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幕式 > [学分管制下大学选课应用的策略] 选课策略

[学分管制下大学选课应用的策略] 选课策略

来源:开幕式 时间:2019-11-19 10:12:04 点击:

学分管制下大学选课应用的策略

学分管制下大学选课应用的策略 引言 学分制是当前高校普遍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和教学管 理模式。按学分制规定,学生只要按照教学计划及学校的具 体课程教学安排自主选择课程,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 程的学分即可毕业[1]。显然,学分制的突出特点就是充分 尊重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进行自主选 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更好地发展的一种教学 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课,学生通过 “自由选课”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实现“宽口径”的人 才培养目标,高校必须开设各级门类齐全的选修课,构建科 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打破各门学科自成门户的壁垒,建立以 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线,以实践课、素质教育 课横向交叉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有 机结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2]。

因此,一定意义上说,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其实施水平 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分制的内涵建设及全盘教学目标能否 实现。一般来说,各高校为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都下 了很大力气研究和开设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并尽量提供了 课程的学习条件。然而,由于学分制本身对选修课教学的条 件要求较高,而各高校实际所能提供的条件有限,使得各类 各级选修课程在教学运行及管理中都出现了问题,造成教学 质量下滑。本文以贵州大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校级选修课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分制下高校选修课制运行的若干问题 (一)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分制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学 生发展的极大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利 于自己发展的一切课程。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也必 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因此,所谓选课自由,应该是相对的:每个学生应该根 据自己的专业,具体制定与自己专业和个人发展相适宜的学 习方案和计划,使所选课程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结 构完整性。然而,笔者在讲授贵州大学校级选修课程“MAPGIS 及应用”时发现,很多学生选课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课学生来自20多个不同专业, 仅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其专业和本课程联系紧密。这说明,学 生选课时,缺乏指导性,学生并未认清所选课程与自己专业 有何联系。第二,前导课程的缺失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 讲,任何课程都有相应的前导课程,就“MAPGIS及应用”课 程来说,学生须得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软件应用 背景知识,否则,学习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此外,“MAPGIS 及应用”课程本身是一门应用广泛的科目,具有公共课的性 质,各专业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以MAPGIS为工具 解决本专业领域的特定问题,因此,本门课程应当是供各专 业的高年级学生选修。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才会有良好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在没有学习相关专业课 程之前选修本课程,学习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二)学生选课的随意性和急功近利学分制强调的是学 生的自由充分发展。课程的选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学校要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贵州 大学为例,该校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选修课的建设, 其举措之一就是要求各学院提供至少5门以上的通识课程供 全校学生选修。毫无疑问,高校提供如此多的公共选修课, 其目的都是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的。然而,在选 课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却是令人担忧的,那就是学生在选课中 表现出来的随意性和急功近利现象。比如说,有不少学生选 课时的初衷就是凑足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在这种心理驱动 下,抱着一种反正早晚都要选,迟选不如早选的心态去选课。

结果,当某一门课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选上时,便再重 新选另一门课程。在他们心中,哪门课程都一样,只要给学 分就行。不仅如此,有些急功近利的学生,竟然在打听到自 己所选课程不容易拿到学分时,便随意退选,改选成“听说” 相对比较容易通过考核和拿到学分的课程。

(三)校级选修课程的教材管理水平不高如何解决全校 学生教材发放问题,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当前实行 学分制的院校急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学分制不再以传统 的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而是以课程为主线的教学班为单位, 因此每个教学班涉及专业众多,而且每个专业都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选课,选课学生的年级也往往不同。这样,就造成 了教材选择及发放的复杂性。表现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 材数量难以准确确定,造成教材发放时间的滞后。除了教材 发放问题之外,教材选择同样存在问题。有些选修课程,选 课人数众多,须同时开设数个教学班。这时,由于授课教师 不同,相同的课程其教材却往往因教师个人的主观认同的差 异而有不同的选择。总之,实施学分制后,保证教材用量与 减少库存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教材定购量取决于选课结果, 但由于选课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教务部门无法及时拿到完整 的教材征订计划。据了解,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选修课教 材管理都有类似的问题。大量的退、补教材工作让教务人员 疲于应付,同时,又由于教材的不到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 序。

(四)选修课程相应实践教学条件难以保障学分制客观 上要求实验室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但是,各高 校由于教学设施不足或其他问题往往暂时不能满足这一要 求。究其原因,一是实验室面积不足。二是解决了实验空间 却又因资金不足难以及时补充或购置实验设备。三是某些高 校学分制施行尚在试验阶段,各方面期待完善。比如,实验 室开放后教师工作量核算方法及报酬定量化还未有成熟的 政策,以致授课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都不高。四 是缺乏能够实际运行的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学生知识掌握只 能停留在理论的模糊认识阶段,而没有实践机会去感受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五)选修课师资力量薄弱,后备不足高校普遍现状是 除公共选修课(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工学”、 “大学物理”等)外,由院系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一般 都是由专人负责授课和相应实践教学任务的,其他教师则很 少参与。因此,校级选修课的师资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短缺的, 有些高校甚至看人开课:即有人上课,就开课,无人上课, 则相应课程就不开设。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了选修课数目的 减少,从而影响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这是严重有悖于选课 制的核心要求的。

