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工会 > 浅谈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 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浅谈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 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来源:工会 时间:2019-11-21 08:43:09 点击:

浅谈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

浅谈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应遵循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只 有遵循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明 了小学低年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小学低年段数学知识范围和授课内容特征, 论述了两者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 个国家发展中,数学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 生数学思维能力,夯实小学生数学素养基础的关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 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划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 学生的心理特征正是属于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阶段,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

一、小学低年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以及个性等心理结构 的学科。小学低年段的年龄范围在6-8岁,属于小学一二年级阶段。这一阶段是 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 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一)小学低年段儿童注意的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情绪容易冲动,自我的控制能力比较 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暗示,从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小学低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对游戏仍然保留着极大的兴 趣。他们感觉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没有拘束的可以自由发挥的人。因此,他们常 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教学教师是否和蔼可亲,成为他 们学习的主要兴趣来源。

(二)小学低年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形式发展主要分为: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 步本质抽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主要表现形式是记忆的东西常常是直观、形象、 具体和鲜明的。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水平。(三)小学低年段儿童记忆的特点 即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在发展。儿童还不会向自己提出记 住客观事物的任务,被记忆的东西常常是直观、形象、具体和鲜明的,经常是自 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语言、图形等。一项研究让5岁、7岁儿童记 图片,并以录像中的口唇是否微动为指标,考察儿童的复诵行为。结果发现,有 10%的5岁儿童、60%的7岁儿童表现出主动复诵,这说明大部分小学低年段儿童 都能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

(四)小学低年段儿童个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阶段。我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文 馥在一项“三山实验”式的研究中,利用绒毛动物模型代替三座山,考察4-13 岁 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现象和脱自我中心化。研究发现,6-8岁的儿童具有自我中 心现象,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此时期,儿童容易肯定自己的优点,不容易 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其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来自各方面的表扬是 他们学习的绝对动力。

二、小学低年段数学知识范围、授课特征 数学是理解性和逻辑性兼重的学科,并且和现实联系特别紧密。小学 低年级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居于基础地位,其对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和日 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起到铺垫作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数的认 识、钟面的认识、简单的四则运算、初步的几何图形认识、简单推理等。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知识特点是较为基础,内容对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 的要求。低年级数学的授课特征是:前后联系性较强,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教学 对象年龄幼小,认知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遵循此特点与规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较好地实现教 学目标。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励、唤醒、鼓舞。”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在数学课堂 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 活紧密联系,所以我们首先应考虑从儿童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入手,以有效满足 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比多 少,比长短和比高矮。其中,有一道题是:比一比哪条绳子比较长。如果教师只 是刻板地告诉学生1号绳子比2号绳子长,学生会产生模糊的思维,不能完全理解 如何得出1号绳子是长的,从而使得有些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甚至开小差。这 时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特征,拿出实际的两根绳子,让两名学生到讲台 上进行比一比操作,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就能引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而且, 学生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讲台上的同学身上,能直观具体地理解1号绳子比2号绳 子长。

(二)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感知觉是极其敏感的,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能够吸引 他们的注意。而且,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的 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构建时间和空间 思维能力,让知识结构合理地联系生活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一课,要求学生综合、灵活运 用第三章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如 果教师不先预设出情境,直接通过讲授让学生设计出图案,学生会设计出与教师 讲课时相似的图形。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得到展开。反之,如果教 师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如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的漂亮图案,让学生猜猜它 们是怎么得到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等 活动体验图案的设计。最后,再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图案。这样能更好地激发 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针对学生的记忆特点,运用复诵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固定知识 的识记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诵读、诵习所要记住的信息。小学低年级 儿童还不会向自己提出记住客观事物的任务,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语言、图形等。例如,让学生记住这一概念:在计算有余数除法中,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22÷3=7……1,如果计算结果是22÷3=6……4,余数是4, 而除数是3,43,因此余数大于除数,不符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比 除数小”这一概念,证明计算结果有误。通过算式举例,学生虽然能基本理解这 个概念,还是很难记得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地读出概念,每课时上 课前都让学生反复地背读,这样,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记住。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段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善于学习和借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切实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小学低年段数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梁愫瑜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 2014年12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