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讲话 > 语文题的答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题的答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怎么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领导讲话 时间:2019-11-02 07:58:01 点击:

语文题的答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题的答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文学鉴赏上,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即“有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 多年的任教中,我发现:大多数语文题,给出的答案太过限 制。除了字音字形的书写判断、古文古诗的识记默写、文学 常识考核之类的客观题目,造句子、谈看法、文章文段的阅 读理解以及作文等这些主观性强的题目,答案限制太多。这 岂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哪能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 呢?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 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 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的 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言能力发展 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目标中没有忽视必要的语文知识,不仅重视培养独立 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日常需要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 力,更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 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是,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标准重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在练习和测验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测验,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有中 考,有高考。

当然,我们有课程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用较大的篇 幅提出了评价和建议。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 提出由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 重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得到反馈,通过 评价激励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还只重视了课堂上的评价。为什么在课堂上鼓励 学生创新,在语文题答案中却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为例:古文阅读《愚公移 山》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给出的标准 答案是: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 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 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 “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篇文章得到的 启示不应该是多元的吗?为什么只给出这样的答案?这样的答案难道不会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如,2015年辽宁抚顺的中考题:“如今,我的外婆已 去世了。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她看着我, 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 留在这个世上。”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给出的标准 答案是:外婆离“我”而去了(1分),而那些疼我的人给 予“我”的爱是永恒的,不会因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1分), 他们的爱会像紫薇花一样,平淡之间让生活变得芬芳而美丽 (1分)。答案是那么确定,还把分值一一落实了。把答案 做得和给出的答案一样太难了!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感受和 表达?只要不是不合逻辑都应该对不是吗? 再如,2015年雅安中考题里有道古诗阅读题:
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问题之一:“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 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给出的 标准答案如下:“开”和“弄”。“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和美感,能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和体态。“弄” 与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势,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

(指出“朱”“紫”并分析合理,减半给分。指出一处1分, 说明好在哪里各2分。)这道题的答案有合理的部分,比如 用得极妙的很显然是两个动词,所以如果赏析那两个表示颜 色的词,就会减半得分。比起选错了词一分不得,这样合理 多了。但这两个动词的赏析,是不是定得太死?是不是应该 说“合理即可”? 最近和学生练习一道诗歌赏析题,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 的诗歌,第一题是填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 情。”学生的回答是“依依不舍” “难舍” “惆怅”等, 偏偏答案是另外两个字——惜别!难道学生的答案错了 吗?并没有错,如果你说他们错了,他们岂不要困惑?但让 我们困惑的,是答案!为什么不是多个可能,类似都对,合 理即可? 类似这样的问题太多了。我深深为学生感到悲哀。明明 是一个个灵活的小脑瓜,一颗颗聪慧的心灵,就这样被僵化 的答案困死了。谈何创新精神!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他 们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生性活泼,充满生命力,具有很 强塑造力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因为自己 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教师和学习内容有着不同的反馈。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 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题的答案上,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不可不重视。我希望有一天,看到语文题的答案 更多元、更灵活,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片天空尽情飞翔。

参考文献:
[1] 蒲家华.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8). [2] 卢全.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 学教育,201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