二、促进学分制下高校选修课制良好运行的对策 (一)建立正确的引导机制,杜绝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选 课制的首要环节在于“选”而不在于“修”。为避免学生选 课的盲目性,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广泛的引导机制,对学生 选课环节进行事先指导。导师制是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的一种 预防选课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的有效措施。它是由导师指导学 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要和按照教学 计划、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选修课程和安排学习进程,避 免选课的盲目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制,其基本 职责重在管理控制,对学生的课程修读和学习进展缺乏系统 的指导和监督,不可能向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因 而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要明确区分辅导员和导师的职责, 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本学校校情下的导师制,帮助学生正 确选课。贵州大学目前已实行导师制,并且正在积极探索和 完善导师制度,如每个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人数和指导周期的 规定等等。理论上来讲,实行导师制,导师不仅仅是指导专 业领域的相关事务,而是包括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计划,甚至 是人生规划和就业问题等在内的全面事务。因此,如果导师 指导人数过多,则导师势必会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一一落 实所有指导工作,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每个导师按一定周 期集中指导学生,听取他们近期学习、生活等情况汇报,当 发现有问题时,及时地给予指导。

(二)注重学分制内涵建设,建立合理的套餐式选修课 程体系,避免学生选课的随意性选修课是整个教学计划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占的比例不大,却是教学计划中最活 跃的。因此,它既不是可有可无的任意设置,也不是所谓“课 程超市”里的“货物”[3]81。弄清楚这一点,实际上,就 是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走学分制内涵建设的路子,而不是 表面上开设一些选修课,看起来像是学分制所要求的形式。

学分制内涵建设,不仅在于开设足够丰富的各类各级高质量 选修课程,更在于以学生为本,将选课制真正按学分制内涵 建设的要求执行起来,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要真正有效地 按学分制要求进行教学管理,就要完全杜绝学生选课的随意 性。而要完全杜绝学生选课的随意性,除了正确引导、加强 宣传教育力度和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指导之外,还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制上下功夫。为此,笔者以为,各专业可以尝 试在制定本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时,考虑若干套选课体系,这 些套餐式选课体系既包含了与发展本专业所必需的必修课 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又包含了相关边缘学科和一些人文类课 程。这样一来,本专业学生就只能在这些套餐中选择一种或 几种套餐的组合,但必须以一种为主,即根据自身喜好和条 件选择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显然,套餐式选课体系,可以极 大地限制学生选课的随意性。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套餐式选 课体系包含了与主体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一些个性课程,它与 专业限选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转变教材管理工作观念,开展与学分制相适应的 教材工作改革前文已提及,选课制给教材征订和供应工作都 带来了困难,所以,高校必须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材管 理模式,以确保学分制下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目 前,各高校都普遍采用学校与各二级学院(教学单位)共同 管理教材的模式,通常做法是:各教学单位填写教材申购清 单,然后将清单交由学校去落实购买并发放至各教学单位, 最后发至学生手中。这一模式初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实际上 只适应于学年制管理模式。在学年制条件下,教材一般按教 学行政班为单位,教材信息一般只与人数、学期挂钩,因此, 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在学分制条件下,教材信息很难 准确把握,所以,这样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比如,在学 校―教学单位这样的管理模式中,仅仅是校教材管理中心与各学院的双向联系,而学校教材中心这一全校教材工作的组 织协调者与教学一线老师的联系则不通畅,导致反应不及 时;
其次是各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处于教材科(中心)和本单位 教师两者之间,工作中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因此,这一教材组织和管理形式应做一些改革,改革方向就 是通过建立网络教材信息平台,让一线教师可以直接与校教 材主管者进行信息互通,使基层情况能及时反映到教材管理 部门,从而实现教材管理的动态化。据国内某些高校成功经 验,可以尝试由学校或学校与图书商合作建立的“教材超市” 来配置和管理教材资源:学生凭教材领取单和印有条形码的 “学生证”进入教材超市,自行选取与领取单上编号一致的 教材[3]8。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高校选修课程的教学教材用 书,又可以避免学校教材仓库积压或短缺现象,同时还可以 为书商提供一定的利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其做法完全 可以借鉴。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实 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四)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设校外实习基地,全面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学分制内涵建设要求加强素质教育,而要 加强素质教育就必然要重视实践教学。学分制条件下,实践 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应在 充分利用当前实验室条件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实验室的投入, 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或引进,为全面的实验室开放做 好必要的准备。同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都应加强与当地企业或行政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建设校外实践 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 下坚实基础。

(五)加大教师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定期引进高素质人 才充实选修课授课师资队伍学分制条件下,院级以上选修课 程由于涉及专业众多,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除专业以外的 边缘学科领域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以便在课堂授课中能照顾到各专业 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所授课程的教 学质量。实际中,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固 然重要,但学校层面,也应该创造条件,以各种培训或深造 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选修课上安排至少两名以 上的教师,也是一种较好的提高教师水平的办法。这样做一 方面可以杜绝因一人无法正常上课而导致该门课程被搁置、 耽误或延期开设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年轻 教师,为学科长远建设目标和教学储备人才。提高师资队伍 水平,还应学习国内外相似课程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必要时直接引进相关人才来壮大学科团队的师资力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