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独生子女 [探究当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

独生子女 [探究当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11 07:48:46 点击:

探究当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

探究当前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 摘 要:当前,我国独生子女规模日渐扩大,已逐渐成 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高 校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长,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管 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有必要探究对这一群体的科学教育管理方式。

摘 要:
一、引言 二、高等教育中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 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和诸多 外在矛盾冲突,都是源于其固有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由于 独生子女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进入大学后, 面对环境的变化、实际的压力、生活的困难等问题,他们往 往感到无所适从,迷失自我,从而形成其特有的个性特征表 现。

第一,独立感和依赖感相伴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比较民主,加上家长对孩 子宠爱有加,使得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上了大学 后,由于离开家庭独自生活,这种意识更加显现。他们不喜 欢别人包括父母和老师干涉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们的想法强 加于自己,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和决定自己的事情,表现出 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大学 生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很少有自己独立决策的实践机会,在家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事,都很少由自己做 主,因此在上大学以后表现出心理上、生活上甚至学习上对 父母的依赖感。

第二,优越感和挫折感相伴 独生子女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从小受到很多家 人的呵护和关爱,家里的溺爱使他们从小养成了强烈的自我 中心意识,不懂得也意识不到为他人着想。而大学里群英荟 萃,起初他们的心理会因此处于一种积极进取、轻松兴奋的 状态,乐意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都 是极为有利的,但是他们不服人,做事顾虑少,自我约束水 平欠高等特点,伴随着表现欲的外露而渐渐显现。

第三,自我意识强与责任意识差相伴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 了一种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和优越感,经常按照自我的意愿 行事,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再加上更多的独处时间,使得 他们逐渐养成了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较强的心态,不同 程度地带有追求自我、突出自我、实现自我的个人主义倾向。

因此,他们在生活中,总表现为我行我素,有的甚至不顾各 种制度的约束。在这种自我意识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他们的 责任意识差。

总之,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既困惑又矛盾的综合体,优 势与劣势并存。他们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较弱的实际能力相冲 撞产生的矛盾心态,使他们处于两难处境。三、高校独生子女教育管理方式探索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 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独生子女大 学生有无社会责任感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 起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增强责任教育 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 把握当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责任感现 状,以增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针对性,并尽量能根据不同 的专业特点实施不同特点的教育培养。从理论、实践、教师 表率等方面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并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加 强责任观念。

第二,创新教学课程,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能力 在教学课程方面,高校可以尝试开设一些技能课,注 重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如开设烹饪、家 用电器维修等课程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开设京剧、话剧、 艺术鉴赏等课程陶冶他们的情操;
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就 业实习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营”活动, 积极引导有创业热情的毕业生组成团队尝试创业。

第三,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师资队伍、学校氛围、教育体系等方面把心理健康 教育落到实处,以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真正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明确社会的补充教 育功能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 更是如此。家庭教育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教育,具有亲 切自然、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家庭要成为学校和社 会的助手,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良好根基。

社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有多主体化和多元化 的特点,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食粮,可以 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供学生实际锻炼,可以有效弥补家庭教育 和学校教育的空白,丰富其内容。因此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四、结束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实践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既 是各具特色的教育主体,又是不可分割的教育统一体,只有 这三种教育的有机协调与配合,以共同的目标为指引,实现 三方面教育的优势互补,才能保持整体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 发挥教育管理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1,6 .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