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初中物理学习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初中物理学习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1-11 07:58:29 点击:

初中物理学习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初中物理学习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一、物理单位的转换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定律以及公式,比如 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这些定律或者公式用于计 算各种各样的物理量,如密度,浮力,压强等。而在物理学 中,同一个物理量往往有很多个单位,计算物理题必须统一 单位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涉及到各单位量之间的换算。

以密度的两个基本单位g/cm3与kg/m3为例,对于初学物理的 初中生来说,这个单位转换十分消耗时间且正确率低。那么 该怎么转换比较好呢?我们知道,水的密度ρ=1× 103kg/m3=1g/cm3,也就是说要把g/cm3转换到kg/m3时,我 们乘以系数103就行了,反之除以系数103。例如铜的密度是 8.9g/cm3,转换单位后就变成了8.9×103kg/m3。需要注意 的是,要理清乘除关系,不能颠倒。其他的单位转换也可参 照这种方法,但是要明确系数。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学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然 而,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就不同, 同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不同。所以学生记忆 起来困难很大,时常混淆。如何才能有效,准确的记住成像 规律呢?笔者在此推荐实物联想法。如图1所示,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典型运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物理器件。

分别是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而且绝大多数同学对着三种物理器件很熟悉,于是我们只需要记住在这个器件是应用 了哪个范围内成像规律就可以了。照相机:物距(u)是人到 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v)是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于是我 们总结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v<F;
投 影仪:物距是幻灯片到投影仪的距离,像距是光屏到投影仪 的距离。于是我们总结出当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且像距v>2F;
放大镜: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放大镜的像与 物体实在同一侧的,且放大镜离物体很近时才能成像,且无 法在光屏上显示。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当u<F时,成正立放 大的实像。当而从照相机到投影仪转变的过程中,物距是不 断减小的,而所成的像也逐渐从放大变成缩小。于是在这个 距离内必定有一点可以让所成的像与原像是等大的,我们知 道这一点就是这两段的临界值u=2F。这也是最常用的测量 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三、摩擦力的方向 在学习摩檫力时,教材中先讲了摩擦力的定义,进而通 过实验进行摩擦力大小的测定,此实验测得的是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并没有给出明确静摩擦力的测量。对于初中生来讲,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便成了一个难点。以下列举两种静摩擦 力的方向判断方法,便于以后的学习。第一类,利用参考系 法判定。用参考法判定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中,判断其中一 个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选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从而 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趋势,进而判断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方向为与这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第二类,利用假 设法来判定。先假设物体表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存在,看物 体怎样运动,而事实上物体没有运动,则物体一定受到了与 这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下运用两种方 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在粗糙的地面上放A、B两个物体, A和B间的接触面也粗糙,现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求A物 B物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设A、B均未拉动。利用参考系法 判定:选取B为参考系,A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表面受到 B施加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再选取A为参考系,则B相 对于A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B受到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 向右。利用假设法判断:假设A、B表面光滑,A受到一个向 右的力,则A的静摩擦力阻碍其运动,所以A的静摩擦力的方 向向左。此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受到的静摩擦 力水平向右。以上是几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讨论两个在静摩 擦力中比较经典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静摩擦力的 方向。例1,人在走路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例2,自行车 在骑行过程中前后轮分别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首先来看例 1,在走路的过程中,人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其实可以通过一 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我们来对人做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人在走路的过程中一共会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G)、 支持力(FN)、以及摩擦力(Ff)。我们知道,竖直方向上 的两个力是平衡的。所以人从静止到向前运动只是因为摩擦 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判断出人在走路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上述两种 方法来判断,在此不再赘述。关于例2,我们用假设法来分 析。如图3所示,当我们蹬自行车时是直接作用在后轮上的, 也就是说是后轮带动前轮在转从而完成自行车向前行进的 动作。所以我们先对后轮进行分析,假设地面是光滑的,那 么车轮是逆时针转动的,也就是说车轮上的点a相对于地面 是向后运动的,根据上文所述假设法,我们知道摩擦力的方 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于是得出结论,自行车骑行时 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再对前轮进行分析, 因为前轮本身是不会运动的,所以假设前轮没有受到摩擦力, 前轮会向前滑动而不会转动,也就是说前轮上的b点相对于 地面是向前运动的。所以根据假设法,前轮所受的摩擦力方 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判断 静摩擦力方向的方向。

四、量筒的读数与误差 在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实验中,因为要量取液体试剂,所 以会经常涉及到量筒的使用,进行实验时需要读数,读数不 当会造成实验误差,分析读数误差及因误差导致实验的实验 误差是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笔者认为,要想理清这个知 识点,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如图4所示,我们在 读数时依据的原理是眼睛──刻度──液体凹面某一切点” 永远在一条直线上,即视线成直线。因液体分子与器壁之间 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导致液面形成凹面,凹面的弧线上存在若干个切点,若视线切在液体凹面最低点,则读数方法正确, 否则是错误的,一定会造成误差。又由于量筒是由下至上均 匀分布刻度,所以当我们俯视时我们看到的读数是a点的刻 度,在标准读数的上方,所以相比较于标准读数是偏大。仰 视反之,会使读数偏小。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俯高仰低”。

其实这个规律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混淆,真正会混淆的是在定 容时不正确操作所引起的读数误差。即如果我们需要量取一 定体积的液体时,如果我们俯视或者仰视读数,会使得我们 量取的液体偏高还是偏低呢?还符合“俯高仰低”这个规律 么?我们还是根据图4来进行分析。定容时的原理是:我们 不断往量筒中倾倒液体,当发现液面达到我们设定的示数时 停止倾倒,此时便量取出了一定体积的液体。假设需要量取 a体积的液体,平视时,量取的液体当然是相对准确的。当 俯视时,因为读数是偏高的,如果将液体倾倒至a体积,我 们的读数会大于a,所以此时,如果是俯视来定容的话,会 使量取到的液体低于所需要的液体。仰视反之,会使量取到 的液体低于所需要的液体。总之,在使用量筒时一定要注意 一下问题:1.清楚刻度的分布情况;
2.弄清是对一定体积的 液体进行读数还是定量、定容;
3.“读数误差”不代表“实 验误差”,将“读数误差”代入计算公式中,通过比较、分 析后才能得出“实验误差”。

参考文献:
[1]胡燕,唐日新,徐德淼.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研究述评.现代教育科学,2007(1):77. [2]杨香英.初中物理学习中的解题障碍及其对策.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07(07):161. [3]张冰.如何培养学习困难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周 刊,2011(11):161. [4]葛汉洪,孙有花.促进认知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22. [5]朱风德,刘会成.谈物理解题的技巧.中学物 理,2002(20):47. [6]卞福建.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浅谈.数理化解题 研究,2012(10):3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