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幕式 >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源于民间传说的成语有哪些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源于民间传说的成语有哪些

来源:开幕式 时间:2019-08-29 18:20:41 点击: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篇一:大禹治水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

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 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 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 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 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 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 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 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 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 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 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 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 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 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 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 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 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 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 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 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 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 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 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 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 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 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 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 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 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 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 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 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 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 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 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 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 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 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 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 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 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 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篇二:杜鹃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 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 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 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 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 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

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 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 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 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 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 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

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 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 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 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 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 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澦堆下的上牢关 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 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

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 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

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 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 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丛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 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 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 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 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 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 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 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 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 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

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

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 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 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 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 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 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 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 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

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 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 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篇三:月下老人 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是个孤儿。长大后,一次路过宋城,住进 了城里的南店。一天晚上,韦固到店外散步,见到一个奇异老人,靠着一个布口 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请问老人家您翻 阅的是什么书”老人笑着回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感觉有一点不可思议, 心里想,普天之下,哪里听说过有婚书这等事情”接着,韦固又问老人:“您袋中 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颔首微笑着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二人的脚。

这两个人如果被我的红线连在一起,哪怕是百年仇敌之家,哪怕贫富悬殊极大, 哪怕身在天涯海角,哪怕是一个在吴国,一个在楚国,远隔山水江河,崇山峻岭, 此绳一系,便定终身。人们是逃不掉的!但是,两个人再恩爱,如果我没有用红 线拴住他们的脚,两个人也是不能到一块的。”一一这便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 姻缘一线牵”的来历。韦固十分惊讶,忙打听自己的婚事:“那老人家,您说我的妻子现在 身在何处”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 瞎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想想自己抱负远大,怎么会娶一个 卖菜的三角九流的人家的女子为妻韦固虽然心里忿忿不平,但是脸上也没有发作 什么,只是悻悻地返回居住的客店中。

回来之后,韦固马上喊来随行的仆人,命他暗中去刺死这个三岁的小 女孩,不想仆人做贼心虚,也许是良心发现,不忍杀死这个无辜的姑娘,慌乱中 没能刺死小姑娘,只刺伤了她的眉心。仆人回来和韦固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二 人带着行囊连夜逃走了。

十几年之后,韦固从军,驰骋沙场,转战南北,骁勇善战,勇武异常, 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刺史王泰犒劳士兵,亲切地接见他,看他少年英勇, 踌躇满志,很看重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姑娘长得挺漂亮,而且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韦固心里也是十分得 意,妻子只是眉心老爱粘着贴花。韦固问她是怎么回事,太太就说明了原委:“我 以前是一个买菜人家的女儿。自幼贫寒,可是,家庭一直也是幸福和美的。可是, 不知为么,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想杀死我,幸运的是,凶手没有得逞,只 是刺中了我的眉心。我的父母报告了官府。刺史王泰大人就负责调查这件事,可 是,始终弄不清前因后果,刺史王泰大人可怜我的遭遇,就收我为养女,对待我 如同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而我感觉这样一个醒目的伤疤在脸上不好看,就一直 贴花在此。现在才告诉夫君,还望您包涵。”韦固这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他派人 行刺的幼女,后来被王刺史收养,视为己出。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 一线牵,就死心塌地跟这位菜贩小姐相亲相爱,后来宋域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 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二人所生儿女都很有出息,子孙满堂,幸福无比。后人还根据这个传 说故事,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而月老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影响,成了“媒人”的代 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