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0-28 07:56:15 点击: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
创新能力、开放教学、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国家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其具有大 量创新型人才密不可分,而这又离不开教育。《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将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 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而观察能为思 维活动提供必要的素材。只有通过对事物的变化及产生的现 象进行系统、周密、精密观察,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掌 握规律才可能有所创新。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的是否全面,为的是下一次更全 面、准确、有效地观察。例如:观察试管中铜和稀硝酸的反 应生成一氧化氮的实验,虽然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成红棕色的NO2 ,但因生成NO是主要现象,就必须及时抓住时 机观察NO生成。在实验教学前,由于我已提出了观察的具体 要求,所以学生在观察完该演示实验后均能较准确回答出该 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其中还有几位同学对此实验采用的装置 提出了3个问题:1、环保做的不好,2、观察时间较短,现象 不明显,3、把Cu片放入稀HNO3时无法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这时我就让同学们根据这几点,设计一套完美装置。

随后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到几组装置,其中有一个更有创意, 就是把Cu片改为可上下移动的Cu丝,从U型管右端加入稀 HNO3并充满左端,然后在左管塞上双孔塞并关闭分液漏斗活 塞,下移Cu丝,产生NO把稀HNO3压入右管,Cu丝脱离稀HNO3, 此时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稀HNO3 把NO压进分液漏斗球内, 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现象明显,可控制反应,观察时间长。

这不仅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同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也提高 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是改变 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 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完钠的性质之后,我出了一 道实验探究题:Mg可与CO2反应生成Mgo和C,那么Na是否能 在CO2中燃烧呢?如果可以,请同学们提出对产物的猜想。

通过同学们合作交流,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1、Na2O与C ;

2、Na2CO3与C;
3、Na2O、Na2CO3和C。之后同学们对猜想提 出了检验的实验步骤:向所得产物中加水,如果试管中有黑 色颗粒则产物中含有碳,然后再加足量BaCl2溶液,若有白 色沉淀则可证明产物中含有Na2CO3,最后测上层清液的PH, 若PH>7则可证明有Na2O。然后针对以上情况我要求同学们 设计出装置图,利用课外活动到实验室去进行实验。这样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亲身体验的同时, 也学会合作分享,并使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 提高。

三、加强开放式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 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同时也可充分激发学生 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给某化学试题和化学实验设置开放 题,当然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让大多数学 生能接受,我先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1、称取一定质量样 品,并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根据质量减少来计算纯度。

2、称取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CO2体积来 求解。然后请同学们再设计一种除上述原理以外其他方案, 并简述实验步骤。在设计时,同学们首先要熟悉Na2CO3和 NaHCO3性质上的异同点,然后才能把对性质的掌握转化为对 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在设计时可能有很多奇思妙想,我并 没有及时指出对与错,而是留下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讨和交 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简约性。通过交流同学们提出了以下 2个主要方案:1、沉淀法。2、双指示剂法。通过开放式的 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能力,同时也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1985 【2】《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试教通讯》人教版参考文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