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企业 > 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新探_单向度

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新探_单向度

来源:企业 时间:2019-11-23 07:45:29 点击:

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新探

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新探 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马尔库塞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风靡 一时,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自从上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 主义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阈以来,关于马尔库塞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 由浅及深的过程①。如今,“单向度社会”一词似乎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和信手拈来的谈资。但是,亦有可能与马尔库塞原本“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丰 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出入较大。正基于对此现状的考虑,笔者以《单向度的人》一 书前四章《单向度的社会》为文本依据,试图解读、梳理并概括马尔库塞关于“单 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框架与丰富内容,客观评价其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

一、“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框架 笔者认为,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社会”的批判理论,逻辑起点,在于 人;
逻辑线索,在于技术理性和统治理性的合谋;
逻辑结果,是单向度的社会;

在单向度社会中,马尔库塞重点论述了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话语领域。

(一)逻辑起点 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开始着手研究资本主义社会②不同,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则是从“人的需要”开始着手分析发达工业社会的, 尽管在分析“人的需要”之前,马尔库塞有几段文字对发达工业社会作了一般性的 介绍和引入。笔者认为,在研究的起点上,跟马克思相比,马尔库塞实现了一次 从“物”到“人”的跨越、转变和突破。之所以把马尔库塞的这一努力看作马克思主 义理论发展连续统上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是因为马尔库塞的思想凸显出了在 “物”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而翻开 以往国内学者对《单向度的人》的研究文献,发现鲜有学者注意到这个基本的逻 辑起点,不能说不是理论探究的一个遗憾。忽略了这个基本的逻辑起点,就难以 全面完整地了解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这部著作的思想。在这里,马尔库塞首先将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假的需 要”,一种是“真实的需要”。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绝大多数的需要, 都是一种“虚假的需要”。何谓“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这样的需要具有 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克制的外力;
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 是受外界支配的。无论这些需要有多少可能变成个人的需要,并由他的生存条件 所重复和增强;
无论个人怎样与这样的需要相一致并感觉到自己从中得到满足, 这些需要始终从一开始就是那样的——要求压制的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产 物。”®由此可见,“虚假的需要”的“虚假性”,主要体现在目的和手段两个层面上。

从目的来看,“虚假的需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利益。从手段来看,“虚假的 需要”是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需要。而这些特征却与“真正的需要”背道而驰 的。“真正的需要”绝不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利益,也绝不是从外部强加在个人 身上的需要。于是,自然而然、接踵而来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们会错把 “虚假的需要”当作是一种真实的需要,并且毫无察觉呢? (二)逻辑线索 马尔库塞认为,正是“社会控制”在起作用。“社会控制”是一套将人束 缚于社会的机制。反过来,“社会控制”也正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虚假的需要”中 才得以维持。马尔库塞进一步地指出,在新的意义上,“技术”的形式是发达工业 社会进行“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所谓的”新的意义”指的是,技术的控制,在当 代体现为一种“有益于整个社会集团和社会利益”的理性,导致了“一切矛盾似乎 都是不合理的”“一切对抗似乎都是不可能的”。

为了戳穿这种假相,马尔库塞特别地举“阶级差异的平等化”为例:即 使“工人和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即使“打字员打扮 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即使“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这些情 形都“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的程度上分享着 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④众所周知,“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对奴役状态 的觉悟”。然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上述例子中,“这种觉悟的出现却往往被 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和满足所阻碍”,更令人感到心酸的是,“这些需要和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人自己的需要和满足”⑤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个人自发地重 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⑥ 是什么蒙蔽了人们?马尔库塞认为,是“技术理性”与“统治理性”的合 谋。“技术理性”,—方面体现在:技术作为一种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福利,能巩固现行社会状况的经济基础;
另一 方面体现在:技术,在那些被技术统治的人们的眼中,是作为一种客观中立的力 量,超越了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主观目的、价值追求和社会控制。与此同时,他 们并没有发现,“社会控制”的手段也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那些明显地体现着 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主观目的、价值追求的社会控制,逐渐隐匿。“技术合理性 既向人们显示了它超乎政治之上的中立性,又向人们显示了其中立性的虚假。” ⑦“技术的合理展示出它的政治特性,因为它变成更有效统治的得力工具,并创 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主义领域。”⑧ (三)逻辑结果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会 成为极权主义社会。在他看来,“极权主义”不只是社会的一种恐怖的政治协作, 而且是一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这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正是通过 既定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生作用的。马尔库塞认为,无论是在发达工业社 会,还是在发展中工业社会,政治权力的运用都突出表现在对机器生产和国家机 构技术组织的操纵。只有当政府能够“成功地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现有的 技术、科学和机械生产率”时,才能维持并巩固自己的统治。“这种生产率动员起 整个社会,超越和凌驾于任何特定的个人和集团利益之上。”⑨在这个极权主义 的领域中,“社会和自然、精神和肉体为保卫这一领域而保持着持久动员的状态。” ⑩ 马尔库塞还指出了,在极权主义的社会,人们呈现出“单向度的思想 和行为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其内容超越了已确立的话语和 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只有两种结局——“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沦入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瑡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表明了反对现状的思想被 削弱了。否定性的思考力量,理性的批判力量,拒绝“随大流”的思想情绪,在当 代发达工业社会——极权主义社会,要么显得神经过敏,要么显得软弱无力。

