设计能力是一个行业的重中 之重,创新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所以目前 对设计类的美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因此这类人才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调查统计,目前,高职美术教育就业前景较好的几个专业——室内 装潢设计、广告策划、产品包装以及IT领域的美术设计等,几乎全部与设计挂钩, 市场对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市场需求,高职 院校的美术教育必须改革,融入艺术设计的理念,紧密围绕市场的人才需求创新 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型美术人才。

二、美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种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 “美术”与“艺术”是紧密相联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急需 艺术设计类人才,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艺术为基础,与设计思维紧 密相连,由此可以看出美术与设计之间的内在天然联系。“美术”与“设计”二者是 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不存在脱离了“美术”的“设计”,也不存在脱离了“设计”、 毫无创新可言的“美术”。在高职的美术教育中,既要注重美术技术的培养,又不能放松审美素 质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直接关系到其审美观的形成,艺术设计思维的引 进与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审美本质的理解与把握。

三、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中如何融入艺术设计思维 (一)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注重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方式 美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审美的教育,我国的高职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 停留在“技术层面”,也就是注重技法的传授,就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质而言,这一 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有“操作训练”的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当于一台操作机器,人云亦云而已,不能表达其区别于他 人的独特的思想情感,独特的设计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什么样的思想引领,我们就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因此,要在我国 高职美术教育中融入艺术设计思维,首先要从思想上解除“技术至上”的思想误区, 摒弃错误的教学认知,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 达,关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在高职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的技巧与技法,更要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也正是目前市 场所需要的人才与产品。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独特的创意作品更显得珍贵,更受欢迎。

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艺术设计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若 说美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是学生的基本功,是其根基之所在,那么艺术设 计思维则是学生前进方向之所在。

(二)确立正确的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高職美术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美术教育,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形的实 践复合型人才,偏向实际操作应用范畴,后者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更偏向 理论范畴,因此确立正确的教育培养目标是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

高职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紧跟社会潮 流的发展,抓住时代的脉搏。目前,设计型人才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创作设计才能,既 要有高素质,还要有高技能。现代高职美术教育要引入艺术设计思维的教学,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之余,还要注重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

任何美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运用,独特的创造性是艺 术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市场所需要的优秀设计类人才是在扎实的专业知识 基础之上,融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见解,最终产生优秀的 创意和作品。

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立要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要继承传统美术教育中的优秀部分,又要革新人才培养观念,以社会的需求为 契机,将艺术设计思维列入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设计能力出众的 优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需求。

(三)形成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时,尤其是高职院 校的教师要主动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要想将 艺术设计思维融入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之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其中的重要 一环,首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不要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需根据不同 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 的潜在思维能力与设计能力。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单一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学生感觉枯 燥乏味,这直接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学生的设计性思维就无从发 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多运用课堂讨 论、即兴表演等教学方式,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 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设计思维能力。

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和开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亲身体验大千世界的“美”, 然后才能够创造“美”、升华“美”,从而逐渐将艺术设计的思维融入教学之中,开 启学生的艺术设计之旅。

(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人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培 养的,有句名言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对于 “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的前提是审美能力的培 养,审美是设计的前提条件与基础。

对美的感知力是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职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主 動发掘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感知,十分有利于艺术设计思 维的培养,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学习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创作成果,等于积累了 间接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以后设计灵感迸发的源泉。艺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并 高于生活的,学生在具体的感知、追求美的实践中,会打下良好的生活创作基础。

四、结语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是现在的市场所大量需求的。在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需要认清现实,了解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 体需求,设立契合市场发展的课程教学。

因此,告知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急需融入艺术设计思维的 教学,具体培养和开掘学生的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需要潜移默化地 进行,将艺术设计思维慢慢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思维训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 充分理解设计这一理念,为其以后的艺术设计发展空间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也 为学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小军 第3篇:现代高职美术教育工作室化教学的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国家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 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 定位不够准确,社会上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等原因,对高等职业教育 至今仍存在一些健康发展,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经过十几 年的美术职业教育,对美术职业教育当前的现象和现状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1美术职业教育关于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 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脱节,使得高职院校大都在尝试的 课程改革价值取向模糊、内容不明、课程开发不科学、运行机制欠合理等,已成 为深化職教课程改革的普遍课题。笔者以为,应从理论上明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 向,准确定位职教课程改革目标,把技术知识、工作流程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作 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主体,并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建构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同时建立合理的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确保课程改革的质量。

