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培训计划 > 什么是民族团结_概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

什么是民族团结_概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

来源:培训计划 时间:2019-10-07 07:59:07 点击:

概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

概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宣部、教育部、 国家民委(以下简称“两部一委”)于8月20日下发了《关 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要求“高等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 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 学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探索体会,谈谈如何将民族团结 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之中。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 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1]。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3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 国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 固,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证。然而,境外敌 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长期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 谋。在它们的煽动和支持下,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 先后在2008年、2009年策划和组织了两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 件,不仅严重扰乱和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对各 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当前我国反对民族分裂 的斗争具有严峻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的新特点,必须在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其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就是一 项重要的治本之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 主渠道、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称“概 论”)是对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阵地。然而,在 内地高校,仍有相当一部分“概论”课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 问题认识不足,认为“内地高校民族问题不突出,民族团结 教育不必小题大作”。事实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在不断扩大和深入, 民族因素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就内地高校而言,师生民族 构成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一些高校还办有“西藏班”“新 疆班”。还有不少内地大学毕业生前往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 地区建功立业。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为 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各民族 在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差 异,难免产生一些问题。对此,如果认识偏差或处理不当, 就会激化民族矛盾、引发民族冲突,甚至会酿成民族之间的 群体性事件,从而被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所利用。可见,“民 族宗教无小事”,无论是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还是在内 地汉族地区,都应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惟其如此,才能防微杜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 结、和睦相处的新型民族关系。2精心设计:保持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两部一委”《通知》规定,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有以下 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 育;
二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教育;
三是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 育;
四是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教育;
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 会主义法治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要进课堂、进头脑,首先 必须进教材。然而,内地高校并没有开设单独的民族团结教 育课,现行“概论课”教材(2015年修订版)的相关内容也 比较单薄。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化整为零, 把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到现行教材的有关章节之 中,同时注意保持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内容,可融入 第九章第一节的“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 中。主要讲授以下内容:第一,在中华大地半封闭的地理环 境之中,中华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仅共同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而且形成和发展了源远流长、 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 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第二,中国上下五千 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民 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毋庸讳言, 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这只是 孕育程度更高、范围更大的大统一之前的“阵痛”。第三, 坚持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 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 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割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 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第四,维 护国家统一、热爱伟大祖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神圣 责任和光荣义务。

关于党的民族理论的教育内容,可融入第十一章第三节 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之中。主要讲授以下四个 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 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第二,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 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三,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四,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群众性 和复杂性的特点。第五,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要全 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 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关于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可融入第十一章第二 节的“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之中。主要讲授 以下内容:第一,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建设了祖国河山,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 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 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条件。第三,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四,各民族都应该大力发扬爱国主 义精神,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 荣,以分裂祖国、损害祖国为耻,共同维护伟大祖国的统一 和安全,共同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第五,巩固和发展全 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民族团 结友爱的模范,反对民族歧视。

关于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教育内容,融入第七章第一节 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之中。在讲述改革开放 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变化时,以举例形式,重点介绍民族地 区的发展成就。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一般聚居在比较 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超过了历史上的五千年,大大缩小了其与东部 地区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 高;
第二,社会公共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人民生活水 平得到明显改善;
第四,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观;
第五,产 业结构得到优化。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教育内容,分别融 入第七章第二节的“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之中。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在阐释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一 道理之后,以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这 两起恶性暴力犯罪事件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因民族问题而引 起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为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的极端重要性。同时特别说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受 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力保障,任何危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 结的言行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改革教法: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还必须有与之相 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为了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笔者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运用启 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 和内容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教师的讲授应视学生回 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问题,可以少讲或不讲;

重点讲授学生还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完成教学内容 的前提下,还可适当延伸,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这一方面 可以增强教师讲解的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提高教学的效 率和效果;
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记忆。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前,笔者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3个问题,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 么?新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说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问题层层递进,囊括了教材上的相关主要内容。对于第一个问题,学 生看了教材上的定义后很快就能理解。第二个问题是教学重 点,第三个问题是教学难点,但教材上只是各用一句话作了 概括性阐释。对此,学生一般难以理解,教师应逐字逐词地 对这两句话进行重点讲解。

互动式教学包括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动两大类。课堂互动 是主要形式,包括提问、让学生“反串”教师角色以及在一 定情景设计之下的“表演”等;
课外互动是辅助形式,包括 课间同学生的“聊天”、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网络互 动等形式。开展互动式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 事项:第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第一次上课之时,教 师就要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民族成分,并主动公开自己的电 话、微信号,并加入所教班级QQ群。在开展互动教学之前, 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它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第二, 要做好课堂互动组织工作。为了确保互动式教学的有序进行, 教师应说明互动要求,确定互动角色,掌控互动节奏,并对 参与互动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点评,以激发学生参与欲。

第三,有关的学生也应做好准备。如,在讲授少数民族的爱 国历史时,笔者让该民族的学生“反串”教师角色,收到了 良好效果。但是,这有一个前提——他们必须在课前备好课, 因为即兴的“反串”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难以达到预期效 果。实践证明,由少数民族学生讲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 俗习惯,更能吸引其他学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切感受。

运用研究式教学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师应予悉 心准备、精心组织和耐心指导。第一要明确教学目的。采取 研究式教学法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要求学 生通过创新性的研究形成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而是要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已有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要拟定选题指 南。鉴于上述教学目的,因学生的研究能力还处于政治培养 阶段,教师在拟定选题指南时,不应追求创新性、学术性, 而应着眼于已有的观点和结论。三要指定阅读书目。阅读书 目可分两类:一类是全班学生都应阅读的“必读书目”,如, 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有关重要讲话、有 关部门组织编写的权威教材等;
另一类是开展研究的参考书 目。研究民族问题的论著很多,但良莠不齐,观点不一。为 避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教师在指定参考书目时必须仔细甄 别。四要划分研究小组。由于思政课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 大,因此,应按照自由组合原则,形成若干个3~5人的学习 小组。这样,既可减轻工作量,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 神。五要进行具体指导。当前,由于灌输式教学的长期影响, 多数大学生对研究式教学还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教师应对 各研究小组进行更为耐心的指导。六要点评研究报告。对于 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教师应仔细阅读,写出评语。对研究 报告的总体情况,要在课堂上进行总结,特别要注意纠正普 遍存在的问题、表扬表现好的研究小组。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