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生命素质_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实践路径分析

生命素质_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实践路径分析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0-06 07:49:09 点击:

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实践路径分析

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实践路径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为了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深圳市明确提出了培养 学生“八大素养”的育人目标。我们认为,要完成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实现“八大素养”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 都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让教育从现实功利走向生命本质, 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建构学校课程,让课程从素质关 怀走向生命关怀。

一、学校课程建构的战略思想 教育生命哲学指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而教育是生命 的存在形式,是直面人的生命,旨在追求生命的发展并最具 有生命关怀的事业。人的生命作为一种以生物存在形式为基 础,受精神支配、社会化的存在方式,包括自然生命、社会 生命和精神生命三种形态,是三者的统一。因此,深化素质 教育改革,让教育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必须关注学生 的生命状态,通过开琢自然生命,发掘生命潜能;
构建社会 生命,推进生命社会化进程;
塑造精神生命,提升生命境界, 为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拥有完整生命价值的人而奠定基础。

那么,让教育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立足点是什么呢? 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 学校文化、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的基石和支撑。学校课程的 战略思想决定了她能够达到的高度,是进行教育创新最富有 意义的领域之一。因此,探寻教育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根本途径必须从课程开始,必须以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作为 立足点,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路径选择 如何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呢?教育生命哲 学理论指出,人的生命是世界的内在本质与最终根源,就学 校教育而言,它所面对的主要有三种生命:一是科学与人文 文化创造者的生命;
二是教师的生命;
三是受教育者即学生 的生命。其中,科学与人文文化创造者的精神生命便蕴含于 课程之中,学校教育正是通过课程将教师的生命和学生的生 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师将那些各具形 态的文化创造者在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创造生命价值的过 程中所凝聚成的“生命精神”(蕴含在课程中)传递给学生。

正是由于教育者、教育内容(课程)和受教育者三种生命的 相互联系、不断交流、对话融合,才从本质上决定了学校课 程改革“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的根本属性。为 此,学校以生命哲学理论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基于生命哲 学的阳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导性课题,深入开展 推进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专项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推进课程“校本化”,弘扬 文化创造者的生命精神(表现为课程);
推进课程“师本化”, 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推进课程“生本化”,提升学生的生 命质量,是让课程从素质关怀走向生命关怀的根本途径。

(一)实施课程“校本化”,弘扬文化创造者的生命精神 课程“校本化”,是指在课程标准的原则性要求的基础 上,根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学习的特点 及成长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自身传统及当前学校文 化等,对现行教材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将课程进 行重新组合以充分发掘课程文化内涵的创造性研究活动。

在推进课程“校本化”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以弘扬文化 创造者“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为准则,对各种课 程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了课程体系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理念课程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等方面的改革。

1.课程体系校本化。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即根据“求 真、向善、尚美”的办学理念、“办师生幸福、社会满意的 现代优质高中”的办学目标以及“做现代、文明、健康的中 国公民”的育人目标,通过将所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 育活动按一定的结构及逻辑顺序予以配合组织,建立起由阳 光育智课程、阳光增能课程和阳光怡心课程等构成的校本化 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生命成长的观照。其宏观 架构如下: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表明,让一套课程 完全适应全国或全省所有学生成长发展是不可能的,唯 一的出路就在于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按照课程标准与各学 校群体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和客观要求进行校本化。结合学 校生源实际与办学思想,我们大胆尝试,对国家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确保国家课程目标达成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发展 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构了学校九大文化学科课程 的课时目标精算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开发了九 门文化学科的校本课程体系;
重新建构并编写了美术、音乐、 传媒等艺术课程及教材,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国家课程校本 化体系,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种需要。

3.校本理念课程化。办学思想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反映,而课程是办学思想传播和内化的重 要载体。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提出不难,关键就在如何 内化为师生的价值模式、心智模式,继而成为师生的行为模 式,从而实现其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为此,在实施课程校 本化过程中,我们注重将学校理念课程化,即:根据校训 ——求真、向善、尚美,开设了“真善美书法诵读”课程, 编撰了《坪山高级中学真善美书法诵读课本》;
根据育人目 标——做现代、文明、健康的中国公民,开设了“公民德育” 课程;
学校还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安排周课时,以“人人 必修,计入毕业学分”等措施,初步实现办学思想课程化, 并通过校训竞诵、校徽竞画、校歌竞唱等活动,将真善美的 种子播撒到师生的心田,促进了学生生命智慧的成长。

4.校本课程精品化。在推进课程校本化改革过程中,我 们发现,要将孩子培养成独具学校精神、气质和个性的阳光 学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校本课程,尤其是发挥原创的精品校 本课程独特的教育培养功能。为此,我们建构了“学会学习”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四航德育”系列课程、“精品社团活 动”系列课程、“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等学校精品校本课 程体系,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 能力,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精神生命的建构。

实践表明,实施课程校本化,不仅能使课程更符合学 生生命发展的需求,而且促进了学生生命智慧的成长和精神 生命的建构;
不仅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使其教学 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能更好地传承人类优秀文 化,弘扬文化创造者的生命精神,进而实现人本与校本的有 机融合与和谐发展。

(二)推进课程“师本化”,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课程“师本化”,就是教师在对国家课程计划、标准、 教材等课程资源的理解与建构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课程开发 和实施标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经验 和社会实际,适应自身的教学并组织学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创 造性活动。在推进课程“师本化”过程中,我们在课程实施 师本化和课程开发师本化上进行了尝试。