二、“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视阈 在《单向度社会》中,马尔库塞重点论述了“单向度”的政治领域,“单 向度”的文化领域和“单向度”的话语领域。

(一)“单向度”的政治领域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在政治领域里,呈现出了“对立派别 一致”的趋势。对立派别一致的社会,包容了曾经表现为制度的对立面那些阶级。

在技术进步和国际国际共产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先前的那些社会冲突,得到了缓 解和解决。有意思的是,在这里,马尔库塞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社会冲突根源 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冲突得到稳定的状况是否是暂时性的? 通过容忍对立面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是否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对抗性结构有所变 化?倘若如此,那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会呈现何种变化?马尔库塞认为, 技术合理性的具体化,不但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一切 生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工业文明的发达地区,劳动阶级正在经历着一个被发达工业社会同 化的转变。这种同化主要表现在: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被发达工业社会一种压 制手段生活在自己的界限之内;
那些社会地位不太低下的人,社会也将使其受奴 役状态变得更合意,并且更不引人注意。造成这一同化的原因,马尔库塞认为有 以下几点:第一,机械化使得在劳动中所耗费的体力的数量和速度不断降低。第 二,职业的层次中呈现同化的趋势。第三,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劳 动者的态度和意识发生了改变。第四,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 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在谈论关于逼制社会变革的前景时,马尔库塞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 主要对两种不同的工业文明制度的前景进行分析。

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出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 离心趋势。其中之一便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 “自动化”不是机械化的量的增长,而是基本生产力(确切地说是劳动力)的质的 变化。在这个质变的过程,从个人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客 体,并进而成为一个主体。因此,代替就业的“自动化”对于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工 而言是一种威胁,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天然的矛盾中。尽管“自动化”会遭到劳工的 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并不带有激进的政治色彩。加之,劳工所隶属的集团利益 屈从于国家利益,所以,这些离心的力量总是受到各种巧妙的逼制。当然,这些 逼制需要的前提条件,是既得利益集团必须按照福利国家的需求调整其自身和其 经济能力。

对苏联的分析。马尔库塞认为,苏联有着其特殊性,一方面,它处于 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大部分地区仍旧处于前技术阶段;
另一方面,它全面国有 化的经济结构和专制的政治机构,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种落后的工 业文明制度下,现有的物质、精神条件尚未成熟,“解放必定是处于强力和管制 之下的工作”。®社会成员首先要创造财富,然后才能分配财富。然而要想实现 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阶段”(或“第一阶段”)到“第二阶 段”,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表面上看起来是质变,其实仍然是量变。理 由是:人被奴役的状态,只不过是“在一种高度合理化的、效率极高的、前途远 大的形式中得到继续。’’瑏而这些逼制,是需要压制自由的“意识形态”和“教育专 政”来保证的。

通过上述分析,马尔库塞认为,由具有技术合理性的政治所提的逼制 变化的前景,取决于福利国家的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福利国家的政治具有 技术合理性,但是福利国家却是不自由的国家。全面管理有条不紊地限制了“从 技术方面看可以获得的自由时间;
从技术方面看可用于满足个人根本需要的商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能够理解和实现自我决定的可能性的才智。”瑏福利国 家也体现了——技术合理性和政治理性相结合,控制社会变革因素——这种“单 向度”性。

马尔库塞严肃地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性。他这样 写道:“发达工业社会确乎是一个各种对抗力量共存的系统。在一种更高的一致 性中,即在保卫和扩大已确立地位、反对种种不同历史抉择并逼制质变的共同利 益中,这些力量相互抵消。’’瑏也就是说,多元化的现实,不是缩减而是扩展了 操纵和协作,不是抵制而是促进了一体化。由此可见,多元化的现实,具有意识 形态性和欺骗性。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对社会变革的控制。

