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计划 > 声乐教学_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声乐教学_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来源:年度计划 时间:2019-11-16 08:15:03 点击:

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普通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 是塑造美好心灵的育人工程。为达到此目标,通过歌唱、器 乐、欣赏等手段,感受、表现和欣赏音乐,促使学生愉悦身 心,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实现审美教育应有的效能和价 值。所以,音乐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而是以音乐为“中 介”的双向心理交流活动。开启心灵的窗扉,激活音乐学习 心理,无疑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这里拟就寻求兴趣 与意志的心理协同效应发表一管之见,求教于同行和专家。

兴趣的内驱动力与局限性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是指 对某事物或活动具有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因而产生出积极参 与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 异,但是这种潜在的心理机制一旦激活,就会产生巨大的内 驱动力,迅速地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从而获得事 半功倍的效应。因此,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就将“以兴趣 爱好为动力”作为首要的基本理念。

兴趣是天生的心理基因,但它又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简 单地说,一个人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产生兴趣的 条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象的品质特征要适应并符合 主体的心理需要,然后通过“亲密接触”,激活了心灵密码, 兴趣便油然而生。从这一基本论点来看,爱美是人的天性。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它以音响为载体,以声波在空气中传 播为中介,通过听觉感受激起心灵反应,因此具有很强的激活兴趣心理的品质特征。这种审美心理活动不仅“成本低”、 易普及,而且很容易产生艺术魅力,这正是音乐容易激起兴 趣心理的真谛所在。音乐与兴趣的这种亲密关系在婴幼儿时 期就明显地表露出来。例如当婴儿啼哭时,播放乐曲就可以 使之止哭而聆听音乐,甚至产生愉悦的表情。从上幼儿园开 始,孩子们普遍喜欢唱歌、听音乐,这无疑是音乐教学可以 充分利用的心理资源。因此,“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 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 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标准”实 验稿第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由于兴趣选择性是 个性心理的表现,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还具有 不稳定性,兴趣的淡化、转移,乃至消失,在生活中也是常 见的事。音乐教学是有目标、有课程内容的育人活动,尽管 是通过审美手段和方式来进行,有明显的愉悦性,但是音乐 课毕竟不是娱乐活动,必须结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来进 行。因此,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过程中的难度,往往成为挫 伤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因,实践证明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说 明了兴趣不是万能的,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这里,联想到流传的一句热门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富有判断性的警句,凝聚着大家实践教育心理学的心得 体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有交流、借鉴价值的。但是,如 果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考虑,则使人感到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其一,老师是人不是神,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其二,即使 兴趣可以帮助启发学生的爱好,增加学习动力,但是其本身 所特有的不稳定性、易转移性,使其不具备“最好老师”的 能力和水平。兴趣也好,老师也好,都不是万能的。而要寻 求更好的音乐教学心理效果,就必须注意开阔视野,寻求多 元心理因素的互补作用。就兴趣心理而言,必须发掘与意志 心理的协同效应。意志的精神力量及其艰辛性和兴趣相比, 意志是比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是人为了达到预期的目 的而能够自觉地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由于它的获得和实现 是和困难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具有艰辛性。意志的获得 固然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到行为 的价值意义后而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往往表现为 能够以顽强的毅力,有目的、有信心地解决一个个难题,直 到取得成功。所以意志既反映了人对于主客观现实的肯定性 认识,也表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音乐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需要 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点,这些“拦路虎”常常 吓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丧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解决 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意志心理, 强化学习毅力,增强克服各种技术困难的动力,以保证音乐 技能的正确掌握。例如,在儿童学钢琴的社会热潮中,不知 道有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这门演奏艺术,长大成为音乐 人才,而不惜重金买钢琴、请老师,但中途弃学的孩子却不在少数。那些成为小钢琴家的孩子,则无一不是认识到学琴 的目的,而主动自觉地克服了从识谱到演奏姿势、指法等一 系列困难,在艰苦的练琴过程中,通过意志心理的主导,不 仅体验了音乐美的愉悦,也发现了自我价值,于是不断攀登 新的学习目标,从而逐步步入了成功的殿堂。意志和兴趣虽 然都是潜在的心理基因,但是相比而言,意志的激活比兴趣 要困难得多。因为意志获得的先决条件是面对困难条件下的 自觉意识占主导地位。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意志就失去了存 在的根基,许多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手段就难以掌握,虽 然也可以有限度地进入审美活动,但是只能够停留在音乐的 “必然王国”,到达不了音乐的“自由王国”,“音乐课标 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 意志固然属个体性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先天基因,但是这 种自觉性的动力主要靠后天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 中,教育方面的心理引导和启发有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 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是解决认识问题的关键。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外 许多大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无不显示出意志的巨大力量,这无 疑是有价值的教材资源,可以灵活地利用。还有,就是在音 乐教学方法上,应该生动活泼,多启发,多鼓励。“多表扬, 少批评”的传统经验虽然缺乏具体分析,但是恰当应用,或 许可以增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有助于意志的形成。从 宏观方面来看,意志是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本源力量;
就微观而言,意志是立人之本。如果意志薄弱,甚至完全丧失意 志,必将“一事无成”。所以,作为培养一代合格新人的音 乐美育,必须注重意志力的培养和运用。但是,意志行动的 生理机制告诉我们:它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发生的兴奋与皮 质其他部位的兴奋间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随意运动具 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处于生命成长期的中小学生,大脑神经 系统正在发育成长阶段,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 薄弱。加之意志本身具有艰辛的属性,其意志力虽可以激活, 但是不稳定,难以持久。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根 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意志的心理特征,扬长避短地加以应用。