1.课程实施师本化。由于课程标准给教师留有一定的解 读空间,教材编写的弹性较大,同时,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 复杂的个体,这些都为教师对国家课程的解读与实施提供了 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此,我校在课程实施师本化过程中,聘 请著名学科专家带着成熟的科研专题指导学科建设,以课程 解读能力为突破口,统筹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提升,引导、激励教师在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去主动建构,将预先设计的静态功能课程向实施过程中动态 体验课程转化。不仅充分发掘了教师的潜能,提高了教师的 专业化程度和水平,而且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在智慧的创造中 得以实现。

2.课程开发师本化。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 开发师本化就是将教师引导到校本课程科研的轨道上来,研 究课程的架构、目标、体例、章节等,经过课程资源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编写、课程专家评审论证等,开发原创性的校本 课程。这既能突破教师课程建构能力弱的发展瓶颈,又丰富 和提升了学生生命成长方式。为此,我校运用了如下一些策 略:
首先,变顶层设计为共同设计。通过共同研讨,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深圳市中小学 生应提升的八大综合素养、我校生命哲学基础上的阳光教育 育人目标等,经过相互连接、融合贯通、互相支撑、相互关 照,构建起稳定的课程体系。

其次,促进发展有路径——教师即课程。让每一位教师 的生活、学习、工作;
言谈、举止、学识;
个性、气质、修 养都成为一门生动的课程。通过价值引领,激发内在动机;

榜样示范,提升教师魅力;
聚焦课堂,锻造扎实内功;
健全 机制,提供发展保障;
关注需求,体现对教师的生命关怀。

再次,自觉发展无止境——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引领教师自觉主动研究课程教学中的 真问题、实问题,从而形成小课题;
引导教师“在行动中改 进”,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微转型·微创新·微变化”小课 题研究活动,提升课程执行力。

总之,以师为本,推进课程“师本化”,不仅有效铺设 了课程与教师的生命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课程所 承载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向学生基本素养、生命发展的转 化,而且充分发掘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 程度和专业水平,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

(三)推进课程“生本化”,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生本化”是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课程“生本化”, 就是充分凸显建构学生完整生命在整个“教育的生命”中的 本体地位,将教师课程进一步转化为学生课程的过程。为推 进课程“生本化”,我校进行了课程教学生本化、课程选择 生本化、课程评价生本化、构建比课堂教学更大的生本课程 ——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等的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通过 传承、弘扬文化创造者“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 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自然生命、社 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其生命境界。

1.课程教学生本化。我们坚信,“以生为本”是适合任 何学生、任何学校的教学理念,而创建“生本学堂”是将教 师课程进一步转化为学生课程,实现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 养的全面提升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立足课堂创新,进行了“1+N” 生本学堂模式探索。“1+N”是“生本学堂”的 一种模式,它承袭“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的传授”,课 堂“内化提升”模式,在此基础上,把利用互联网和教学视 频的课前学习转变为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家教式培养各学科 小组长为切入点,成为真正小组互助探究学习的课前深度学 习,从而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课程选择生本化。课程选择生本化的核心是个性化, 学生个性发展必然需要个性化的课程。除国家课程外,为破 解“你喂的他不想吃,他想吃的你喂不了(吴甡校长语)” 的难题,我们运用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开发的策略:
(1)让学生自主选择。创建“生命大课堂”,每周星 期五下午14:15~15:45为活动时间,分为“蓝色星期五” 和“橙色星期五”两种。“蓝色星期五”开展读书活动、校 本课程研习;
“橙色星期五”开展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展 示 。

(2)让学生自己开发。通过“社团文化周”,学校六 十多个社团组织展示自己的课程成果,全校评选,科技三模 (车模、海模、航模)和社会实践三模(模拟法庭、模拟公 司、模拟社区)的课程成果已现雏形。

课程选择生本化不仅尊重并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 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让学 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中,实现了生命价值。

3.课程评价生本化。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在课程评价方面 的作用。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们注重将学科过关检 测与学生课堂表现相结合,变终结性水平评价为发展性过程 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 力等;
在社团课程方面,我们实行期初申报评审、期末学生 全员投票评价,实行过程由学校学生社团总会全员监控的学 生自主管理机制。活动即课程,学校的大型活动类课程,我 们同样采用学生组团申报、学生自主评价的实施方式。评价 重生本,使学校的课程体系建构更适切学生,更关注生命成 长。

4.比课堂教学更大的生本课程——校园生活、社会实践。

在推进课程生本化实践中,学校以校园生活、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为依托,创建了比课堂教学更大的生本课程——文化活 动课程。一是以校训、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三大核心理念所 包含的十大文化元素设计成十二个文化主题月,每个主题月 活动中,启动仪式、活动方案、评比竞赛、微题研究、活动 综述、校板专刊、电视新闻、校园网络一应俱全,通过营造 幸福和谐校园,让全体师生过上有品位的教育生活。二是开 展每日的阳光大课间、每周五下午的生命大课堂、每学期的 社会大实践等活动课程。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弘扬文化创造 者“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为学生创造了生命灵 动的健康成长方式。

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幸福和谐的绿色质量观指导下的生本化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自然生命、社会生 命、精神生命的关注和对生命成长规律的观照,体现了对生 命状态的本质关怀,提升了学生生命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推进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 的实践中,用“求真、向善、尚美”的生命精神,用教育的 阳光去照亮、温暖孩子的心灵世界,赋予每个孩子生命光明 与温暖,让生命成长充满阳光,唤醒其生命意识,点燃其智 慧,照亮其灵魂,为提升生命的质量,完成其自我生命精神 的建构,而最终成为一个拥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 命完整统一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