(二)“单向度”的文化领域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体化。技术 合理性的进步正在清除“高层文化”中的对立性因素和超越性因素。原本,“高层 文化”具有与现实对立、超越现实的因素,“高层文化”构成与现实对立的另一向 度。现在,这些因素却被清除了。清除的方法,“不是否定和拒斥各种文化价值, 而是把这些文化价值全部纳入已确立的秩序,并且大规模地复制和显示它们。”® 马尔库塞举了文学和艺术作为例子来说明这点。

就文学而言,前技术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恰恰是商业秩序遮蔽、 破坏和拒斥的另一种向度的秩序。反过来,这种向度的秩序,指控和否定商业秩 序,与商业秩序形成不可调和的对立。然而,在技术合理性的作用下,“文学作 品的角色,不再想象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而是想象同一生活方式的不同类型或畸 形,他们是对已确立制度的肯定,而不是否定”。

就艺术而论,亦是如此。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是大拒绝,即对现存 事物的抗议。”®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艺术现实与 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然而,“艺术远离社会、冒犯社会、指控社会的特征已被消除”®。“艺术异化”是对异化的存在的有意识超越,是更高层次的或间接的异化。

然而,发达技术社会弥合了公开保存于“艺术异化”中的艺术和日常秩序间的重大 裂隙。作为“大拒绝”的艺术,反而被拒绝了。一方面,“其他向度被占优势的事 态所同化。异化作品被纳入了这个社会,并作为对占优势的事态进行粉饰和心理 分析的部分知识而流传。另一方面,“为恢复大拒绝而作出的努力,反被这些努 力所要拒斥的东西所吞噬”。

马尔库塞严肃地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文化领域的“单向度”性,无论是 文学,还是艺术,在技术合理性和政治统治的合谋下,它们的文化价值都全部纳 入了已确立的秩序。而且文学艺术作品在文化领域借助商品形式实现了大规模的 复制和显示。究其原因,就是技术合理性的和政治统治的影响下,一方面,理想 与现实同化。理想已被超越。理想被从心灵、精神或内心世界的高尚领域拽了出 来,并被转换为操作性术语和问题。另一方面,理想物质化。高层文化变成物质 文化的一部分,它丧失了更大部分真理。而造成的后果则是,不幸意识或称忧患 意识的消解,幸福意识或称新型的顺从主义的形成。

马尔库塞指明了“后技术文化”理应作为文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并进一 步解释“后技术文化”指的是这样的文化——那些最先进的形象和立场似乎“没有 被吸入受管理的舒适条件和刺激因素,还在迷恋从技术进步的巅峰状态中获得再 生的意识”®。后技术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具体环境被置于既定现实显 示自己实际面目的另一种向度之下。因而它述说了有关它自身的真理;
其语言不 再是欺骗、无知和屈从的语言。虚构的作品叫出了事实的名称,事实的王国因此 便土崩瓦解;
因为虚构之物推翻了曰常经验,并揭示了其残缺不全和虚假之处。

但艺术只有作为否定力量才能拥有这种魔力。只有当形象是拒绝和驳斥已确立的 秩序的活生生的力量时,它才能讲述自己的语言。’’瑐。简而言之,从已确立的 生活形式中摆脱和有意识地异化出来,这既是后技术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后技 术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单向度”的话语领域马尔库塞最后专门安排一章来论述话语领 域。颇令人感到费解的是:话语领域,究竟是划归于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 或者是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并列?马尔库塞为何要凸显话语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话语领域既不能简单地归入政治领域或者归入 文化领域,也不能视作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并列的领域。马尔库塞之所以要将 话语领域的重要性,是因为话语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当中发挥着建构作用,马 尔库塞意识到在社会批判的对象方面应该有一种重要的转换0。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社会宣传机构塑造了单向度行为 表达自身的交流领域。该领域的语言是同一性和一致性的证明,是有步骤地鼓励 肯定性思考和行动的证明,是步调一致地攻击超越性批判观念的证明”瑥。在技 术合理性与政治统治的合谋下,语言成为了社会控制的工具。为了说明这点,马 尔库塞举了有关字(尊称“您”等)、词(名词、缩略词等)、句(省略句、分析 判断等)方面的许多例子。这些语言,无一例外,都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第一,从“本质一功能”的维度来看,功能取代了本质。操作主义的特 征出现在了语言学趋势中,“把事物的名称视为同时是对它们的作用方式的表示, 把属性和过程的名称视为被用于察觉或产生它们的仪器的象征。这就是势必会 ‘使事物与其功能相等同’的技术理由。”®当用功能取代了本质来表述事物时,语 言无疑增加了对现存秩序的认可。

