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策略:有效的数学课堂策略

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策略:有效的数学课堂策略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1-28 07:53:44 点击:

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策略

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策略 一、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 校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提出了“学会生存和 生活”的具体教育目标。生命教育或者教育中的生命维度受 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校开展 “生命教育”多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举办专题生命教育课程讲座、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 鼓励学生践行生命行为等方式进行,然而,较少有学校通过 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去落实生命教育。事实上,生命教育蕴 藏于广阔的学科教学之中。这是因为在生命教育的形态里,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充满生命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而学科教学的任务就是在传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让 学生得到心灵的滋润、道德的提升,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如 何创造,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技能,并逐渐领悟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将教育中有生命关怀、人文 关怀的使命赋予文艺类学科,而数学学科则一向被视为缺失 生命关怀与人文关怀的“荒漠”。这是因为数学学科知识所 具有的特征(抽象性、逻辑性、演绎性、形式化、模型化等), 易于让教学流于枯燥化和机械化,使得数学课堂缺乏应有的 生命活力与人文气息,异化为应试教育的坚固堡垒。事实上, 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内涵,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容上,这是教育者把握生命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

但在私塾时代的教育,虽然教学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经 典”,但“死记硬背”和“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 人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知识的特征或呈现方式并不 是决定该学科是否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唯一指标,只要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数学学科特色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依然可以很好地激发课堂上的生命活力,实现生命教育的宗 旨。

第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情境性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 的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和生活化。数学知识,尤其是小 学数学知识,是来自于生活且走向生活的;
每一个知识点都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都会有具体的应用实例与之相对 应。教师如果运用教学策略得当,便可以创设出生活化、体 现生命意义的学习情境,进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互 动与合作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升华、 情感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学生在沟通、交 流和合作中获得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生命教育在 本质上要求课堂教学指向“涌动着生命活力”的个体,而不 是培养出只会机械地计算、背诵和考试的机器。数学知识的 这一特性,决定了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关怀、激发生命活力的 可能性。

第二,数学知识的环环相扣以及其应用价值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学科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和演绎性,数学 知识每向前推演一步,都需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

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到获得新知 识的成就感,对未知领域会持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

可以看出,数学知识也是鲜活的和有生命力的,它的这种鲜 活性与生命力不同于人文类知识,能从另一方面给学生探索 自然和宇宙奥秘提供兴趣支持。从长远而言,学生学习数学 知识的过程是建立正确的“三观”过程;
从近处而言,则是 保证课堂生命活力的“保鲜剂”。

二、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两种有效策略 从数学学科知识的上述特性出发,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生 命教育的突破口也清晰地呈现出来:一是基于数学学科知识 创建开放式情境课堂;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与维持学生 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

(一)基于数学学科知识创建开放式情境课堂 1.充分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视 觉感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了 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教导学生运用数 学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现象、了解生活、认知世界,帮助学 生理解数与数、数与量、数学与日常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而 引导学生把生活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 转化为数学计算。如在教学《乘车》这一数学课时,通过让学生模拟公园游览车行进过程中不断有“乘客”上下车的生 活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列出数学算式:9-8+4=5,5 +4-1=8,8-5-3=0,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习得新知。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学生不仅感受 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而且对社会职业和社会责任也萌生了 认识。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 性,鼓励学生“尽兴地问,尽情地说”。情境教学能让学生 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主体代入”的真实感和存在感, 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 境其实是对现实场景的模拟,能营构出一种特定的创造性氛 围,具有直观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学生在这样的一种场域中, 每个人都可以是问题的解决者或出谋划策者,同时也是探究 学习的直接参与人和知识的构建者。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把 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解决策略。

3.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 让学生快乐地玩,快乐地学。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 师应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营造开放的 数学课堂教学空间,遵循学生的发展天性。如:创设“模仿 购物”“参观游玩”“争当小数学家”“自己动手做”“猜 谜”等教学环节。开放的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课堂规矩的畏惧感,改善学生因性格内向而表现出的不合群、不合 作、不与同学沟通交流等问题。学生身处这一开放的空间, 既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学习本身成为一种有趣、 愉快、轻松、主动、深刻的互动行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 到了激发,师生情感得到了交流,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 扬;
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活泼,“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 堂学习的主旋律。

(二)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与维持策 略 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事实上,学生 带着兴趣而持续不断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有意义” 学习,因而也是闪烁着生命光芒的学习活动。教师了解学生 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提 高当下的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勤奋、刻苦和奋斗精神,形成自我生命的价值。

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需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学。

个体的需求可以产生直接的动机,而学习上的需求通常表现 为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满足。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度”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创设悬念,即要求学生在测 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后,直接说出第三个角的度 数,并让学生进行验证,此时,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答案” 一定会惊讶不已。在学生困惑不解、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时, 趁机将其带入学习主题,并提出这一知识概念,这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而且会对新知产生深刻 印象,不易忘记。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非常贴切地将这种教 学激发手段概括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国外心理学研 究成果中的格式塔理论和顿悟理论也对此进行了论证和说 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采用生动、具体、感人的素材 和事例来设下悬念,可以起到激发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 的主动求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学 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实际操作价值,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学 习和掌握该知识的欲望。而且,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来 说,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学生就会在内心 上肯定和认可这一学习成果,进而巩固和强化学习,增强学 习动机。除此之外,这一教学策略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 际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勇于实践的品格也会得到培育和发展。例如:教 师在教学统计图表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 简单回顾,然后绘制统计图来说明学习上的发展变化情况。

又如,计算总产量、单产量,用求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数的 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节约用料问题等。学生了解知识的 实际用途可以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意识到 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当今阶段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的重要性。

3.通过有效手段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持久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激 发,却难以持久地保持下去,所以对教师而言,能否保持学 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成为他们维持课堂活力和效率高 低的关键。事实上,数学知识体系本身是环环相扣且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的。针对数学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只要能让 学生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生活发生联系,让学生体 会到解决实际问题时而产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便能极大地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 动力。针对学生好胜心强、兴趣不稳、动机不持久等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实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启发性、思考性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
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定期采取表扬和 鼓励等手段,能使兴趣的定向和动力作用贯穿于学生认识的 全过程。

此外,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活动来开展 教学也不失为很好的策略。一方面,学生对故事、游戏、活 动等有着天然的喜爱,教师如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必将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对学习的最佳状态;
另 一方面,故事、游戏和活动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元素,是生命 关怀和人文关怀的最佳载体。如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与 文字艺术的审美和应用,进而能引发学生思考,传播故事中 的正能量;
游戏与活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促 进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同时,学生的健全人格也 得到了培育。教师运用故事、游戏和活动来开展教学的具体方式表现为: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玩数学谜语游戏、 演讲关于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家的故事、举办数学文艺会、办 数学墙报、制作教具和学具等等。

三、小结 “生命教育”的时代主题要求将数学教学从传统的应试 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解放的关键则在于数学课堂教学 中生命关怀的注入,在于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从数学 学科知识的两大特征出发,采取基于数学学科知识创建开放 式情境课堂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 两大策略,可以有效注入教育的生命关怀因子,激活数学课 堂中生命的活力。通过具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展开,不仅有助 于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实现应试教育所追求的 一般目标;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真正地将 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融入具体的数学课堂之中,使数学课堂 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场合,而且也是一个 顾及学生知、情、意、行和完整人格培养的综合素质养成的 开放境域。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成长体验之旅。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