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银行计划 > 国际法对领土争端规定【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国际法对领土争端规定【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来源:银行计划 时间:2019-11-23 07:53:42 点击: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摘要: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是由日本以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对抗中国合法 利用资源活动引起的,中国没有义务提供油气资料。划定边界和划界前的临时安 排是解决争端的两个替代方法,而后者更适宜于解决现实争端。冻结争议海域的 一切油气活动、暂定措施区域和共同开发是三种可选择的临时安排。共同开发是 最实际可行的双赢解决之策。

关键词:东海油气争端 中间线 临时安排 共同开发 一、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由来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 ①逐步升级的反应。2004年5月28日,日本“对中国在紧贴中日中间线中国一侧的 东海海域设置天然气开采设施一事”表示关注,并打算“就中国之举是否侵害了日 本的权益展开调查”。随后,日本正式向中国提出交涉。2004年6月9日,日本经 济产业大臣在出席马尼拉“东盟加中、日、韩三国能源部长会议”时,向我国官员 正式提出,要求中国提供在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试验开采油气田的相关数据。

他还说,如果中国“继续漠视日本的要求”,日本可能派遣调查船到上述海域调查, 并开始建设自己的天然气项目。②对于日本的要求,我国予以断然拒绝,同时也 持积极态度,主张通过冷静、友好的外交渠道,以对话来解决这一争端,并建议 进行共同开发。然而,日本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在2004年6月21日“亚洲合作对话” 青岛会议上,当中日两国外长谈及东海天然气田问题时,我外长呼吁双方搁置分 歧,共同开发东海资源,并希望日方对此提议进行研究,但日本外相只是表示“继 续保持接触”。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则在国内明确地说:“我们对中国的提案不感兴 趣,在这方面,我们不考虑联合开发。”③2004年7月,中日之间的对立状态进一 步加深。就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那天,日本花巨资租用的挪威籍科考船在数艘 先导船的引导下来到距离“春晓”油气田约50公里处的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这 引起中方的严正交涉。日益恶化的事态不仅使美国表示关注,④而且还给我国海 上对外油气开发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2004年9月28日,“春晓”油气田项目的外 方合作伙伴———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优尼科石油公司宣布退出。就在2004年10 月25日中日双方就解决争端举行的事务级磋商中及其之后,日本威胁说,如果中 方今后仍不向日方提供信息,日本就将在“春晓”油气田附近的日方水域进行勘探, 并可能中断磋商。⑤ 二、中日双方的权利基础与油气调查、开采活动的法律性质其实,中日东海资源之争并非始自今日。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亚 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预测东海可能是世界上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之后,在 东海就掀起了“海底石油之战”。1974年,日本在东海中间线以东的争议海域与韩 国订立共同开发协定,遭到中国的抗议。⑥长期以来,日本无视东海存在争议的 客观事实,将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作为东海的“既定”边界线强加给中国,这 是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在客观了解、正确分析这场争端时,需要明确、 澄清几个概念,了解分歧之所在。

(一)自然延伸与200海里距离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公约》)⑦规定, 每个沿海国都对其近海区域拥有权利。中日两国作为东海的相向邻国,各自对其 邻近海域的权利不容否认,而且两国都在国内法上予以确认。日本1996年《专属 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1条和第2条规定,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从其领海 基线量起向外延伸到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的距离等于200海里的线以内 的区域。如果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中间线,中间线 (或日本与其他国家议定的其他线)将代替那一部分线。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2条规定,我国的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量起延 至200海里的区域,大陆架是我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 海底区域,或在某种条件下扩展到200海里的海底区域。

但日本不能以其国内法的规定来有效对抗中国的权利主张与近海活 动。就专属经济区而言,东海的宽度不足400海里,因此两国的权利范围有相当 一部分是重叠的,这自然存在划分专属经济区界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虽然对 海床和底土的权利可以来源于专属经济区制度,但按《海洋法公约》第56条的规 定,专属经济区中有关海床和底土的权利应按照公约关于大陆架的规定来行使。

这意味着,有关近海底油气活动的法律基础应主要依据于大陆架制度。

《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1款设定了两项确定大陆架权利的标准,即 自然延伸和200海里距离。这里的权利标准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对国家的单方面 行为来说,自然延伸与距离标准是彼此独立的。也就是说,国家可以采用任何一 个标准来主张其大陆架权利范围;
另一方面,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延伸标 准居于首要地位,距离标准则处于从属地位,这是有坚实的法理依据的。沿海国 对其大陆架具有初始的、天然的和排他性的权利,即固有权利。这种权利既无需 完成特别的法律程序,亦无需履行任何特定的法律行为。固有权利的依据在于大陆架构成沿海国陆地领土在海下和向海的自然延伸。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 架案中将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权利的唯一基础,指出:“国际法将大陆架归属于 沿海国而赋予法律权利是基于这一事实,即有关海底区域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该沿 海国已经享有统治权的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区域虽为海水所覆盖,但 却是该国领土的延伸或继续,即其在海下的扩展。”⑧在1982年突尼斯-利比亚大 陆架案中,国际法院再次提到“自然延伸是所有权唯一基础的原则”。⑨自然延伸 标准的地位变化受到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出现的“已被接受的新趋势”的影响, 并反映在《海洋法公约》上:第76条第1款将距离概念引入了大陆架权利基础的 范畴中。即使如此,该条款仍将自然延伸放在首位,而对距离标准附加了“如果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的限制条件。第 76条第1款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1950年弗朗索瓦报告员 和国际法委员会所作的保留已不再具有合理基础。自然延伸概念以及将该概念等 同于大陆架已不再是“不合理的不公正”的根源。因为这一“不合理的不公正”由于 200海里海底的专属经济区概念的确立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开发的收益分享 制度的建立而得到平衡。二是地质、地貌意义上的自然延伸概念已不再像从前那 样成为国家占领的优先手段。⑩国际法院在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中明确指出, 《海洋法公约(草案)》第76条第1款第一部分的“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是主要 标准,200海里距离“在一定条件下”是沿海国的权利基础。[11] 1985年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案的仲裁裁决认定,距离标准没有背离自 然延伸标准,而只是缩小了它的范围。[12]富尔勒认为,同自然延伸原则相比, 距离标准处于从属地位。[13]杜比也承认,“200海里标准只起辅助作用”。[14] 前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赵理海教授在详尽分析《海洋法公约》第76 条后总结说,该条对200海里距离概念和自然延伸原则的规定主次分明,首先肯 定了自然延伸原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所谓“距离标准”。[15] 不可否认,国际法院在利比亚-马耳他大陆架案中也认为距离是大陆 架权利的唯一基础。然而,这不能成为否认自然延伸主要标准的有力证据。国际 法院早在作出该结论之前就指出,大陆架制度和专属经济区制度是不同的。没有 专属经济区的地方可以有大陆架,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大陆架,就不可能有专属经 济区。尽管“出于法律和实际的原因,距离标准现在既适用于大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