第二,从“内容一形式”的维度来看,形式取代了内容。内容包含着丰 富的对立统一,即矛盾。然而,“仪式化的概念被赋予了对矛盾的免疫力。”0(P71) 极为讽刺的是,对于仪式化的语言,“人们一方面并不相信或关心人家告诉他的 东西,另一方面却依然在根据它在行动。’’®当用形式取代了内容来行事时,语 言无疑起到了对现存秩序的固化作用。

第三,从“概念一形象”的维度来看,形象取代了概念。“这种语言往 往把各种形象强加于人,并与各种概念的发展和表达相冲突。以其直接性和坦率 性为手段,它阻挠人们用概念进行思考,因而它阻挠思考。’’瑐与各种形象不同, 概念并不把事物与其功能等同起来,相反,概念把事物的存在状况与事物在已确 立的现实中偶然发挥的功能区别开来。当用形象取代概念来实现控制时,语言本 身便失去了否定性与超越性。第四,从“开放一封闭”的维度来看,封闭取代了开放。“名词以一种 专横的、极权主义的方式统治着句子,句子则变成为一个有待接受的陈述——它 拒绝对其被编纂和断言的意义进行证明、限制和否定。”⑩当封闭取代了开放, 那么语言就把意义封闭在规则所给出的条件范围内,取消了否定的可能。

总而言之,马尔库塞严肃地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话语领域的“单向度” 性。在技术合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合谋下,单向度的话语,与单向度的政治、单向 度的文化,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单向度社会的完整图景。

三、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贡献与意义 毋庸讳言,马尔库塞是一名思想激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批判 理论家。或许,有人认为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发达工业社会的攻 击过于激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历史局限,但是,在笔者看来,他的这一理论 至少有以下历史贡献: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上,马尔库塞恢复了强烈的人本主义色 彩,凸显了人在客体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 人,以“人”作为逻辑运思的起点,从“人”的需要出发,区分“真实需要”与“虚假需 要”的差异,发现以“单向度社会”为典型的社会症状和以“单向度的人”为典型的 人学问题。“单向度的社会”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具有“单向度的 思想和行为模式”。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可以说,马尔库塞的 社会批判理论,自始至终都在关注人的生存境况,是一门人学。

第二,在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上,马尔库塞聚焦时代前沿,关注时代的 发展,辩证地对当代社会的理性问题进行了阐发。“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以技 术理性与统治理性的合谋作为理论线索。既看到技术理性的肯定性因素,又看到了技术理性的否定性因素;
既看到技术理性的工具理性层面意义,又看到技术理 性的价值理性层面意义。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与统治理性互为表里地联系在一 起,构成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既凸显理性的最新发展趋势,又体现对理性的反 思。可以说,马尔库塞的理论,承上启下,延续马克斯•韦伯理性问题的关注, 又激起后学哈贝马斯对同一问题的兴趣。

第三,在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对象上,马尔库塞全面分析社会,涵盖经 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话语领域等诸多领域,并尖锐地揭露了不同领域 皆呈现“单向度”的同一性,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但马尔库塞又不是 平均用力。在“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中,以技术合理性造成的经济技术协作为基 础,着重分析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突出表现了侧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

更为新颖的是,马尔库塞专门开辟一个专题研究话语领域。引入了社会批判理论 新的研究对象一一话语,推动了社会批判理论有关话语的分析。

透视上述三点历史贡献,笔者认为,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 对当今国内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提升亦有所帮助。启迪和勉励研究者在研究 中国问题要强化以下认识:在理论使命上,要始终对“人”保持关注,离开了“人”, 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理论视野上,要紧贴时代脉搏,追踪 时代问题,视阈宽广的人文社科研究者,怀抱人文情怀,对科学技术亦保持关注, 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在理论缺陷上,要有所克服,中国传统文化对话语并不太敏 感,更强调“悟”,“一切尽在不言中”,不仅关于话语本身的研究,而且关于话语 社会建构意义的批判和分析还不够充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亦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作为一笔宝贵的学术遗产,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今 中国,依然是一个既富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又具有宽广开拓空间的研究课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