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初探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初探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23 07:59:11 点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初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初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比较全面的反映了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观点及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抽象性, 要使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正确原则的指导 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理 解和运用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 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方案的四门 课程之一,在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上,融合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作为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整个高校德育教学体系中处于 基础地位。中宣部、教育部在《 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 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 律。”[1]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要达到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目标,针对目前社会实践的发展, 必须改变以往《原理》课的教学方式,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 加强《原理》课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 实践,才能真正地把握精髓,认识社会。一、《原理》课实践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 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 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认真地总结过去,客观地分析现实,科学地思 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 际的学风,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教条主义是本本 主义,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是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敌;
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这只能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
实用 主义则是容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往往给马克思主义附加 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从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强调 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 义的书;
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 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第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作为一种辩证的观察原则和分析方法,首先把一 定的对象、存在看作为内容及其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在关 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坚持整体对于部分的决定性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 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 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 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 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坚持整体性原则, 是一个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个既把 马克思主义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又以整体性的方法、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来讲授,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把握的问题。

第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历史唯物主 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其要义就是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 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到《原理》课的实践教学上,就是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依靠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途径,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学的根 本准则,把为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学生作为 实践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训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课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

第一,从教学理念上来说,改变灌输为主的理念为探究 型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设置所面对的大学生已经是进入21世纪,在全 球化日趋深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网络设施日益完善条件 下的新一代青年。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多了对民主、 自由、平等、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影响社会的要求,而更 少了对思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学习方式的 妥协与容忍,他们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因而更加希 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公正的对待,以及具有平等、通 畅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途径,因而更加关心马克思主义 理论课教学对自己成长、发展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由 于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观念 和价值观的变化、就业的困境、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人际交往等等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得大学生面对着就业、交 往、适应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他们希望能更多的了解 社会、接触社会,尽快地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

对此,《原理》课教学必须建立探究型的教学理念,实现课 堂教学向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转型。所谓实践探究型教学 理念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的多 种形势,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 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 参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从以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逐 步向增强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过渡。

专题教学。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关注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结合教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 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出发,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对 各章节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炼,分类建立专题,把教材理论 充分渗透到各专题中,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系统的讲解,同时 在理论上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基本理论观 点和方法论要求,反映时代的新问题、新要求和学术界的新 进展。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趣 味性和现实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新探索和新发展,达到教学内容精炼化,使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葆时代光辉。

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多参与实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企业、乡村、革命老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课的定点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加劳动,体 验生活,了解社会,服务人民;
就相关主题确定调研题目, 组织学生进行调研,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扩大视野,客观地、辩证地观察事物,在现实的纷繁复杂中 认识和发现社会问题,调查了解第一手情况,分析问题,锻 炼思维,提高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 解决问题,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在学生撰写 论文阶段,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客 观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回校后组织汇报交流会,激发学生 积极地探究和思考问题,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达到整体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 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三,从考核方式上来说,在以往考试为主的基础上增 加实践性更强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原有 的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的考试方法存在着考试 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考试形式单一、教考合一,影响教 学效果的评价,无法恰当检验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等突出 问题。必须改变这种考试方法,这就要求:首先,考试内容 科学化,透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宗旨;
其次,考试 方式方法多样化,应针对各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 不同的考试方法;
最后,考试有主有辅,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力度。可探索构建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试为辅, 结合实践报告、读书笔记、观(读)后感等的一套科学考试 模式。

三、《原理》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意义。

第一,实施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思想 政治素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应用、实践能 力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验的教学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课中进行实践教学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书本知识与 社会知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实现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的延伸。加强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能促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正确性的理解;
加深对国情、社 会的了解;
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理解。

第二,实施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等各方面的能力。实施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社 会实践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 业精神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需要注重理论的讲解、 观点的引导,使学生准确掌握理论,但学习理论贵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不在于认识世界,而 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所概括的是客 观世界中的一般的规律,而实际总是具体的复杂的,因此要 把理论付诸实践,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通过实践教学, 可以增加学生社会调查方法和技术、应用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弥合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奠定必要条件。同时,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通 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 得感性知识,获得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的方法,其过程也 是一种集多种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开展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洞察力、社交能力、自我教育的 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 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力。

第三,实施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兴趣。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是以 教师的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而学生通常是处于被动接受 的一方。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固然使学生学到了大量的理 论知识,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厌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实践教学的 过程中,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可以在广阔的实践平台上检 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自我价值。他们通过设计方案、选 择地点、搜集并整理资料、总结提炼观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体 验社会,并在实践过程中为社会、他人服务,用自己的努力赢得社会、他人的认可,从而增加自我的自立、自信和自我 接纳,使自身的潜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实践 教学贯彻了以人为本也即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过去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知、 磨砺品格和陶冶情操的能动主体,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探索、 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有了进一步加深理论学习的愿 望。事实证明,开展形式各异、生动鲜活、丰富多样的实践 教学,能够使学生由配角转为主角,激发出主体应有的自主 性、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 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5). [2]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 [J].教学与研究,2007(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