而将意志与兴趣心理有机结合则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寻求兴趣与意志的协同效应心理学通常将人的心理活 动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前者包括认识、情感 和意志三个过程,后者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 类。其中,兴趣属个性倾向性心理,而意志则属于心理过程。

但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 仅许多心理活动都会参与,而且呈复杂的运动态势。协同论 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属性不同,但是在整个环境中, 各个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其功能结构 是相互依存的。在中外许多音乐家的孩提时代,以兴趣爱好 步入了音乐世界,而进入到艰辛的技艺磨炼阶段,无一例外 的都是将对音乐的挚爱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融合在一起,再 协同其他心理活动才战胜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取得成功的。普通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虽然不是培养音乐家,但是音 乐学习心理规律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注重平衡和协调各 种心理功能,以获取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无疑是教育心理 的基本任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兴趣和意志是截然不同的 心理活动,既有各自的功能优势,也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或难 度,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相反相成的哲理,寻求兴趣和 意志的协同效应,将有助于构建学生成熟的审美心理,促使 教学效果优化。

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以激发学 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推动力是首要的第一步,也是容易获取 立竿见影的近期效果的,这无疑是音乐美的艺术魅力所致。

但是,这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变为爱好,逐步向“终 身热爱音乐”的目标迈进。在进入操作性的音乐知识技能学 习时,就需要进一步潜移默化地注入学习目的教育,以促使 学生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升到富有热爱生活的情感、表现 音乐的欲望和创造音乐的冲动阶段,而这些潜能的转化无疑 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自觉意识,有助于良好学习动机的形 成,实质上也是奠定了意志力的心理基础。要善于将音乐教 学中的技术难点转化为兴趣与意志的融合点。这种学习心态 既延续了音乐审美愉悦所带来的情感动力,也渗入了学习的 自信心和毅力,这对单一的心理因素来说是扬长避短,而对 于整体心理效应来说,则是协同互补。当然,作为音乐教学 的心理调控是双向的,我们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的。而作为音乐教师的教学心理,则首先需要认 同和重视音乐教学心理协同效应,结合教学实践做学生心理 调控引导的“有心人”,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从自然 的无序状态转换到自觉的有序运转上来。

兴趣和意志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二者都具有各 自独特的功能优势,但又都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或艰辛性。

为此,重视它,实践它,引导二者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 寻求兴趣与意志的协同效应,必将有助于促进音乐课程目标 的实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