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1-23 07:48:50 点击: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 分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为自然座位式,同桌两人或 前后桌四人一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较适合进 行物理课堂讨论。第二种为差异组合式,一般由4到6人组成, 组成为物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和发 展潜力较大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学 习方法都有差异,他们在合作时可以互相影响,结对帮困, 互相监督提醒。这种方式适合实验探究、解决难题、小组竞 赛等。还有一种就是自由搭配组合,成员兴趣爱好相近,感 情较好,这样的组合适用于自选实验和物理小制作。基于现 阶段学校每周进行调换座位的管理规定,动态化变更小组成 员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小组变更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也 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新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从而 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惰性和保守的解决问题 的方式,激发学生调整状态,散发更多的正能量,使小组合 作的学习机制得以良性发挥。

二、激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一)选取合适的物理内容,避免只重形式没有实效的 合作 案例:在压强第一课时,学生刚刚理解压强的概念和物 理意义,知道用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比较压强大小,但如果 提出同种物质做成的不同大小的物体,如3个圆柱体,底面积不同,高度不同,问谁对地面的压强大。学生用刚刚学到 的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即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多数 会面面相觑,不知从何下手,班级里只有个别人能想到用以 前的重力公式、密度公式进行推导,这样的小组合作就会流 于形式,或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求助于他人的学习途径,而 不是合作与讨论,也不能收到实效。而在探究“摩擦力大小 和压力的关系”时,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有的同学直接就 把弹簧测力计挂到木块上,就会有人提醒注意事项,要将弹 簧测力计水平调零,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对实验次 数也有争议,做3次还是6次?讨论的结果就是看实验器材, 如果两个物理量都可测就做6次,这个实验如果压力大小无 法测量,就做3次,在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可能比老师 讲的还要好。在小组合作中暴露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的合作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学会知识,提 高能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由于复习课上对于全章复习内容较多,既要抓基础又要 有提高,只有明确学生的任务,才能温故知新。在教学中我 是这样做的:任务前置,为分工做好准备。主要是让学生在 课下找到知识网络的一个或几个中心点,然后向周围的知识 辐射展开,并整理、总结出每个知识点涉及的类型题。对于 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开始可能只找到几个零碎的知识点和 几道典型题,但是看到学习效率高的学生能把整章内容的主干、枝叶进行归纳总结,除了找典型题,还能与同类或相似 题进行比较,他们就会见贤思齐,下次准备的更充分,更认 真,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强化组长培训,协助老师组织讨论, 协调组员合作学习。每组要形成学习模式,谁负责哪一部分 知识点的总结和典题分析,再进行一起讨论补充,最后展示 小组成果,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表现欲强, 总想展示自己,,这样就会使其他同学失去热情。还有的同 学有依赖性,只想回答最基础的问题,把复杂的题留给其他 组员。这两种情况组长都可以帮助老师进行协调,分配任务, 一种是自选题型,选自己擅长讲的题,一种是挑战自我,在 组员的帮助下讲易错题型,重在分析做题方法,这样既没有 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成就感。

(三)提出问题具有层次性,关注每一个学生 用不同的问题来照顾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争取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尤其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别让他 们成为观众。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讨论,通过组内优秀学 生的指导和鼓励,消除了后进生的学习障碍,树立了他们的 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物理课堂活力四 射 物理课堂是一个学习科学的平台,老师是这个平台上的 灯塔,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大胆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互相提醒,在思维互动的同时,也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当不同的观点在课堂自由飞扬时,每 一个同学的脸上都会在皱眉思考、若有所悟、茅塞顿开等几 种表情之间变化。这种能够展示自我的快乐体验,很多时候 具有超过一切外部刺激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三、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物理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 方法和途径,对我们教师来说,理解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 态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本领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能把知识强加给 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做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他们 能接受的知识,让他们自主的学习,让课堂教学的环节科学 而有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