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银行计划 > 文言文【文言教学巧教文】

文言文【文言教学巧教文】

来源:银行计划 时间:2019-10-14 07:50:15 点击:

文言教学巧教文

文言教学巧教文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吴建 当下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欠佳,问题出在哪里呢?文言 文教学,顾名思义,要“言”教也要“文”教,这是一线教 师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到两个较为普遍的 失当现象:一个是“言”教的过度,表现在执教者一味采用 “八字宪法”——“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使得课堂味同 嚼蜡,事倍功半;
另一个是“文”教的死板,表现在执教者 总是听令教参,表扬文章写法的高妙,使得“文”教空洞僵 硬,沦为鸡肋。这样看来,要大幅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就 得研究如何让“言”教和“文”教和谐共生这一难题。

而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从如何优化“言”教和巧施“文” 教着手,遗憾的是,前者因为应试之需而多有研究,后者却 因其难为而重视不够。为此,笔者进行了借“言”生“文” 的教法尝试。所谓借“言”生“文”,即借助文言文中的特 定词汇、关键句子、典型语法来实施“文”教。此法的实施, 可以自然打通文言隔阂,和谐文言教学。

一、推敲词义,顺水推舟 “言”教首先要教字词,重点字词因常用常考而备受关 注,而非重点字词却少有问津。那么,非重点字词到底有没 有教学价值呢?在“文”教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到这样一类 字词——它们的意义或简单,或朦胧,教学时易被忽视,推 敲意义后发现其耐人寻味,对理解文章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审美词汇”。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 “审美词汇”意义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去大胆猜测质疑并由 浅人深地体味其意义,可达到借“言”生“文”,言文俱得 的效果。

(一)多重追问,得个中三昧 (二)词语新释,寻别样风趣 文言文中的一些“审美词汇”常常没有达诂,教材或者 回避不注,或者只取个义。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只要 持谨慎态度且能自圆其说,尝试新释词语可让“文”教别有 风趣。我们以欧阳修的(锹声赋>为例,文中有一段关于“秋 之为状”的描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 川寂寥。”这段文字对“秋状”的描摹,发力于四端,句式 颇整饬,应是绝妙之笔。然而用惯常解释去理解“色、气、 意”三个“审美词汇”,总觉得文意有割裂,意趣也很不够。

为此,笔者对它们作了新的解释:“色”即“脸色,表情” (通常释为“颜色,色彩”);
“气”即“呼吸,气息”(通 常释为“气候”);
“意”即“意绪,心绪”(通常释为“意 态;
意境”)。这样一来,欧阳修笔下的秋天就从整体上人 格化了,你看,原来秋天本是一个美人胚子(“容”),但 是一个愁美人(“色”),冷美人(“气”),失宠的美人 (“意”),且其铺排亦按由外而内之顺序,可谓颇具匠心, 更重要的是这很好地印证了该赋“化无形为有形”之神妙华美的特征。

二、寻章摘句,一发全身 三、用活句式,由表及里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我们一线教师 在上面倾注了过半的教学精力,然而文言文教学却无法改变 教师费心、学生费力的尴尬局面。因此,笔者再次呼吁,我 们应该从意识和行动上精简“言”教,巧施“文”教,和谐 文言教学。因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文”教和“言”教犹如 人之左右手,面对颇为复杂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想得心应 手地应对,我们不能只露一手,还得有双巧手。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