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_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_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25 07:59:33 点击:

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考核形式可发 挥其教考互动、以考促教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目标的解读,结合当前高职教育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 主线任务,以及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措施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建 议。

摘 要:
高职教育;
课程考试改革;
职业素养 考试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业收获和教学质量评定的一 项重要手段,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从 实际情况看,受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考 核定势思维的影响,考试方式与高职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 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以能力、 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必须加强课程考试改革 研究,重新审视课程考试的教育效能,促使学生由重视理论 向兼重实践的学习理念转变,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提供保障。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解读 关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 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早已作出了明 确表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由此 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点在于"高等"、"应用"。

首先,"高等"意味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培养规格是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群的高素质操作、管理人员。

相比较中职教育,高职学生除需要接受更加系统、全面的专 业技术培养外,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方法论学习也同样重要。

换言之,高职教育在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同时,不能一 味地淡化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高职教育 蜕变为高级技工学校。

其次,"应用"则表示高职教育倡导的是能力本位型人才 培养模式,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和 素质结构培养的主线,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 培养相区别的是,"应用"同样也是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的基本 主旨和特征。

2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担负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 教育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数十年我 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转型。因此,如何从根本上加速高等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从数量到质量层面都很好 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改革的基础目标。其中,考试方式与考核模式的探索、实践 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与途径。但从改革现在来看,"重 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考试模式仍未能得到彻底转变,主要表现为4方面问题:
2.1 课程考试观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亟待突破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依然拘泥于传 统的闭卷考试形式,"死记硬背+期末考试"成为学期考核的 主要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依然严重。这种急功近 利的学习方式显然与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 发展是不相符的,尤其是现有考核观念陈旧、落后,缺乏科 学、合理的机制指导的课程考核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 性,与高职院校建设接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教学观的要 求不相适应。

2.2 课程考试形式单一,难以达到教考互动与互促的目 标 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 任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计划设计均须遵循技术应用 能力发展的主线加以展开。但现阶段高职考试方式仍沿袭传 统的闭卷笔试,考核内容中理论知识多于技能、实务操作, 不利于真实、全面地反馈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信息,不利于学 生实务操作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甚至会对教师探索职业教育 模式改革热情的激活形成负面效应。

2.3 课程考试的综合测评功能失效,无法辅助学生应用 能力培养 现有考试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侧重于原理性、记忆 性知识考核,相当程度上局限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拓展。尽管多年来职业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很多高职院校已 初步形成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模式,但实践考 核的形式化倾向严重,组织程序不严谨,考核标准不科学等 问题仍客观存在,这就严重削弱了实践技能考核的导向功能。

3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措施 为使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更加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出 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队伍,就当前高职教育改革趋势及 现状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重加强考试改革力度:
3.1 确立"能力测试"的考试观念 现代考试观念主张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 持续性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发展模式,激发与引导形成自 觉汲取知识的进取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我锤炼、 努力成才。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以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为指导,全 面建设"能力测试"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彻底扭转妨碍学 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陈旧教育观念,以教材知识考 核作为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唯一标尺,而是要将考试改造为 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有力工具;
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为 核心的过程评价,充分体现课程考试的导向、激励作用。其 次,倡导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形成形成性考核、实践考核相配套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进 一步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对职业资格考评与综合实践学习施 行分项分层次的考核方式,如实践操作、课题答辩、专业作品制作等考核的方法,着重强调应用能力考核,最终建立完 善起一套科学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3.2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 高职教育应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地调整、改 革教学考核模式,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与考试鉴定相衔接,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证"制考核,切实有效地 处理好学生技能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将能力培养本位的职 业教育思路落到细处、实处。尤其是职业资格考试具有公正 性、权威性等特点,在部分教学项目考试中推行、倡导以职 业资格鉴定考试替代课程考核成果的方法,更加符合职业发 展的需求。对于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学生,可在相 关课程准予免考,如金融专业学生取得银行、证券或保险代 理从业资格考试的,可给予相应课程的免考资格,以此充分 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职业竞争 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3 考试形式多样化,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 察 根据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在突破传统考试内容 及形式的束缚下,高职教育课程考试改革应坚持厚基础、重 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探求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模式。

首先,打破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成绩考核办法。加大 实践操作和技能课程考核比重,强调形成性考核,彻底的转 变教师面授、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课程办法,在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过程中,应整合应用闭卷、实操、案例解析等多种 形式的考核方法。或者依照模块教学内容进行分期、分项结 业考核,如会计专业的凭证、记账、信贷业务模拟演训等等。

其次,学院各专业应参照课程特征,有针对性地改革考核方 式,不能盲目模仿。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等财会类 课程,公式繁多,而目前应用专业财会软件计算不需要记忆 如此繁杂的公式,要求学生掌握公式原理及应用方法即可;

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课程则可以采用口试或答辩考试法, 通过口头答辩的形式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 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锻炼学生的逻 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较多益处。

4 结语 课程考试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基础环节,其功 能的发挥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重要影响。

要解决好现有考试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 题,课程考试的改革步骤就须与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改革 相配套,将基础知识把握与综合能力鉴定作为课程考试的两 大要点,以考促教,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 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 [2]王福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 [3]康娜.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可行性对策研究[J].现 代商贸工业,2009(3). [4]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 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