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警惕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

【警惕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15 07:53:29 点击:

警惕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

警惕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 贲友林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18) 一次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复习课的同 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了这一内容。课前,两位教师 都让学生完成了整理复习材料,其中都有表1。

第一节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所填写的表格,然后汇 报各自是如何填写的。课上得顺顺当当,风平浪静。

第二节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各自是如何 填写表格的,然后让所有学生把含有这张表格的整理复习材 料纸反扣在课桌上,回答教师的问题—— 师这节课复习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面积”“周长”。) 师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为什么要把上个学期学习 的周长放在一起复习呢? 生(想了想后)有联系。

师对的,面积与周长有联系,我们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 进行复习。不过,它们又有不同,我们还要注意比较。那么, 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请将反扣的整理复习材料纸翻过来,看一看表格,然 后反扣材料,回答这一问题。

(没有学生完整地说出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师请大家再一次看材料。

(学生作出完整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意义”“计算方 法”“单位”。接着,教师画表格线,黑板上出现了表1。

然后,教师请一些学生逐一填写表格,其余学生辨析填写是 否正确。) 与第一节课比较,第二节课上得一波三折,让学生学得 “磕磕绊绊”。不少听课教师认为,第一节课的教学处理挺 好,教师放手让学生展示、交流整理复习材料,充分体现了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第二节课的“节外生枝”是教师故意 “设局”。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教师在整理复习材料中设计表1让学生课前填写,是让 学生对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有关知识进行 整理。不过,学生对这样整理的认识很可能是肤浅的。为什 么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为什么将面积与周长联系起 来?从哪几个方面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这些问题,学生 通常不会主动思考——第二节课上,学生难以完整地说出从 哪几个方面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恰恰说明学生忽略了对 整理方法的思考,并没有真正地学会整理面积与周长的有关 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精心设计表格,让学生整理知识之 间的联系与不同”看似是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 ——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整理的方式,学生也就没有经历主 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看似 是学生“清楚”的,其实只是教师“清楚”的。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展示、汇报课前的整理。看起 来学生没有“问题”,其实学生的“问题”被掩盖、遮蔽、 忽略了。看起来课上得很流畅,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二节课中,教师在学生相互交流课前的整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不看表格,回顾整理的过程,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相 机完成表格的绘制。学生经历了表格的动态生成过程,对整 理的方法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对所学的知识就有了更为 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 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空白处,组织学生将接受型学习与 研究型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能听到学生“生长拔节”的声音。

我们都在说,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而这不应当成为一句 时髦、漂亮的口号。教师要切切实实地关注并研究学生学什 么、在学吗、学会了吗;
不应“走过场”,忌玩“花架子”。

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不应是浅层学习,而应是深度学习。

教师不能被学生表面的“表现”蒙蔽了双眼,而要引导学生 真正走向“实现”。

就学习内容而言,作为教师,要分析学生已经会了什么, 还应当得到怎样的发展。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算”,学生自学教材,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 可以习得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 停滞、满足于此,不应不作为,而应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 么”这一问题,即让学生意识到,还可以思考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剪、移、拼成长方形。这一问题是学生看书学不会 的,也是学生不会主动思考的。教师主动揭示这一问题,能 促进学生感悟“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学会从“知其 然,知其所以然”的角度让思考走向深刻。进一步说,学生 不仅要在具体学习中准确掌握知识,而且要在具体学习中逐 步学会学习。上述第二节课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复习了面积 与周长的联系与不同,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用表格整理所学 内容”这种梳理复习的方法。

就学习过程而言,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学 习就能实现学生主动的、探究式、理解性学习,这是一种教 条主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注重培 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这当中, 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无论如何凸显学生“学”的地位,教 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课堂不能 只要“学”、不要“教”,而应通过更得法得体、更高水平 的“教”来促进“学”。上述第二节课中,教师的“无事生 非”“不依不饶”,让学生对用表格整理面积与周长的学习 从简单的复制走向积极的建构。倘若教师缺位,可能学生就 会一直在学习的浅处转圈。课堂中,教师审时度势、适时适 度地介入应该表现为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中重 点、难点的聚焦,对学习内容中疑点、误点的关注,以及对 “方法”的提炼、对“思想”的感悟。

法国学者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指出:“教学的作用只能是组织一些条件,以促进对另一种行为、 另一种知识的探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点石成金,学生破茧成蝶,正体现在这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