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月计划 > 调控因子概念【数学概念生成的课堂调控技巧的发展】

调控因子概念【数学概念生成的课堂调控技巧的发展】

来源:月计划 时间:2019-10-04 07:57:22 点击:

数学概念生成的课堂调控技巧的发展

数学概念生成的课堂调控技巧的发展 【摘 要】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行 状态而动态形成知识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由于数学 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概念是一种复杂的特殊心理过 程。以概念课为例,结合学生生成的东西,对生成进行调控、 升华、沉淀,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

一、情境引入——原生态生成的调控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如果引入得当,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原生态生成会更加 丰富和多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 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要让学生建立有效的概念, 呈现并调控好学生的生成是关键的一环。

1.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 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是一种有意义 的学习。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形,师:这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长方形,你能 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吗?它有什么特征? 生1:长长的,正正的图形。

生2:方方正正的图形。生3:长和长的一样,短和短的一样。

生4:上下两边长度一样,左右两边长度一样。

生5:都是直角。

……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教师 课前研究“预设”时设想着“生成”。上面的案例中,教师 课前有所预设的,生1和生2明显着眼于图形的整体印象以及 以往对于长方形的表象认识,而后面三个学生就有了初步的 概括能力。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以及生 活经验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贴近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生成 空间,从而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去探究有价值的东西。如上述 案例中,教师应该马上聚焦到关键点:“同学们刚才说到了 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我们把上下两条边叫做对边, 左右两条边也叫做对边。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对边相等还有四 个角是直角(板书),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到的,你有办法 去验证码?”以这样的聚焦方式让学生关注到长方形的本质 特征,抛开那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而展开验证探究活动。

2.非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 的生成,那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 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动的学习。

案例:千以内数的认识 师出示计数器上的珠子(126),从计数器上你看到了多少?你知道了什么? 生1:126是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的。

生2:我还能往后接着数。

生3:我也能往前数。

生4:我还能十个十个地数。

…… 很显然,教师预设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但是 学生活跃的思维产生了许多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给课堂 带来的结果具有两面性——尴尬或精彩。许多教师担心非预 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于是会采取种种措施让学 生有尽量多的预设生成,减少非预设生成,久而久之,学生 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思考一个附带问题:我 这样说,老师会满意吗?我的答案是老师希望的吗?从而让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实,我们教师应该勇于面对非预 设生成,因为它会给师生带来意外,这种意外往往给学生带 来探究的冲动。如果探究活动带来收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 情绪体验,生命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人感动。

上面案例中,学生出现的非预设生成,教师应及时判断 它的价值性。如果是无关本节课的无价值的非预设生成,就 应该及时打住;
如果说是跟本节课有关的价值生成,教师就 应该大胆抛开教案的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

学生有了足够的生成后,对于一些生成不够或者说没有 预设到的本节课目标的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进行引导聚焦。例如:学生说到长方形的外形特征,以及边的特征,教师此 时不能一味再问:“还有什么发现吗?”而应该追问:“刚 才有同学说到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那么它的角有什么特 征?”这样的引导和追问才是有效的,尤其是一些学生的生 成说偏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二、探究活动——多元生成的调控 概念的形成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当教师 对学生的原生态生成加以有效引导后,学生开始对有价值的 东西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有新的生成,这里的生成有很多 是书面材料,当学生出现多样化的材料后,教师对材料的选 择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材料、好的反馈方式可以促 成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材料选择的生成调控 材料的选择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在挑选课堂生成 性学习材料时,尤为如此,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 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材料在生成呈现之后,教师要做到心 中有数,材料的选择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其代表性,是否典 型全面。

案例:平行与垂直 师: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请你为 它们分分类。

生尝试探究,出现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一些学生将①号看成是平行,一些学生认为是相交一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聚焦相交:为什么这样分类?①号跟 它们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你有不同想法吗?在相交的 概念建构起来之后,再去研究平行。

2.材料对比的生成调控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教师应当根据材料对达成 目标的作用度进行灵活处理,有意识的用有价值的材料引导 学生进行比较、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并对知识整体进行建构。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后教师选择了以下四幅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涂色部分的形状和大小都 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四分之一? 通过这四幅生成材料的比较、联系,帮助学生概括出“将 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 分之一”这一本质属性。

三、形成概念——学生生成的升华 在学生对于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认知主体的观 察、比较,将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作 为教师就要及时把握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时机。

1.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 案例:周长的认识师:王叔叔绕着游泳池的边缘走了一圈。怎么样算一圈 呢? 生:…… 师:你能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圈吗? 下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一圈吗? 在学生操作、体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地总结概括:这样 封闭图形的一圈在数学中我们叫一周,圈有大有小,一周也 有大有小,所以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一圈的丰富材料后,教师及时告 知周长的概念,时机恰当,学生完全能建构上来。

2.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什么是面? 生:比如说数学书的表面。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还有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有?找到 摸一摸。

师:数学书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比较一下,哪个更大一 点? 出示图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和没有封闭的图 形) 师:下面这几个图形有面吗? 学生上台来指一指,用彩色笔涂一涂。反馈学生作品。

师总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从学生生活中对于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对于面大小的直 观感觉,延伸到对于图形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图形面大小的观 察涂色,最后在充分感性材料的前提下,教师提炼出数学的 概念,使学生感觉来得很自然。

四、课堂反思——升华之后的沉淀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展现学生的生成,让他们 能对概念的严格定义与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必要的整 合,后者既是指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相 应的定义对其而言变得丰富和生动,也是指如何能从更高的 抽象水平去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此做出必要 的改造或重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M].南京:江苏凤 凰教育出版社,2014(07). [2]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11(06). [3]俞正强.低头找幸福[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1). [4]邱学华.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M].福州:福建教育出 版社,2013(0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