由于企业的用工需求、生产流程、岗位技术要求千差万别,院校使用 传统职业教学课程体系无法应对千万企业。坚持就业导向,以各实际企业的生产 流程、岗位技术要求开发出相适应的各专业单位课程体系、针同专业内不同就业 方向配套的课程群,必是高职课改的主流。

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原有的强调软件教学为主转换为注重专 业兴趣、美术基础、美术修养、精准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以注重模仿大学体系化 教学转换为主为针对具体企业的精确岗位展开的技术人才培养。以专业课程班级 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为主转换为跨学科跨班级以生产项目为主体的工作室制的教 学模式。教学以满足岗位需要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科学的实用教学平台, 打造几支教学工作室下的针对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训团队。加大美术基础训练的 比例,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美育培养课程,专业课程由求多而全变为方向化开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培养“宽厚美术基础+精确岗位实操”的应用型人才。

2美术职业教育的微观现状分析 美术职业教育的现状主要反映在:专业范畴过于开阔,涵盖的专业知 识领域和技术及应用领域太多和学制过短(三年)存在矛盾。反映在教学方案中 有以下问题:目标定位较为混乱,涉及了太多的专业领域和专业应用领域。课程 体系较难进一步合理完善,因学时有限只得牺牲合理性而作出取舍。教学安排较 为困难,大多数课程蜻蜓点水,不符合该课程的学习规律。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 不利影响,教师对学科建设的主动性难以形成。学生知识结构比较散乱,系统性 不够,专业的核心能力缺乏更深入的把握,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行业的发展现状 和对人才要求的现实。

项目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全面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教育有待提高,课程 开设门数较多,核心课程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的核出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够突出, 缺乏绝对的竞争力。

以往课程体系整体不强,指向不明,需要改革。具体表现在:课程模 块分割较为生硬,相互支持的效果不明显,理论课和应用课程脱节严重;
部分课 程设定不合理;
课程权重有待调整;
课程大纲缺乏细化而产生理解和教学上的混 乱,缺少行业项目实践应用教学环节。因而根据所规划的小专业方向重新规划教 学计划和撰写新的教学大纲,,既要避免理解和执行上的随意和偏差又能发挥教 师在具体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意性,既翔实具体又弹性灵活且操作性强。应根据 各专业方向由所有涉课教师的教师组团编制;
必须在对该专业方向有关的国内外 教学和相关产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
必须在对本校该专业发展现状和特点有 充分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
新计划和大纲的编写应建立在所有涉课教师及 相关工作人员讨论和共识之上。必须涉及:课程设立与展开的依据,课程内容的 准确描述,课程所指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及实现途径,教学方式、方法、评价等。

3学分制下美术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群方式的探索 美术职业教育是特殊的教育群类,更注重学生个性与美育培养,注重 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训练。我们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空间, 提供个性张扬、自我塑造的学习平台。学分制下工作室教学群模式为培养具有创 新能力、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培养目标得 以实现的有力手段。

传统美术教育的当下问题:一是学生基本功非常弱,原有教学模式无 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以前美术类院校招生人数少,进校新生基本功比较扎实, 在入学后相对容易转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随着教育大众化,职业院校抢夺生源激 烈。扩招的结果使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基本功薄弱,在进入学校学习阶段后难以 适应专业课程学习,原有教学形式难以适应;
二是各个教学单元连接不够紧密, 培养方式矛盾突兀。美术设计教学多采取单元授课的形式,不同单元的任课教师 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极不相同,课程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也不容易达到 科学性和条理性。教学单元太多,教师专业指导意见相左。有时学生刚有所体会, 课程已结束,或是不同教师专业观点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内容,学习 效果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建立学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学群模式,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工作室教学群模式有利于与学分制的挂钩,完善选课机制。学 分制是众多院校采取的学生教学管理形式,工作室教学群模式可以与学分制很好 地结合。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一个班级的学生执行同一张课程表,按照相同的 模式完成课程,即使兴趣不大也要完成该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工 作室教学群则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课程修读学分,通过选课的形 式实现学分制的目标管理。

其次,工作室群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开展。工作室教 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是仅靠课本的传授,而是在师生互动的课 题研究和个案教学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个案教学使学生创业意识、团队精 神逐步增强,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会不断催生,一个个基于实践的生动案例会为未 来实现提供依据和可能。教师的经验指导,学生的互动探讨,为学生走向社会, 自主创新、不断创造、勇于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李丹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